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该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5.2%,被举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闲度假的天堂”。下列有关该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片树叶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 B . 该公园的全部动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C . 该公园的全部乔木构成一个种群 D . 森林中的土壤参与构建生命系统
  • 2.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DNA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下列有关MPXV的推测,错误的是( )
    A . MPXV基本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B . 实验室可用无细胞的培养基培养MPXV C . MPXV中可能只含有DNA这一种核酸 D . MPXV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
  • 3. MS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植物培养基,该培养基除了水、NH4NO3、KNO2、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还需提供的大量元素有( )
    A . C.H、P、Mn                         B . P、S、Ca、Mg C . P、S、Ca、Fe                                 D . Mn、Mo、Cu、Zn
  • 4.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后溶液呈紫色 B . 检测还原糖时,要先加斐林试剂甲液,后加斐林试剂乙液 C . 鉴定还原糖时最好以糖分高的西瓜汁为材料 D . 鉴定脂肪时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 5. 科学家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分泌胰蛋白酶(一种分泌蛋白)的过程。实验过程中检测①②③三种具膜结构(不考虑囊泡)的放射性颗粒数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①是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B . ②接收囊泡后放射性会增强 C . ③是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细胞膜 D . ②和③可以对新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 6. “三减三健”是国家开展的一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三减”指减盐、减油、或糖,有关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细胞中的糖类都可以水解 B . 与脂肪相比,糖类分子储存的能量更多 C . 人体细胞中多余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D . 脂肪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脂质分子
  • 7.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氨基酸的结构或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所有氨基酸都含有元素C、H、O、N                         B . 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C . 氨基酸中的N只存在于氨基中 D . 氨基酸性质的差异与R基不同有关
  • 8. 下图是真核细胞四种重要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四种结构均具有膜结构,且均含双层膜 B . 四种结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C . 四种结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D . 四种结构都含有DNA、都是遗传信息库
  • 9. 物质Y是一种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物质Y B . 物质Y发挥功能依赖其特定的空间 C . 高温会导致物质Y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D . 一般情况下,低温处理会使物质Y变性
  • 10.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两种物质,但可以相互转换 B . 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 C .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其核仁可能较大 D . 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 11. 胞间连丝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结构。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细胞壁对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整 B . 胞间连丝的形成可能与内质网有关 C . 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D . 胞间连丝不可以进行物质运输
  • 12.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体内某种细胞会产生专门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下列关于抗体的合成及分泌途径的概括,正确的是( )
    A . 核糖体→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B . 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囊泡 C . 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D . 内质网→囊泡→核糖体→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 13. 下列选项中关于细胞、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可能影响运输速率因素的分析,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细胞相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影响运输速率因素
    A肺泡上皮细胞排出CO2自由扩散细胞内外的CO2浓度差
    B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H2O被动运输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C乳腺细胞分泌α-酪蛋白胞吐载体蛋白数量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能量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生理盐水是与人体细胞的细胞质浓度相当的NaCl溶液。人体红细胞在高浓度NaCl溶液(浓度高于生理盐水)中体积缩小.在低浓度NaCl溶液(浓度低于生理盐水)中体积增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高浓度NaCl溶液使红细胞的细胞质浓度有所升高 B . 低浓度NaCl溶液可能会导致红细胞膜破裂 C . 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不发生水分子交换 D . 通过渗透作用可以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活性
  • 15. 某同学将甲、乙两份不同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别用0.3g·mL-1的蔗糖溶液处理,3min后观察到两种细胞的结构形态不再发生变化,结果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B . 实验过程中,图甲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 . 图乙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D . 图乙细胞的初始细胞液浓度小于图甲细胞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 16. 下图表示北方小麦在越冬时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越冬前,小麦叶肉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 B . 越冬时小麦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会减小 C . 细胞内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水一般为结合水 D .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 17.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由若干个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形成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单体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则对应的生物大分子也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B . 若图中单体为脱氧核苷酸,则对应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C . 若图中生物大分子参与构成染色体,则其对应的单体可能是氨基酸 D . 若图中生物大分子中含有核糖,则其基本骨架是核糖核苷酸
  • 18. 研究发现,分泌细胞可通过分泌膜结构(微囊泡、外泌体)将各种大分子物质、代谢产物传递到受体细胞。这些膜结构有望作为治疗剂载体的新兴工具,也有望作为治疗疾病的靶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微囊泡和外泌体的膜均含有磷脂 B . 微囊泡和外泌体可向受体细胞传送RNA C . 微囊泡和外泌体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 D . RNA进入受体细胞后会成为其遗传物质
  • 19.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伞藻和菊花形帽伞藻做了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 . 图1再生出的伞帽①为伞形、②为菊花形 C . 图2核移植实验中需要去除乙的细胞核 D . 图2再生出的伞帽③为伞形
  • 20. 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下图是植物甲根细胞在不同温度、不同ATP浓度条件下对磷酸盐的吸收速率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25℃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不再变化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B . 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与细胞的能量供应水平有关 C . 与25℃相比,4℃时磷酸盐吸收速率低与载体蛋白活性无关 D . 低温条件下,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速率降低可能会影响植物生长速率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 21.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4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示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填字母)。
    2. (2) B细胞(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该细胞中含有等色素。图示细胞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填字母)。
    3. (3)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所构成。
    4. (4) 下图表示观察细胞时可能用到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

      若要使放大倍数最大,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为(填序号)。

  • 22. 下图是某种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组成生物膜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①②④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2. (2)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3. (3) 该膜结构最可能是(填“细胞膜”、“叶绿体膜”或“线粒体膜”),判断的理由是
  • 23. 泛素是一类由单条肽链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其单肽链包含76个氨基酸,泛素主要负责标记细胞中需要被降解的蛋白质。被泛素标记的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可被溶酶体降解,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细胞合成泛素的最初场所是,组成泛素单肽链的氨基酸通过个肽键相连接。
    2. (2) 由图可知,损伤的线粒体、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可被泛索标记,进而被识别,形成复合物后介导内质网出芽形成吞噬泡。
    3. (3) 溶酶体除了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还具有等功能。线粒体中的核酸在溶酶体中初步水解产生
  • 24. 人胰岛素原是胰岛素的前体物质,由胰岛素(由A链、B链构成)和C肽组成。某小组认为胰岛素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来验证其猜测。补全实验内容并回答相应问题:

    ⑴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⑵实验材料:胰岛素原样液、洁净试管、滴管、0.1g·mL-1的NaOH溶液和0.01g·mL-1的CuSO4溶液。

    ⑶实验步骤:

    ①取洁净的试管,向试管中加入2mL物质X。物质X为

    ②再向试管中先加入1mL溶液,摇匀,再加入4滴溶液。

    ③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⑷实验结果:若,则可以证明胰岛素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⑸下图表示胰岛素原的空间结构,胰岛素原经加工切割后可形成A链、C肽和B链,它们分别含有21、33、30个氨基酸,—S—S—由2个—S—H脱氢而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胰岛素原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胰岛素原加工切割后的产物中至少含有个游离的氨基。

  • 25.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存在静止性展颤、肌强直及姿势不稳等症状。研究发现,神经元中的α-Synuclein蛋白聚积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主要因素。一些患者神经元内溶酶体膜蛋白TMEM175发生变异,导致神经元出现功能障碍。下图是健康人与患者溶酶体的结构及膜上H+转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溶液的pH与H+的数量有关,H+数量越多,溶液的pH越低。根据题图分析,溶酶体膜上能正常转运H+的蛋白质有,其中主动运输H+的蛋白质是,判断依据是
    2. (2) 变异TMEM175蛋白可能是氨基酸的(答出1点)等发生改变,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功能异常。
    3. (3) 变异TMEM175蛋白会使溶酶体pH(填“升高”或“降低”),使溶酶体中的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溶酶体的消化功能。推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TMEM175蛋白变异后,a-Synuclein蛋白不能被,从而积聚致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