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中。每小题1分,共18分)
  • 1.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制的衣服,住别人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个人离不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 . 个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C .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D . 社会的发展需个人做出各种牺牲
  • 2. 下列活动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的有( )

    ①在家里和爸爸讨论新闻     
    ②整天醉心于网络游戏

    ③和妈妈到菜市场买菜      
    ④参加学校里的消防演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2017年4月联合发布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6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较2015年同比上升51.47%。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59.47%为网络诈骗。这主要说明了( )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网络信息都是不真实的

    ③网络会为有阴暗心理的人借助网络犯罪提供便利

    ④有的人通过设置陷阱进行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④
  • 4. 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要有规则,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它像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关于社会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制定社会规则主要是限制人们的自由

    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风俗、纪律、道德、法律等

    ④只在公共场合才有规则

    A . 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5. 网约车运营模式属于“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模式,对于许多用户而言,“地铁+网约车”或是“地铁+公交+网约车”已经成为其出行的固定组合。“现在很少有人能够从家到工作地点都是坐几站地铁或公交到离目的地最近的站点,下来后再坐网约车,因此大家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也从原来的‘单行线’变成了‘组合拳’。”这说明了“互联网+”( )

    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②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③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④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6. 秩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相对面。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    )

    ①社会管理秩序

    ②生产秩序

    ③交通秩序

    ④公共场所秩序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7. 小虎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他常常不经同意就拿别人东西,到食堂买饭也不排队,课堂上小动作不断。他的做法( )

    ①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必然受到舆论谴责     
    ②不必太计较,只要不违法就可以

    ③是不文明、不尊重他人、不道德的行为     
    ④没有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内心肖像的镜子。”这句话充分说明(    )
    A . 讲文明、讲礼貌只表现在口头上 B . 文明礼貌只表现在行动上 C . 文明礼貌体现着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 D . 文明礼貌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
  • 9. “你头发太长了,请理短了再来报到。”开学第一天,某校八年级学生李明一大早满心激动地去学校报到,没想到因头发太长,不符合男生发型的要求,而不允许报到。从个人礼仪的要求看,李明应该做到( )
    A . 讲究卫生 B . 着装得体 C . 仪表端庄 D . 行为检点
  • 10. “作业如此之难,叫人意乱心烦。拥有解题神器,学霸学神来助。”做题时只需拿出手机对着题目拍照并上传,答案和解题过程会很快跳出来,当下许多中小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热衷于通过各种搜题、解题软件来做作业。这(    )
    A . 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 B . 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C . 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优越性 D . 不诚信,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11.  2023年9月20日,襄阳网民刘某为增加关注度,直播“焚烧人民币”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10日,刘某的行为属于( )
    A . 刑事违法行为 B . 行政违法行为 C . 严重违法行为 D . 民事违法行为
  • 12. 当前多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部分青少年成为了受害者,也有部分成为了施暴者。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

    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

    ④努力学习,做勤学乐学的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3.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    )
    A . 不说谎 B . 不违纪 C . 不违法 D . 不犯罪
  • 14. (2018八上·南平期中) 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

    ②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③都要负法律责任

    ④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5. 小红的父母因感情不和,双方提出离婚,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双方因财产和小红的抚养问题产生纠纷,为了解决此事,双方在人民法院提出了诉讼,这种诉讼属于(  )
    A . 刑事诉讼 B . 民事诉讼 C . 行政诉讼 D . 非诉讼
  •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一些网民不明真相却出于“好心”的转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造谣者的“帮凶”。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 . 公民在上网时,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B . 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只能靠法治 C . 网络是“虚拟空间”,可以随心所欲 D . 广大网民要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
  • 17. 人的身份是通过( )确定的。
    A . 社会关系 B . 身份证明 C . 他人的认可 D . 公安机关
  • 18. 退伍老兵王培连12年献血上百次,总共献血超过9万毫升,王培连的行为广受人们称赞。王培连的行为( )
    A . 是为了自己和家人今后有血方便 B . 是出风头,争名誉的行为 C . 是一种回报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D . 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非选择题:(42分)
  • 19. 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在网络上交朋友、发祝福、抢红包、学习、问医、购物……但是,与此同时,网络诈骗、网上售假、网银被盗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请问:(1)上述材料能说明哪些观点?

    1. (1) 材料中,哪些是亲社会行为?
    2. (2) 你了解到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做成哪些亲社会的事情?
    3. (3) 青少年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 20. 材料:咱学校要求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出入学校必须佩戴校卡,接送孩子的车辆禁止在校门口违规停车或调头……就“必须讲普通话”这一要求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起聊开了……

    小苗说:“如果有老师或学生会干部在场我一定会讲普通话”;小段说:“几个好朋友在比较私密的场所可以说家乡话。”:小杨说“走出学校后就可以不讲普通话了。”

    1. (1) 你觉得咱们学校为什么要要求全校师生必须讲普通话?
    2. (2) 你同意小苗。小段和小杨三个人中谁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3. (3) 如果你发现有人在校园内讲方言,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 21. 小岩的爸妈约朋友一起吃晚餐,小岩一家早早到了餐馆,进入包间后,小岩抢先冲进去靠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悠哉乐哉地自顾玩起手机……一会儿,叔叔、阿姨们进了包间,主动跟小岩打招呼,小岩只是轻声应答一句,眼睛都没有离开手机……后来菜刚刚上齐,爸爸约的客人却还有四个人没来,电话也联系不上……小岩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最爱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狼吞虎咽起来,当妈妈提醒他‘客人都还没开始’时,小岩生气地扔了碗筷跑出了包间……
    1. (1) 小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他怎样做才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2.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文明有礼有哪些作用?
    3. (3)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尊重他人的做法?
    4. (4) 你怎样看待那四位未赴约的客人的行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怎样才能让自己避免成为像“四位客人”那样的人?
  • 22. 中学生马某读小学时原本品学兼优,上了初中之后,由于班上成绩优秀的太多,感觉不到小学时的那种优越感,慢慢上课期间经常分心分神不认真听讲、说小话、玩手机,他甚至还跟老师对着干!后来干脆旷课泡网吧……为了筹买“装备”的钱,他先后几次到学校向小同学“借”一些钱,不给就打,小同学们敢怒不敢言:前几天,他又到学校找小张“借钱”,因遭到小张同学的强烈拒绝,他拿水果刀将小张刺成轻伤……
    1. (1) 请分析小马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请分享你判断的依据。
    2. (2) 如果你是材料中的小张,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3. (3) 小马的“成长”历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