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下列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B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C . 课桌的高度约为 D . 正常人脉搏大约跳动10次左右
  • 2.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cm、2.13cm、2.13cm、2.24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 2.13cm B . 2.127cm C . 2.12cm D . 2.15cm
  • 3. (2023·武汉) 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某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青山……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竹排 B . 江岸 C . 房屋 D . 青山
  • 4. 甲、乙两地间距 , 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半路程的速度为 ,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演奏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色 B . 图乙: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声的音调越低 C . 图丙: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 . 图丁:桥头的“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方面着手控制噪声的
  • 6.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

    A . 甲丙 B . 乙丙 C . 丙丁 D . 甲乙
  • 7.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 . 甲、乙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 C . 甲、乙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 D . 若使用图甲所示温度计直接测量某同学体温,则该同学的测量结果仍为
  • 8. 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降雨和地球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地表水和海水放出热量后,汽化成水蒸气 B . 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 .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珠 D .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吸收热量,液化成雨水
  • 9. 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冬天,窗户的玻璃表面上会起“雾”,“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B .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C .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 .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 10.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关于这两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温度计,后固定铁圈 B . 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C . 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D . 小华比小明所用时间更长,可能原因是小明实验环境气压更低
  • 11.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也会发生汽化现象 B . 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 C . 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D . 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 12.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原理与其它不同的是(  )
    A . 看见不发光的书本 B . 日食 C . 手影 D . 小孔成像
  • 13.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光线彼此平行,反射光线也一定平行 B . 发生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为 D .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时,反射角为
  • 14.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用横轴表示物体的运动时间t,用纵轴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程s,根据该图像可知(  )

    A . 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B . 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C . 运动通过的路程是 D . 运动通过的路程是
  • 15. 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如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的汽车的速度,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 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 超声波的速度是 , 则(  )

    A . 汽车正在朝着测速仪的方向运动 B . 超声波信号第二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 C . 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 D . 该汽车速度为 , 超速了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1分,计20分)
  • 16. 单位换算:
    1. (1)
    2. (2)
  • 17. 下图甲中刻度尺的读数是 , 图乙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 18.     

    1. (1) 如图甲所示,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 (2) 如图乙所示,是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控制噪声;
    3. (3) 如图丙所示,有一款骨传导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
    4. (4) 如图丁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来越小,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19. 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形成白霜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冰中加盐(选填“提高”或“降低”)了冰的熔点。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在易拉罐中不加入盐,其他实验操作不变,则罐底出现(选填“白霜”“水珠”或“冰块”),这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

  • 20. “井底之蛙”常用来形容“目光短浅”。如图所示,画出井底之蛙的视野的大致范围。

      

  • 21. 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30º角的光入射到平面镜上,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22. 如图甲所示,自行车尾灯由多个互成直角的镜面构成。夜晚,当有光照射到尾灯时,尾灯变“亮”而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请在图乙中,试画出射入尾灯的一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计20分)
  • 23.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一个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 (1)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实验中斜面的倾斜程度尽量较小,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时间”或“路程”)造成的误差;
    2. (2) 如图在B点处放置一个金属挡板。小车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 , 若AB段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 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 (3) 若将此金属挡板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点到C点的时间为 ,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AB段的平均速度;
    4. (4) 若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
  • 24. 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 (1) 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 (2) 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 (3) 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象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符号);
      A . 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 . 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 . 0~15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4. (4)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晶体的性质,冰也是一种常见的晶体,现在环境温度为0℃的实验室中,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丁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填字母符号)。
      A . 全部熔化 B . 熔化一部分 C . 一点也不熔化 D . 无法判断
  • 25.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 (1) 实验时应该选用(选填“光面”或“粗糙”)的硬纸板,是因为光在这样的硬纸板上会发生反射;
    2. (2)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发现,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4. (4) 在图甲中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NOF沿FO方向射到O点,则反射光线会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四、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计15分)
  • 26.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后收到回波。求此处海底深有多少km?(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 27. 十一假期、爸爸开车送小明和爷爷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上海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明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明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

    车次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路程

    G1386

    南昌西(10:05)

    上海虹桥(13:59)

    求:

    1. (1) 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
    2. (2) G1386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28. 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计算:

    1. (1) 火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 (2) 大桥的长为多少m?
    3. (3) 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多少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