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1月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共50分
  • 1.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C . 关天培在虎门率众抵抗 D .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 (2020八上·洛阳月考) “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了( )
    A . 《南京条约》 B . 《 瑗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2023八下·清远期末)  下列条约签订在1858年的是(  )
    A . 《北京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天津条约》
  • 5. 法国上尉巴特勒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 . 发动鸦片战争 B . 割占香港 C . 火烧圆明园 D . 对华走私鸦片
  • 6. (2022·绥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意大利 C . 奥匈帝国 D . 沙俄
  • 7. 下列属于太平天国领袖建立其理想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 B . C . D .
  • 8.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歌谣反映的史实应为( )
    A . 虎门销烟 B . 金田起义 C . 定都天京 D . 建立民国
  • 9. (2021·齐齐哈尔) “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绘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火烧圆明园 C . 太平天国起义 D . 义和团运动
  • 10. 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是( )
    A . 福建水师 B . 广东水师 C . 南洋舰队 D . 北洋舰队
  • 11.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洋务派逐步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洋务派为实现“求富”的主张而创办的企业有( )
    A . 安庆内军械所 B . 轮船招商局 C . 福州船政局 D . 江南制造总局
  • 12. (2023八上·赵县期末) 19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率领军队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打败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成功收复的地区是(    )
    A . 新疆 B . 香港 C . 澳门 D . 台湾
  • 13.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这段美国纽约《世界报》评价的事件是日军( )
    A . 出兵朝鲜 B . 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C . 与北洋舰队在黄海交战 D . 在旅顺屠城
  • 14.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该规定出自于(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5. (2022·长沙)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6. “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在当时的中国,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西安事变
  • 17.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护国战争
  • 18. 右图所示报刊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维新变法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 19. 大沽炮台是近代天津重要的海防设施。强迫清政府将其拆毁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0.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中国人不得居住。与该耻辱相关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1.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正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22. (2022·青岛) 1839年,林则徐在这座城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11年,革命党人在这座城市高举义旗,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史称“黄花岗起义”。“这座城市”是(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广州 D . 武汉
  • 23. (2022·营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
    A . 结束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B . 根除了国民的封建思想 C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 24. 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成果之一,这一成果来自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25. 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民国二年(1913年) 的是( )
    A . 宋教仁遇刺身亡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 护国战争爆发 D . 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非选择题 共50 分本卷共3道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 12分,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的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近代中英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做军事上的准备。

    ——《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根据材料一,分析道光帝认为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咸丰帝极力避免的“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接面对”的情况与《天津条约》哪项内容有关?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政府对战争“未做军事上的准备”的主要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7. 某学校八年级组织开展中国近代史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整理的部分资料如下:材料一 洋务运动简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措施

    典型事例

    综述

    江南制造总局

    结果:____④____,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影响: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创办民用工业

    北洋舰队

    创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材料二

    康有为大事记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 首次上书光绪帝, 主张变法改良, 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 甲午战败,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 完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 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

    材料三 武昌起义爆发后,北京的王公大臣“狼狈恐惧之状达于极点,犹如风声鹤唳使其胆寒。”《英国画报》评论说,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统。《美洲亚洲协会杂志》将辛亥革命看作中国复兴过程中一个必然事件。

    1. (1)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中的填空。
    2. (2) 请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康有为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努力?(不得照抄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运动的结局如何?
    3. (3)  你从材料三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 28.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曾涌现出诸多建立不朽功勋的伟人和英雄。

    材料一 林则徐, 为官正直清廉, 政绩斐然。在给道光帝上书中指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 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革命思想, 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 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请依据材料一回答,林则徐认为鸦片走私的主要危害是什么?随后,在林则徐主持之下开展的禁烟壮举是什么?
    2. (2) 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先生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确立的重要革命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何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