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怡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

更新时间:2024-03-19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 鲸鲨 B . 珊瑚 C . 新冠病毒 D . 生石花
  • 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 鹬蚌相争 B . 根深叶茂 C . 水滴石穿 D . 移花接木
  • 3. 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B .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 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D . 植物不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4. 下列例子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 . 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合拢 B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 . 人体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D . 子女与父母长得不同
  •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A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 6.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 . 有些科学观察需要进行测量 C . 观察不可以直接使用肉眼观察 D .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 7.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某地区想了解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选用的最佳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 调查法 B . 测量法 C . 实验法 D . 观察法
  • 8. 关于调查生物种类,下面列出了具体的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的选项是( )

    ①调查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选择调查范围⑤整理⑥归类

    A . ①⑥③②④⑤ B . ④②③①⑥⑤ C . ③②①⑥④⑤ D . ②④⑤①⑥③
  • 9. (2019七上·马山月考) 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A . 生活环境 B . 形态结构 C . 生物用途 D . 个体大小
  • 10. 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不需要做的工作是( )
    A .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 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C . 选取抽样调查的样本 D . 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 11. (2023七上·砀山期中) 鼠妇是初中生物学的实验动物。在实验准备中,你不会到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  )
    A . 草坪的石头堆里 B . 学校的篮球场上 C . 庭院的菊花盆下 D . 墙角的草丛中
  • 12. 下表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下列对不合理之处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湿度

    纸盒左半侧

    1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侧

    1只

    黑暗

    潮湿

    A . 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0只鼠妇 B .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C .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 D .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
  • 13. 若要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 )
    A . B . 温度 C . D . 空气
  • 14. 测定某一地区内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必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A . 显微镜 B . 放大镜 C . 干湿计 D . 解剖针
  • 15. 香蕉不宜在北方种植,苹果不宜在热带种植,这说明生物的生活受什么影响?( )
    A . 阳光 B . 空气 C . 温度 D . 湿度
  • 16. (2022七上·麻阳期中) 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不少荒漠,那里植被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B . 阳光 C . 空气 D . 肥沃的土壤
  • 17. “喜看稻田翻金浪,笑谈谷粒又满仓”,下列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七星瓢虫

    A . ①②⑤⑥ B . ③④⑦⑧ C . ①③④⑥ D . ②⑤⑦⑧
  • 18. 对一条蚯蚓来说,它的生存环境是( )
    A . 土壤里的各种植物和小动物 B . 土壤里的各种微生物 C . 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 D . 以上三项的总和
  • 19. 外来物种薇甘菊夺走本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的关系是( )
    A . 竞争 B . 捕食 C . 寄生 D . 共生
  • 20.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
    A . 狼和兔 B . 蛔虫生活在人体小肠中 C . 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 D . 蚂蚁一起搬运食物
  • 21. 野生大熊猫的肠道内有厚壁菌门细菌,它可以帮助大熊猫分解纤维素,而这些细菌也可以从中获得营养和其他生活条件。大熊猫和这些细菌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 斗争 B . 共生 C . 寄生 D . 捕食
  • 22. (2022七上·南山期中) 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 虎落平阳被犬欺 C . 朵朵葵花向太阳 D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23. 日本某市沿岸海域40米深处捕捞到的黑鲉经检测发现,放射性物质铯达到每公斤1100贝克勒尔,是日本相关标准的14倍,这说明(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环境适应生物
  • 24.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环境适应生物
  • 25. 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鱼离不开水 B .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 蚯蚓疏松土壤
  • 26. 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最好的解释是( )
    A . 被捕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B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C . 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D . 兽类的嗅觉很发达
  • 27. 深秋季节我们这里杨柳等树木叶子纷纷落下,而马尾松仍然郁郁葱葱终年常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杨柳和马尾松通过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 B . 马尾松不受环境的影响 C . 马尾松比杨柳更适应秋冬季节的环境 D . 杨柳落叶后不再进行新陈代谢
  • 28. 下列哪项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
    A . 圭峰山天鹅湖 B . 怡福中学校园 C . 白水带桃花林 D .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海洋生物
  • 29.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
    A . 阳光、空气、水 B .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 . 植物、动物和非生物部分 D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30. 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藻类植物→小鱼→大鱼 B . 阳光→草→兔 C . 草→牛→细菌 D . 蝉→螳螂→黄雀
  • 31. 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B . 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 . 蛇和青蛙构成了食物网 D . 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 32. 有些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成分
  • 33. (2015八上·南江期末)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 分解者很少 B . 没有消费者 C . 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D . 温度太低
  • 34.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情况,则乙最可能是( )

    A . B . 田鼠 C . D . 猫头鹰
  • 35. 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有四种生物,可表示为甲→乙→丙→丁,若丙数量增多则( )
    A . 甲数量减少 B . 乙数量增多 C . 甲和乙数量不变 D . 丁数量增多
  • 36. (2022·揭东期末) 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是( )
    A . 单向流动,能量保持稳定 B . 多方向流动,能量保持稳定 C . 单向流动,能量逐级递减 D . 双方向流动,能量逐级递减
  • 37. (2021七上·梁河月考) 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量关系是(   )
    A . 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植物 B .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C .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D . 都不一定
  • 38. 下列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一旦达到平衡就不会改变 B .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某一成分的剧烈变化,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 C .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D . 生物圈是稳定不变的,生态平衡不需要刻意维持
  • 39. 假定一个草原是由草、羊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羊群的数量将( )
    A . 上升后又下降 B . 缓慢上升 C . 保持相对稳定 D . 迅速上升
  • 40. “鲸落”是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当鲸尸只剩下骨骼时,厌氧细菌会趁机进入分解鲸鱼中的有机物,产生硫化氢(无机物)。硫化菌能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说,硫化菌是生产者 B . 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流动 C . 在该生态系统中,厌氧细菌是分解者 D . 文中蕴含的食物链是:硫化菌→厌氧细菌→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41. 实验探究:光能影响鼠妇的生活,那会不会同样影响蚯蚓的生活呢?某学校6个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实验:

    ①每个小组准备了12条鲜活健壮的蚯蚓;

    ②将12条鲜活健壮的蚯蚓放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央;

    ③静置半小时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数量。

    如表是6个小组的实验结果,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明亮处/条

    3

    4

    3

    1

    2

    2

    阴暗处/条

    9

    8

    9

    11

    10

    10

    1. (1)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2. (2) 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数量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6组实验数据要取,目的是,而选择12条蚯蚓而不是2条蚯蚓目的是。本实验的变量是。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应,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填“会”或“不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4. (4) 影响蚯蚓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 42. 综合运用:2023年1月9日,广东某个鸟类自然保护区迎来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彩鹳。题图是彩鹤所在的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该食物网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需要补充部分和
    2. (2) 在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如果该食物网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一段时间后,生物体内含有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3. (3) 这个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来自于。而彩鹳和鱼之间存在关系和关系。
    4. (4) 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因是具有一定的能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