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5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由“富起来”到“逐步强起来”的根本原因是( )
    A .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 坚持了改革开放 C . 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2. (2021九上·铁锋期末) 疫情期间,我市部分独居老人通过市长热线反映,“家里冰箱小,所剩食品无几,告急”、“不会网购,子女进不来小区”、“老人机,无法上网买菜”等困难。收到消息后,政府迅速

    组织力量解决了这些困难。这种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

    A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 . 专家咨询制度 C . 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D . 社会听证制度
  • 3. (2022九上·榆树期中) 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全国大中小学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 教育活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   )
    A . 中华民族精神    B . 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C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D .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 4. 下图所反映的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

    A . 老龄化加剧 B . 人口素质偏低 C . 人口基数大 D . “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 5. 春晚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欢呼雀跃的那一天,我亲爱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昂扬屹立新世界。”2035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 )
    A . 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6. (2022·天津) 从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特区精神,到抗疫精神、北京冬奥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
    A . 勤劳勇敢的品格 B . 自信自强的品格 C . 与时俱进的品格 D . 爱好和平的品格
  • 7. (2022九上·德惠期中) 阅读漫画。漫画信息所体现的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是(   )

    A . 民主管理 B . 民主决策 C . 民主监督 D . 民主选举
  • 8. (2022九上·榆树期中)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礼”更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

    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道,应当停车让行。礼让斑马线,让出的是中华美德,让出的是和谐有序,这体现了(   )

    A . 只要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就能礼让行人 B . 良好交通秩序只需要发挥法律规范作用 C . 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可相互取代 D . 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 9. (2022九上·桂平期末)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材料体现法治要求是(   )
    A . 善治 B . 厉行法治 C . 良法之治 D . 公正司法
  • 10. 自动巡检机使矿井开采更安全,北斗卫星为大众出行、智慧物流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技术改善空气质量……我国自主创新助推民生发展取得成效,表明创新( )
    A . 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B . 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C . 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D . 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力量
  • 11.   2022年3月8日,全国两会开启第二场“代表通道”,9位全国人大代表以网络视频形式接受记者采访。“基层的鲜活声音”出现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群众身边事成为国家要事。这说明( )
    A . 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众人事情众人商量 B .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C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 民主决策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根本途径
  • 12. 近年来,沙尘暴、强暴雨、强对流、高温、干旱、强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专家称,上述极端天气的出现多是因人们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这说明(   )
    A .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B . 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C . 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但在灾难面前都显得特别脆弱 D .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非常强,主宰大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
  • 13.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 )
    A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C .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D .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 14. (2021九上·无棣期中)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这说明(    )
    A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 . 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错误的 C . 我国的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D . 我国不再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 15.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以参与下列哪些民主生活( )

    ①参加学校组织的时事政治学习活动    
    ②参加共青团组织

    ③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④选举党和国家领导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6.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志愿者,用平凡书写伟大的一个群体。2022年北京冬奥会,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出现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更多人感受到北京冬奥的温暖与力量,志愿者的行为( )
    A . 彰显了律己宽人的处世准则 B . 体现了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操 C . 勇担了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 D . 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7.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出征。由陈冬、刘洋、蔡旭哲组成的“新太空三人组”承载着使命,向着浩瀚宇宙迈出了建设中国空间站的坚定步伐。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指日可待 B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C . 工作的中心是科技创新,中国空间站已正式建成 D . 科技总体水平领跑世界,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 18.   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台湾回归指日可待 B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C . 我国对待台湾问题的立场已经改变 D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19.   2022年2月8日,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她在受访谈时说:“我只有小于0.1%的天赋”谷爱凌的事迹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A . 文明、和谐 B . 爱国、敬业 C . 公正、法治 D . 富强、民主
  • 20.   2021年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体现了( )
    A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得以根本解决 B . 我国经济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C .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D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
  • 21. (2019九上·苏州期中) 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国价值就是(    )
    A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C .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
    A . 攻坚期 B . 新时代 C . 关键期 D . 现代化
  • 23.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
    A . 人民 B . 国务院 C . 中共中央 D . 全国人大
  • 2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GDP增长了34倍,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人均GDP增长了将近60倍……这一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表明( )
    A . 我国已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解决 C .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D . 我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25. 下列知识归类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 B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C . 发展的根本目的——满足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D .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二、简要说明题(共30分)
  • 26. 【明辨是非明理践行】

    当你遇到下列情境时,你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

    1. (1) 情境一:周末,妈妈建议你和她一起做家务。

      正确做法:

      理由:

    2. (2) 情境二:你在网络上发现有人宣传“台独”。

      正确做法:

      理由:

    3. (3) 情境三:考试时,好朋友向你询问答案。

      正确做法:

      理由:

    4. (4) 情境四:学校组织第一届模拟政协活动。

      正确做法:

      理由:

  • 27. 【民族团结国家和谐】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嘎拉村考察时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

    1. (1) 西藏70年来的发展,得益于我国实施的基本政治制度,得益于我国坚持方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 (2) 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为了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2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材料:2018年10月9日上午,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打造双创升级版。

    1. (1) 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有什么意义?
    2. (2) 全面创新的核心是什么?
    3. (3) 为培养创新精神,我们青少年怎么做?
  • 29. 【传承发展中华文化】

    材料:2018年9月15日“第二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在大连外国语大学举办。论坛致力于为海内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探讨最新研究成果,增进紧密协作。

    1. (1)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怎样的?
    2. (2)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什么?
    3. (3) 新时代应该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探究与实践题(共10分)
  • 30. 【绿色发展文明道路】

    材料:2021年10月11日,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你所在班级决定开展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板报评选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你为这期板报设计一个标题。(不得与材料重复)
    2. (2) 你打算在板报中阐述哪些肆意破坏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恶果呢?
    3. (3)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有何重要意义?
    4. (4)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我国作出了哪些努力?
四、分析说明题(共10分)
  • 31. 【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1. (1) 情景一:探月工程“嫦娥”取自中国古代传说,表达中国人“奔月”决心:行星探测任务“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取自“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情景二:“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学习了“七一讲话”,请你说说:

      党的初心和使命

    2. (2) 改革开放的地位
    3. (3) 情景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跨越。在讨论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时强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强强: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力量,创新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请结合强强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

    4. (4) 情景四: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坚持依法防控,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厉行法治、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