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

更新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下列说法中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 . 一个初中生的身高为1.65mm B . 教室中课桌的高度为0.8dm C . 小明的心脏跳动一次大约间隔5s D . 初中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 2. 为 共建共享文明安静的旅行环境,铁路部门在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如图所示。在静音车厢里旅客可享受更加安静的乘车环境,同时也需遵守“静音规定”。“静音车厢”与普通车厢最大的区别是声音的 (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速度 D . 音色
  • 3. 高速行驶的高铁上,一乘客将矿泉水瓶稳稳倒立在窗台上,如图所示。若我们说水瓶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天空 B . 水瓶 C . 窗台 D . 窗外的树
  • 4. 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物质的熔点是50℃ B . 10~20min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 C . 3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 . 该物质是晶体
  • 5. 下列光学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不同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光下黑影 C . 日食形成 D . 日晷计时
  • 6.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某次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此时反射角为40° B . 让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不可能沿OA方向射出 C . 实验小组的同学都能看到光屏上显现的光路,是因为光屏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将左侧光屏向后折叠,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说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 7. 小圆家附近有一个共享单车站点,他经常步行到那里骑共享单车去上学,如图是小圆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共享单车站点距离小圆家150m B . 第4min时小圆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小圆从家出发5min后开始骑车 D . 小圆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25m/s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 8. 如图所示为用琵琶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悦耳的琴声经 传播到听众耳中。演奏者不断用力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听众能区分琵琶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因为两者的 不同(选填“音色”、“响度”或“音调”)。

  • 9.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与我国 (选填“广东”或“黑龙江”)地区冬天的日常气温较为接近。用该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 10. 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甲所示,“铁化如水”是一种 现象;如图乙所示,清晨 ,路边小草上结有露珠属于 现象(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1. 如图所示,为《墨经》书中绘制的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由于光的 形成,在墙壁观察到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要让室内墙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间的亮度应较 (选填“亮”或“暗”)。

  • 12. 电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较粗糙,这是为了使放映机发出的光在幕布上发生 反射,该反射的每一条光线在反射时都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 13.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传递信息的。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录制形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相同;甲和乙的 相同。(后两空均选填“音调”或“响度”)

  • 14. 小明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图中秒表每格为0.5s。在该次实验中,纸片通过全程s2的平均速度v2= m/s;纸片通过下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m/s;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纸片下落时做的是 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三、作图题(2分+2分+3分,共7分)
  • 15. 在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罐口,将小孔对着烛焰,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用箭头AB代替烛焰,请你利用所学光学原理在图中画出薄膜上烛焰大致的像A′B′。

  • 16.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射入平面镜,请画出该光线的反射光线 ,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17. 自行车尾灯可有效避免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它由多组“直角反射器”组成,其中一组“直角反射器”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S1 , 请在图中画出经过S1、S2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6分,第18题6分,每空1分,共19分)
  • 18.     

    1. (1)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所测木块长度是 cm;秒表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 s。
    2. (2)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3甲、乙所示,其中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3. (3) 图4所示为汽车的速度表,此时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km/h,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30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km。
  • 19. 一实验小组正在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1. (1) 小组成员合作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准备开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之前,他们发现了一处错误(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适当调节之后才能开始实验。
    2. (2) 正确调整好实验装置之后,小组成员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出图乙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的特点是持续 但温度 ,实验时水面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 (3) 图丙是小喆观察并记录的实验过程中某个时刻水中气泡上升的特点,该时刻处在图乙中的 (选填“CD”或“DE”)段内。
  • 20.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部分实验装置。

    1. (1) 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否则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 (2) 实验中白纸板的作用是 
    3. (3) 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描绘出每次光线的径迹,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表格中,然后进行比较,目的是探究  关系。
    4. (4) 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观察反射光线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实验数据如表,小雨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书上的结论并不一致。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入射角/°

      20

      30

      50

      60

      70

      80

      反射角/°

      70

      60

      40

      30

      20

      10

    5. (5) 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 上半部分无反射光, 此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第19题7分,第20题6分,共13分)
  • 21. 汽车在公路上直线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交通信号灯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滑行5m后停下,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 (1)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前进了多少米?
    2. (2) 从驾驶员发现红灯到汽车停下,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 (3)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单解释为什么要严禁酒后驾车。
  • 22. 有一山谷,两旁都是峭壁,为了粗略测试山谷的距离,地质员在山谷内敲打石块,0.4s后他听到从左边峭壁反射回来的第一次回声,又过了0.6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当时的声速为340m/s。声音传播路径如图所示,求:

    1. (1) 声音从敲石处传到左峭壁的时间;
    2. (2) 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
    3. (3) 山谷的宽度。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第21题6分,第22题6分,第23题7分,每空1分,共19分)
  • 23.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理想探究金属管的发声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找了材料相同的三根金属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用手机软件测出每根管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1.5

    2131

    2

    30

    2.0

    1284

    3

    50

    2.5

    656

    1. (1) 小理观察风铃的结构,发现风铃是因为风吹动风摆,和风摆系在一起的撞珠撞击金属管使金属管 发声。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2. (2) 小理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金属管,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不同。
    3. (3) 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选填“1”、“2”或“3”)号管。
    4. (4) 根据3组实验数据,(选填“能”或“不能”)得到金属管长度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的结论。
    5. (5) 要探究金属管的发声频率与金属管粗细的关系,需增加一根长度为 cm,直径为1.5cm的相同材料的金属管与2号管进行比较。
  • 24. 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制冷剂会在冷冻室里发生 ,在冷凝器里发生 ,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均选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2. (2) 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通过 方法实现的。
    3. (3) 小明发现家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15℃)总是结有厚厚的霜,铲掉这些霜后不久又有了 ,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需要更换冷冻室门上的密封条, 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这些霜的形成是 发生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 (4) 打开冰箱门,室内温度将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25. “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 (1) 小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 (2) 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B时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km/h,轿车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3. (3) 若小明叔叔的车在前面2km,以90km/h速度匀速行驶,在安全情况下小明的车最快 分钟能追上叔叔的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