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

更新时间:2024-01-22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4分)
  • 1. 曾经有人问一位哲人:“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人回答说:“把它放进大海中去。”这简短的对话,揭示的一个深刻道理是( )
    A . 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我们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B .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C . 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对社会的发展作用不大 D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 2.  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广大中学生和全国人民一道,都十分关注这件大事。这说明了( )
    A .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B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C . 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 D . 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 3. (2023·牡丹江) 2023年5月11日,牡丹江市首届中小学生核心体能大比武活动成功举办。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纷纷发表看法,你不赞同的是( ) 
    A . 小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B . 小方: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 C . 小龙:能提升我们的体质健康 D . 小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 4. 生活可以“入画”,道尽酸甜苦辣。如下图漫画《沙漏》告诉我们沉迷网络会( )

    A . 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B . 让信息交流更方便快捷 C . 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D . 不可避免走向违法犯罪
  • 5. (2022八上·沈阳月考) 一旦在手机上查找什么,很快就会在某手机App里看见这类商品;刚刚浏览了某个主题的新闻,很快某手机App里就会有很多同类事件的内容。针对“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互联网算法的不合理应用,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约束“算法”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国家出台此项规定是为了(    )

    ①杜绝各种侵权行为   

    ②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④规范互联网企业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下边漫画提醒我们青少年要( )

    A . 增强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B . 学会信息节食,防止沉迷网络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乱扫二维码 C . 完善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不连公共场合不明免费wifi D . 认清网络弊端,拒绝使用网络
  • 7. (2023七下·炎陵期末) 近年来,外卖队伍不断壮大,为了能准时送餐,部分外卖小哥逆向行驶、超速行驶、闯红灯……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对于以上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
    A . 为准时送达,偶尔违规可以理解 B .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C . 要珍爱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D .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我们要自觉维护
  • 8. (2021·连云港) 近日,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稿对群众“动不动就罚款”的吐槽有所回应,即对部分违法行为初犯、偶犯的,可给予警告处罚,自愿参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的,可免除处罚;但对一年内多次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则提高了处罚标准。这说明(    )
    A . 社会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改的 B . 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C . 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D . 修订规则是为了减轻处罚
  • 9. “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道德与法治语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
    A . 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 . 社会规则决定社会秩序的内容 C . 自由划定了规则的边界 D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 10. 经历疫情,我们懂得了很多。如图告诉我们( )

    A . 彼此欣赏是交友的前提 B . 与人为善体现国家形象 C . 相互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D . 文明有礼是个人的选择
  • 11.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项价值准则。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如图漫画蕴含的道理是( )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社会是复杂的,不诚信是正常的

    ③不讲诚信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④每个人都应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2. 要想认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学会用图示法表示。如图,图示正确的是( )

        ②   ③   ④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22·武汉) 周某因侵害他人名誉被人民法院判处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某化工厂因污染环境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周某、某化工厂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
    A . 行政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 B . 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C . 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D . 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
  • 14.  2023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口,主题是“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当发现有人可能在吸毒或实施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青少年应该( )
    A . 尽快离开,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 B . 事不关己 C . 好奇上前看个究竟 D . 不顾一切阻止其违法犯罪行为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 15. 【亲近社会】

    材料一:学农教育、开放科学实践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在“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管理平台”上,同学们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课程进行学习!

    材料二:一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渐渐养成了“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宅在家里不出门,封闭孤僻不愿张嘴。

    材料三:现代中学生亲近社会状况如何?在被调查的78名同学中,统计结果如下:

    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偶尔参加

    从未参加

    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无关紧要

    8人

    16人

    24人

    30人

    1. (1) 根据材料一,有的同学认为,参加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初中生离社会还远,参加实践活动意义也不大。你支持这个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不提倡“不移动”的、宅的生活方式,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是我们所提倡的。生活中,哪些具体行为算得上是亲社会行为?(列举2条)
    3. (3) 针对材料三的调查,同学们决定围绕“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发出倡议。请你代表同学们写出“倡议书”的要点。(2条即可)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材料二:某校九年级学生小明迷上了网络游戏,近日他将手机带进了教室。班主任老师发现后,要将小明的手机收起来集中管理,小明说:“现在是网络时代,中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无可厚非”。

    1. (1)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明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 (2) 关于合理利用网络和使用手机,请你写几条建议给小明。
  • 17. 【立德树人】

    材料一: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新时代的中学生,要以诚立身,以信取世,堂堂正正做人。良好的社会风气、学校的立德树人、正气充盈的家风家教相互结合,有利于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

    1. (1) 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画反映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2. (2) 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此类做法的重要性。
    3. (3) 材料二中划线部分体现了民法意义上的什么原则?我们应该怎样践行上述原则。
  • 18.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某同学在学习完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内容之后,自己建立了如下的知识结构图。

    1. (1) 请你填写结构图中相应序号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

      ;②;③;④

    2. (2) 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那么,作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