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

更新时间:2023-12-21 浏览次数:4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一氧化氮呼气测定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一氧化氮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其反应原理为2NO+O2=2NO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B . 该反应读作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 由此反应可知所有的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一定会变 D . 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8
  • 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O2= CO2 B . 2P+5O2 2P2O5 C . 2H2O2 2H2O+O2 D . H2+O2 H2O
  • 3. 在一定条件下,把乙炔(C2H2)和氧气放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纯净物)

    乙炔

    二氧

    化碳

    氧原子

    氢原子

    反应前质量/g

    26

    80

    0

    0

    t1时刻的质量/g

    19.5

    a

    22

    4.5

    t2时刻的质量/g

    0

    0

    88

    b

    A . 该反应中,乙炔与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B . b=10 C . t1时刻,的质量比为40∶3 D .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 4. 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将举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运动员在剧烈运动之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发生如下反应:C3H6O3+3O2= 3CO2+3H2O,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从该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 反应物是乳酸和氧气 B .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 . 参加反应的乳酸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5∶16 D . 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5. 小组同学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 气球可防止橡胶塞弹出 C . 红磷燃烧结束,应冷却至室温再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D . 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 6.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请你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是因为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B .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氧化铜,观察加入前后产生气泡速率变化 C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可推测酒精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因此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7. (2022九上·襄都期中) 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锥形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防止锥形瓶炸裂 B . 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 . 白磷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 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 8. 下列有关“2CO+O2 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若28 g  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16 g B . 若8 g  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22 g C . 若有10 g 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 D . 若5 g  CO和2 g O2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 g
  • 9. 在反应A+3B=2C中,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 4 B . 6 C . 8 D . 10
  • 10.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2

    26

    3

    0

    反应中的质量/g

    9

    22

    3

    b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3

    28

    A . a等于10 B . 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 丙一定为催化剂 D . b=12
二、填空题
  • 11. 结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铜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不可能变成黄金,理由是;化学方程式SiO2+2NaOH═Na2SiO3+X中,X的化学式为

  • 12. “适量的铁粉与14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g ?”计算此题时,除题中所给数据必须使用外,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若用a表示此数据;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三、实验探究题
  • 13. 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 ,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作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 , 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但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四、综合题
  • 14.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氢能的开发与利用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氢能成为破解能源危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新密码。
    1. (1) 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发展前景广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①液氢变成氢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②液氧与臭氧(O3)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

      ③氢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④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具有无污染的优点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

    2. (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铜粉在空气中加热:

      ②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③甲烷(CH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上述三个反应都属于反应(填“化合”“分解”或“氧化”)。

  • 15. 2H2+O2  2H2O的读法: 
    1. (1)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每份质量的氢气和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水;
    2. (2) 每个氢分子和个氧反应生成。 
  • 16. 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填):
    1. (1) NH3Cl2 N2HCl
    2. (2) CH4O2 CO2H2O
    3. (3) Fe3O4CO Fe+CO2
    4. (4) (NH4)2SO4Ba(NO3)2=NH4NO3BaSO4
  • 17. 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氢等.

    1. (1) .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高温受热发生如下反应:CaCO3═CaO+CO2↑,MgCa(CO32═MgO+CaO+2CO↑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反应产物均是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反应式还应补充反应条件是

    2. (2) .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看图回答:

    1. (1) 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2. (2) A中氮、氢原子数之比为,氮、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3. (3) 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 19.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1. (1)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4. (4) 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五、计算题
  • 20. (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 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66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4.74g,求: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
    2.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3. (3) 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