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凤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 1. 如图所示,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是( )

    A . 19mm B . 1.9cm C . 19dm D . 0.19m
  • 2.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B . 楚人“刻舟”而不能“求剑”是因为以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 C . 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的静止物体 D . “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以船上诗人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 3. 如图所示,超声波洗牙就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可以帮助治疗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而且对牙面的损害非常小。以下关于超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超声波是频率小于2000Hz的声波 B . 超声波洗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次声波快 D . 超声波频率很高,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4.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所示,元宵佳节,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我们演奏了一曲优美动听的《茉莉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演奏前,往往需要调整古筝琴弦的松紧程度,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 演奏时,我们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歌曲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 . 太阳光照射到空间站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 优美的琴声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噪声
  • 5. 下列图中的自然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 . 冰凌消融 B . 霜满枝头 C . 露珠晶莹 D . 大雪纷飞
  • 6. 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酒精

    固态氢

    熔点/℃

    ﹣39

    ﹣117

    1083

    1535

    3410

    ﹣259

    A .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B .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C . 在﹣255℃时氢是固态 D . 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
  • 7. 地震时,发生地震的源头“震源”会同时同地发出不同速度的两种波——纵波、横波。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所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某次地震中,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4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纵波传递速度小于横波 B . 纵波到达监测站用时100s C . 监测站距离震源距离是300km D . 地震发生后25s,纵波最远距离震源75km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 8. “星光大道”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 9.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乐器,如图,敲击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则三次敲击中,敲击编钟 (选填“M”、“N”或“P”)处时发出的声音频率最高;现代电子乐器模仿古代乐器声音主要是模仿它们的 。用同一示波器记录了编钟的声音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出A波形图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小。

  • 10. 如图所示,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场景,测得甲、乙、丙三位同学百米赛跑成绩分别为14.0s、16.0s和13.8s。由此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较快慢采用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较 ,甲、乙两人百米平均速度之比是 

  • 11. 小山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3.13cm、3.16cm、3.52cm、3.15cm、3.12cm,则其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cm,最后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 
  • 12. 月食这一难得的景象(如图甲所示),同时还伴随着月掩天王星、日月合璧、红月亮等天文奇观。月食属于光的 现象,能正确描述月食形成原因的是图 (选填“乙”或“丙”)。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可以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 (选填“声音”或“光”)信号,并记录它返回的时间。

  • 13. 如图所示,是一款疗伤喷雾,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内是常温下为气态的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起到镇痛的作用。

  • 14.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4s时小车处于(选填“静止”或“运动”)状态。运动过程中,最大的速度是 m/s,小车全程平均速度是 m/s(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三、作图题.(本大题3小题,共7分)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20分)
  • 18. 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 19. 如图是一种可粗略测量气温的装置,我们可以根据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变化来测量空气温度,当气温上升时 ,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上升、下降、不变),它是利用 (选填“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 20. 小海同学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结果应该记为 cm;如图2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为 s;如图3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 21. 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在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过程中,发现小车滑下用时太少而不便测量时间,在不改变器材基础上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3. (3) 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若测得时间tAB=3s,tAC=5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cm/s;
    4. (4) 分析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
    5. (5) 如果在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 (6)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大致情况的是 

  • 22. 小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 (1)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 (2) 如图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测量工具是 
    3. (3) 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在烧杯中倒入温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4. (4) 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凤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①小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填“C”或“D”);

      ②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 (5) 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这些气泡里面是(选填“空气”、“二氧化碳”或“水蒸气”);
    6. (6) 如戊图所示,小凤同学将密封固体碘的“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碘的升华”实验。已知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到500℃,实验用水浴法加热是因为 ,避免碘熔化成液态。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
  • 23. 港珠澳大桥(如图甲)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最大速度为100km/h。请根据以上信息,求:

    1. (1) 当汽车以最大速度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h;
    2. (2) 若一辆通过海底隧道的小客车车长10m,车身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223s,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是否超速。
  • 24. 如图所示,小飞利用运动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户外跑步的数据。“每km配速”是指跑步每1km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求:

    1. (1) 根据“每km配速”情况,小飞跑得最快的1km速度是多少m/s;
    2. (2) 本此跑步全程所用时间是多少s;
    3. (3) 跑步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六、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18分)
  • 25. 小凰同学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 (1) 如图甲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盐后,每隔一定时间,并根据数据画出了凝固图象如图乙所示,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图乙中可知此固体盐水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为 ℃,凝固用了 min。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2. (2)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里的水量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26. 小山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做了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装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图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实验过程中室温基本不变。

    1. (1) 根据水温随时间变化的①曲线图象可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快的时间是 (选填“0~30min”、“30~60min”或“60~90min”),降温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越来越 (选填“快”或“慢”)。
    2. (2) 保温性能较好的是材料 (选填“①”或“②”),判断的依据是 
    3. (3) 举例生活中选用保温材料的例子 
  • 2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仪

    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静止停在公路旁,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 , P2的反射波分别为n1、n2 , 如图丙所示,已知超声波当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 (1) 当超声波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时,车内的司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因为 
    2. (2) 如图乙,测速仪先后发射两次超声波,在显示屏上先后显示出P1、P2两个波形信号,此时说明测速仪的前方 (选填“有”或“没有”)汽车通过;
    3. (3) 如图丙,当测速仪第一次发出P1信号后,收到了反射回来的信号n1;测速仪第二次发出P2信号后,收到了反射回来的信号n2;根据图中时间刻度,你可以判断此时被测试的汽车正在(选填“靠近”、“远离”)测速仪;
    4. (4) 如果丙图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7s,则图中每一小格表示 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超声波信号时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m,此汽车运动的速度是 m/s。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