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3-12-15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关于静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 . 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D . 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 2. 2021年10月我国将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进人预定轨道。假设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轨迹是以0为圆心,半径等于R的圆周。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则关于卫星从P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到Q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B . 位移大小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C . 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D . 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率大小为
  • 3. 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甲图像中物体在t=0到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 B . 乙图像中,阴影面积表示t1到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C . 丙图像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D . 丁图像中,t=5s时物体的速度为5m/s
  • 4. 如图所示,地面上固定一个斜面,上面叠放着A、B两个物块并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A施加一斜向上的力F,A、B两个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A . 3个或4个 B . 4个或5个 C . 3个或5个 D . 5个或6个
  • 5.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向上沿直线滑行,到达最高点后,又自行向下滑行,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速率与时间关系的是 (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杂技浈员表演抛球游戏。他一共有4个球,每隔相等的时间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一切阻力,小球间互不影响),若每个球上升的最大商度都是1.8米,忽略每个球在手中的停留的时间,正力加速度g取10m/s2 , 则杂技演员刚抛出第4个球时,第1个球和第2个球之间的距离与第3个球和第4个球之间的距离之比为

    A . 1:1 B . 1:4 C . 1:3 D . 1:2
  • 7. 如图所示,小球质量为m,被3根质量不计的相同弹簧a、b、c拉住,其中c在竖直方向,a、b、c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小球平衡时,a、b、c的弹力大小之比为3:3:1,当剪断c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可能为(重力加速度为g)

    , 竖直向下;② , 竖直向上;③ , 竖直向下;④ , 竖直向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如图所示;光滑竖直墙壁与光滑水平地而交于B点,质量为M的光滑半圆柱体,紧靠竖直墙壁暨于水平地面上,O为半圆柱体横截面的圆心。质量为m且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用长度为L的细线悬挂于竖直墙壁上的A点,小球静置于半圆柱体上。当换用质量不变,而畔径不同的光滑半圆柱体时,细线与竖直墙壁的夹角θ就会跟着发生改变。已知AB之间距离也为L,正力加速度为g,不计各接触而间的摩擦,关于小球和圆柱体的受力说法正确的是

    A . 当θ=60°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mg B . 当θ=60°时,半圆柱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 . 在θ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圆柱体受到水平地面的弹力始终保持不变 D . 在θ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圆柱体受到竖直墙壁的弹力始终保持不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 9. 由于公路维修只允许单车道通行,在一平直车道上,有同向行驶的甲、乙两车,t=0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相距=100m,速度均为=30m/s,从此时开始两车按如图所示规律运动,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 3s时两车相距最近 B . 6s时两车相距最近 C . 两车可能会相遇 D . 两车最近距离为10m
  •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穿在足够长的水平固定直杆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球同时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0和竖直向上的力F,使小球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其中竖直向上的力F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v(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最后匀速运动 B . 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功,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C . 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 D . 小球的最大速度为
  • 11. 如图,楔形粗糙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滑块在拉力F作用下沿楔形斜面匀速上滑,楔形斜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滑块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B . 滑块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C . 楔形斜面受到地而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 . 楔形斜面和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
  • 12.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A连接(另有一个完全相同的物体B紧贴着A,不粘连),弹簧与斜面平行且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沿斜面的力F缓慢推动物体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总共被压缩了 , 此时物体A、B静止。撤去F后,物体A、B开始向上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则

    A . 施加力F前,弹簧被压缩了 B . 撤去F瞬间,物体A、B的加速度大小为等 C . 撤去F后,物体A和B.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 . 若物体A、B向上运动要分离,则分离时向上运动距离为
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 1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实验,橡皮条的一端C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

    1.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 . 该实验中CO的拉力是合力,AO和BO的拉力是分力 B . 两次操作必须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C . 实验中AO和BO的夹角应尽可能大 D .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
    2. (2) 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CO方向的是.
  • 14.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量小车和智能手机的质量,智能手机可以利用APP直接测量出手机运动时的加速度。悬挂质量为m的钩码,用智能手机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的质量m,进行多次测量;作出a与m(g-a)的图像如图,已知图像中直线的截距为b,斜率为k。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 (1) (单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钩码的质量应该远小于智能手机和小车的质量 B . 细绳应该始终与长木板平行 C . 不悬挂钩码时,应使小车和智能手机匀速沿木板下滑 D . 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2. (2) 根据图像可得,小车和手机的质量为
    3. (3) 再利用手机APP测出斜面倾角为θ,则小车和智能手机沿木板运动过程中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四、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8分)
  • 15. 在竖直墙壁的左侧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棱长为a、质量为M的正方体ABCD,在墙璧和正方体之间放置一半径为R、质量为m的光滑球,正方体和球均保持静止,如图所示。球的球心为O,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正方体的棱长a>R,正方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1. (1) 正方体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N1、N2分别是多大?
    2. (2) 若θ=45°,保持球的半径不变,只增大球的质量,为了不让正方体出现滑动,则球质量的最大值为多少?
  • 16. 物体以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倾角为37°的斜坡,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求:
    1. (1) 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
    2. (2) 物体再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 17. 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2kg的静止长木板,木板的左端放置一质量m=1kg的物体A,距木板的右端l1=3m处放置质量与物体A相等的另一物体B(物体B底面光滑)。在t=0时刻对物体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6N,物体A开始相对长木板滑动,同时给物体B一向右的瞬时初速度v0=2m/s,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体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 物体A、B均可视为质点。求:

    1. (1) t=0时刻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 (2) 若t1=3s时物体A、B在木板上相撞,木板的长度L;
    3. (3) 在(2)的条件下,若在t2=2.4s时撤去推力F,试分析物体A、B能否相撞?若能,求A、B两物体从撤去推力F到相撞所用的时间t;若不能,求A、B两物体从撤去推力F到A、B之间距离达到最小时所用的时间t。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