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

更新时间:2023-12-12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21八上·霍邱期中) 小红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是什么物质,小红采用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定,小红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 . 提出问题 B . 制定计划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 得出结论
  • 2. 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km/h B .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dm C . 学生跑1000米用时约1min D . 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1mm
  • 3. 如图是公安部门实弹射击训练现场的照片。为了保护现场训练人员的听力以及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采用了许多减弱噪声的措施,其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 枪筒上安装消声器 B . 配备专业的降噪耳机 C . 每个隔间安装玻璃板 D . 训练场周围装上隔音墙
  • 4.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晨起跑步 B . 花香扑鼻 C . 车流滚滚 D . 候鸟迁徙
  • 5.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旅美大熊猫丫丫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如图所示,当载着丫丫的飞机成功着陆时,不少网友都在拍摄、尖叫,甚至激动到大哭。时隔20年,丫丫终于回家了!当飞机在滑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装载丫丫的集装箱相对于飞机是运动的 B . 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 装载丫丫的集装箱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 集装箱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 6. 某兴趣小组想知道他们使用的橡皮擦的长度,大家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完后,对测量结果产生了争论。其中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 . 3.9cm B . 3.90cm C . 4.9cm D . 4.90cm
  • 7. 古时排萧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如图所示;其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①,但所有竹管发出声音的②是相同的,这是无法改变的。其中的①和②分别对应的声音的特征为 ( )

    A . 音调 响度 B . 音色 音调 C . 音调 音色 D . 响度 音调
  • 8. 光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不同的是( )

    A . 甲图中,成都中坝森林中透出来的一缕缕太阳光 B . 乙图中,成都地铁站修建隧道时使用的激光准直 C . 丙图中,夜瞰成都科幻馆时水中的倒影美轮美奂 D . 丁图中,成都博物馆中欣赏极具特色的皮影表演
  • 9. 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速度快的动物,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你认为速度最快的是( )
    A .
    游隼俯冲速度可达每小时390km
    B .
    旗鱼1分钟可游2km
    C .
    成年翅雁速度可达140km/h
    D .
    猎豹捕猎时3秒钟可破百米
  • 10. 7月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龙泉驿区东安湖畔盛大开幕。赛前为了展现东安湖的最美形象,主办方特意安排清洁工人高空作业清理了大运会一场三馆的外墙玻璃。如图所示,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工人从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 . 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虚像 C . 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 D . 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1m
  • 11. 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主要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 太阳能电灯 B . 风力发电 C . “零电”脚踩发光车 D . 搓手取暖
  • 12. (2023八上·龙华期末)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 B . 图乙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 . 图丙中,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 . 图丁中,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 13. 某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提出了对速度的不同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 B . 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一定越长 C .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D . 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就越少
  • 14. 暑假期间,小超和弟弟在父母带领下到都江堰玩水避暑(如图)。小超惊奇的发现,弟弟的腿在水中看起来变短了,下列光路图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

    A . B . C . D .
  • 15. (2020八上·深圳期中) 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 )
    A . 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 B . 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 C . 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 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 16. 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为 cm;体育课上测试小杨同学1500m长跑,停表指针如图2所示s。

  • 17. 2023年5月30日,搭载3名宇航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如图),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在对接成功之前3名宇航员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 的;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相对于 是静止的。

  • 18. 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写作业,但李焱同学使劲翻书发出的声音打破了课堂的宁静,同桌张安澜提醒李焱轻点儿翻书,以免打扰其他同学自习。李焱翻书的声音是由书本纸张 产生的,张安澜提醒李焱从 处减弱噪声。
  • 19. 如图所示,小王同学用手机声波软件检测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角度看,声是噪声,声响度最大。(两空均选填“甲”、“乙”或“丙”)

  • 20.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监测系统是通过监测地震时伴有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产生来预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 21. 雨过天晴,走在校园的树荫下能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如果一束太阳光与地面上积水的夹角为35°,那么反射角为 度。
  • 22. 如图所示,小猫叉不着鱼,很是奇怪。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 现象,小猫看到的是鱼形成的 像。

  • 23. 在某次军事行动过程中,一名空降兵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15s下落21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s。该名空降兵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的路程为  m,整个跳伞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 24. 成都大运会火炬塔位于东安湖公园体育中心片区,塔身高度31米,寓意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图甲是航拍到的火炬塔的美照。在太阳(A点表示)的照射下,地上出现了火炬塔的影子。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在图乙中画出火炬塔(用BC代替)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火炬塔影子的长度,用L表示。(保留作图痕迹)

  • 25. 如图所示,一束光AO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 26. 春节期间,在一次燃放冲天炮的过程中,冲天炮的导火线长3cm,导火线燃烧的速度为0.002m/s。点火者在点燃导火线后以2m/s的速度匀速跑开。求:
    1. (1) 点火者跑到离爆炸点10m远的安全区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 (2) 点火者刚到达安全区时,导火线还有多少厘米没有燃烧?
  • 27. 2023年7月1日起铁路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表,成都东至深圳北G2963次高铁运行区段延长至香港西九龙,这意味着从成都坐高铁可直通香港。某次运行G2963次高铁晚点后的部分行程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站名

    进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公里

    成都东

    始发站

    10:42

    0

    贵阳东

    13:55

    13:59

    648

    广州南

    17:46

    17:51

    1505

    香港西九龙

    19:00

    终点站

    1646

    1. (1) 如果G2963次高铁以最高速度300km/h匀速行驶,从成都东到贵阳东只需要多少时间?
    2. (2) 本次运行中G2963次高铁从成都东到香港西九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2分)
  • 28.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A,重复做多次实验。

    1. (1)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2. (2) 实验中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 
    3. (3)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 29. 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如图所示。

    1. (1)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 (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 ,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 (2) 实验中,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仔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3. (3) 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的声音却有些不同 ,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 30. 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你们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小组合作讲究分工,根据图片请你读出小车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 cm;另外负责测量时间的同学不小心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3. (3) 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点到C点用时1.6s,则可以计算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五、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 31. 我们生活在信息和能量的世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信息和能量。对于信息和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微信“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音调特征 B . “隐川里”喷泉光影秀表演主要利用了光可以传递能量 C . 追溯能量的来源,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 D . 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来探测周围的行人和障碍物
  • 32. 如图所示是某火锅店的智能机器人,它具有智能语音系统。不仅可以与顾客交流,还可以为指定座位的顾客送餐。关于智能机器人,下列说法而确的是 ( )

    A . 机器人可听懂顾客的语音并进行回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 . 机器人可以通过超声定位的功能来判断前面是否有障碍 C . 当接收“大点儿声”的指令后,扬声器纸盆振动频率加快 D . 智能机器人语音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音要快很多
  • 33.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于2023年7月28日晚在四川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举行,如图是东安湖体育馆的美丽景色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远处湖面上主场馆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 小张看到火炬塔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向水面,经过反射再进入小张的眼睛 C . 火炬塔发出的“万丈光芒”与海市蜃楼的原理相同 D . 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34. 如图所示,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身高1.2m的小朋友霄霄正在平面镜前学习街舞,当霄霄以0.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 (   )

    A . 镜中的“小朋友”为虚像,并且身高比霄霄矮 B . 镜中“小朋友”相对于霄霄的运动速度是0.4m/s C . 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镜中的“小朋友”在变小 D . 当霄霄的左手举起来的时候,镜中的“小朋友”会举起右手
  • 35. 刘芸与王超住在同一个小区,周末他们都要去同一个电影院看电影。他们沿相同的路线同时从小区大门口出发,刘芸走路,王超骑自行车。当王超以4m/s的速度骑车用时12min到达电影院,却发现电影院关门了,于是他立刻沿原路返回。又过了4min他遇到了正在走路的刘芸,于是载着刘芸一起回家了。王超从小区出发到返回一共用时20min,如图是他们的路程与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刘芸走路一共用了16min B . 王超骑车速度一直是4m/s C . 他们小区距离电影院1440m D . 当王超到达电影院时,刘芸距电影院还有1800m
六、综合题(共10分。第7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
  • 3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向盛水的烧杯,是看不见水中的光路的;但当向水中加入一些牛奶或者豆浆时,奇迹出现了:我们看见了水中光的通路(图甲)。这个现象是英国科学家丁达尔于1869年最先发现的,所以被称为丁达尔效应。
    为什么会发生丁达尔效应呢?原来,像稀牛奶、稀豆浆、云、烟、雾这些物体,都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形成的,我们称它们为“胶体”,胶体中有许多物质微粒。当光穿过胶体,碰到这些微粒时,就会以微粒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一些光,这就是光的散射。正因为光通过胶体发生了光的散射,有一些光进入我们的眼里,我们才看见了光的通路。光的散射导致了丁达尔效应,就象光的反射会使平面镜成像一样。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是很多的,如我们看见的森林中的光线,云间的光线等(图乙)。

    1. (1) 老师利用激光演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时,大家是看不见水中的光路的。向水中加入几滴牛奶,杯中的物体成为 体,能使光发生 (选填“反射”、“折射”或“散射”),大家就能看见液体中的光路了。
    2. (2) 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光的 形成的。
    3. (3) 小明同学想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但他却观察不到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空气中的情况,请你为他想出一种办法,使人能看见空气中的光路:
  • 37. 王安家距他上班地点有10km的路程,他每天开车上班用时约15分钟,如图是他某天下班回家经过一路口时的情况:王安驾车以15m/s的速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身长4.5m,宽2m,此时有一位行人突然从路边沿直线横穿马路,行人的行走路线与王安汽车车头的水平距离为30m。假设王安没有礼让行人,保持匀速行驶,求:

    1. (1) 王安上班驾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 (2) 当汽车未与行人相撞时,王安汽车的车尾通过行人行走路线的时间。
    3. (3) 不考虑汽车和行人速度、方向的变化,行人横穿马路的速度在什么范围才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保证自己的安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