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4-03-08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学校,我与小文是同桌。我与小文的关系属于( )
    A . 业缘关系 B . 血缘关系 C . 地缘关系 D . 法律关系
  • 2. 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的情感或行为的有(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   2023年“村超”“村BA”的走红,源于对基层群众文化创造力的充分激活,并由此催生了互联网时代乡村文化“出圈”的“爆点”。这表明(    )
    A .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B . 网络节约了人际交往的成本 C . 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D . 网络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 4. (2020八上·大石桥月考) 秩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相对面。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 )

    ①社会管理秩序  ②生产秩序  ③交通秩序  ④公共场所秩序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5. 网络信息量大,泥沙俱下,传播速度快。因此,我们学会“信息节食”。“信息节食”是指(    )

    ①不上网或少上网

    ②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

    ③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④上网要有明确的目的,且不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暑期已过,想必很多同学都跟随父母外出旅游,感受了祖国的壮美河山。也一定发现很多景区都要求游客遵守相关的规则。那么(    )
    A . 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 . 规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调整 D . 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7.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下列行为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
    A . 小道嘲讽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B . 成绩优秀的小德欣赏、接纳班上其他同学 C . 小法给长青春痘的同学取绰号 D . 作为班长的小治的口头禅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听我的,我说了算”
  • 8. 观察如图漫画,你认为该同学正确的做法是(    )

    ①积极遵守和维护规则

    ②藏好手机,偷偷地把手机带进学校

    ③不理规则,我行我素,规则奈何不了我

    ④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集体的和谐之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俄罗斯发现一位7岁的“鸟孩”。他从小被母亲与几十只鸟养在同一间屋子里,母亲从未在他面前说过一句话,他也没有出去过,整天只能与鸟沟通,久而久之他就只会叽叽喳喳地学鸟叫,说鸟语,完全丧失了人的语言模式。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②只有与他人交往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④“鸟孩”虽只会说“鸟语”但仍是社会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0.   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小强通过电视机观看开幕式,不断被惊艳,对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而感到自豪。这说明(    )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④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志愿者们耐心服务、礼貌待人,用最美姿态展现了中国青年的形象和风采,赢得了国外运动员及各界人士的点赞。由此可见(  )
    A .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 . 文明有礼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 C .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 D . 文明有礼能消除社会的不和谐现象
  • 12. 近日,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伪造印章制售虚假核酸检测报告案并作出一审判决,两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伪造的印章予以没收。从刑罚的种类来看,两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 属于( )
    A . 主刑主刑 B . 主刑附加刑 C . 附加刑主刑 D . 附加刑附加刑
  • 13. 礼貌会让人感到温暖和愉快,也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下列做法不符合文明有礼要求的是(    )
    A . 伍云问同学问题时,总说“赐教” B . 见到长辈,小芳总是微笑着鞠躬向长辈问好 C . 受到他人帮助,李思思总是真诚地说“谢谢” D . 对于他人无心的过错,小慧总是责骂,也不接受道歉
  • 14. 时下,盲盒深受年轻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追捧。但是在“盲盒热销”中,商家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不容忽视。要解决这些问题(    )

    ①遵守相关法律

    ②坚持诚信经营

    ③保障顾客权益

    ④积极回馈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2023年,南宁市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攻坚整治统一行动持续打响。据统计,交警支队二大队在青秀万达整治电动车,共处罚不戴头盔96起。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戴不戴头盔是骑行者的自由

    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骑行者可以不佩戴头盔

    ③骑行者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④骑行者在行使权利的时候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八上·新都期末) 以下与“言必行、行必果”内涵相符的名言警句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C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D . 积土成山,积善成德
  • 17. 八年级(2)班的同学学习了“违法与犯罪”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
    A . 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B . 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C . 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D .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 18. 据统计,2022年6月,上海交警共查获酒驾醉驾1043起,其中,酒后驾驶661起,醉酒驾驶382起。同时,6月共发生因酒驾醉驾引起的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36起。这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  )
    A .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B . 酒驾行为必定会导致犯罪 C . 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 . 要依法从事各种民事活动
  • 19. 骑着马、背上国徽、带上干粮,红原法院“流动法庭”又踏上了去远牧点的路……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马背上的法庭”犹如一个个流动的符号,“群众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写下司法为民的法治信仰。除了人民法院,我们可以寻求法律服务帮助的机构有(    )
    A . 家庭、学校、社会和公安机关 B . 法律援助中心、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C . 民政局、派出所和法律援助中心 D . 公证处、法律服务站和律师事务所
  • 20. 我们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总处于被动地位而容易受到伤害,这要求我们(  )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

    ③要用智慧保护自己

    ④要忍气吞声不予追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8分,第23小题1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之江新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

    材料二:某中学在九年级试行无人监考考试,推出了“诚信考场”。“诚信考场”的考生由学生自己报名申请,填写申请书和诚信承诺书,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报名申请的200多名学生中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讲诚信的意义在于?
    2. (2) 结合诚信考场的事例,思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践行诚信?
    3. (3) 请写出两句关于诚信的文明标语或名言警句。
  • 22. 观看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回答问题:

    1. (1) 漫画中的打架斗殴行为,按违反的法律划分,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2. (2) 漫画中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为什么?
    3. (3) 从漫画中未成年人的身上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中学生暑假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

    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照片

    相信信息来源属实

    所占比例

    72.9%

    60.4%

    61%

    1. (1) 分析表格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 (2) 请你就中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提出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