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0 种群和群落

更新时间:2023-11-29 浏览次数: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下列表述不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 . 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B . 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 C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 . 某国每年出生人口为一千多万
  • 2.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镇海棘螈是宁波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镇海棘螈人工繁育实验室团队野外放生超1700尾。若要研究放生后一定时期的野外镇海棘螈数量,需要调查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 . 种群密度 B . 性别比例 C . 迁入率和迁出率 D . 出生率和死亡率
  • 3. (2023高二下·绍兴期末)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B . 年龄结构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 . 迁入与迁出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大小 D . 种群的外源性调节因素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 4. (2023高二下·安徽期中) 下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表示促进或增加,“一”表示抑制或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或估算法 B . 若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个,则这一年该种群②的数值为20% C . ③和④是直接影响某湿地中某种候鸟的种群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D .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来影响种群数量,这属于生物防治
  • 5. (2023高二下·合肥期末) 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B . 该种鼠的种群密度大约为88只 C . 如果标记物易脱落,则对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没有影响 D . 第一次捕获后就很难再次捕获,则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大
  • 6. (2023高二下·安庆期末)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 . 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猛禽和猛兽等一些濒危物种的种群密度 C . 调查蚜虫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D . 可用黑光灯诱捕法精确计算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
  • 7. (2023高二下·安徽期中) 某兴趣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内草鱼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到100条草鱼,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前发现有1条有标记的草鱼死亡,第二次捕获到90条草鱼,其中有标记草鱼30条。理论上,第一次捕捉前,该池塘内草鱼的条数为(    )
    A . 297 B . 298 C . 295 D . 300
  • 8. (2023高二下·遂宁期末) 下图为某研究人员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所绘制,λ=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图示表明2015~2017年间,种群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B . 2017~2022年,该种群的数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下降 C . 2020年该种群的数量为该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 D . 该柱状图是一种数学模型,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 9. (2023高二下·运城月考) 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酵母菌接种量的多少不影响发酵时间的长短 B . 密封发酵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 C . 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对发酵最有利 D . 密封发酵开始后需要定期打开排气阀进行排气
  • 10. (2023高二下·阜阳月考) 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 B . 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 . 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 D . 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
  • 11. (2023高三上·蚌埠月考) 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等历程。在野外,成功建立野生麋鹿种群,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麋鹿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B . 增加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 C .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 . 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
  • 12.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下列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种群数量变化就是“J”型增长或“S”型增长 B . 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C .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 . 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 13.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指( )
    A . 生物圈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 B . 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C . 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 D . 生物圈中除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
  • 14. (2023·葫芦岛模拟) 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是(    )
    A . 水葫芦的入侵对当地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B . 池塘中溶解氧变化对鳜鱼鱼仔存活率影响的研究 C . 用乙烯利处理香蕉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D . 迁徙到鄱阳湖越冬的丹顶鹤数量调查
  • 15.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下列关于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往往随处可见 B .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C . 不少植物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D . 阳生植物叶片较厚、细胞壁薄、叶绿体较小
  • 16. (2023高二下·湖南期中)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中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长白山随海拔升高的4个植被分布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布 B . 针阔叶混交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C . 高山冻原植被株高较低,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小杜鹃和大杜鹃的生态位有重叠现象
  • 17.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以下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 . 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B . 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的演替 C . 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D . 裸岩上的演替
  • 18. (2023高二下·合肥期末) 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5个演替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森林植物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有人为干扰时,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会加快 B . 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和在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 . 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都会发生改变 D . 当演替达到森林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 19. (2023高二下·定远期末) 某植物群落最初由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放牧和烧荒后,变为由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蒿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周围形成1~2m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与共生关系 B . 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 . 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 D . 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
  • 20. (2023高二下·阜阳月考) 某同学用台盼蓝染色法对酵母菌进行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血细胞计数板常用于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 B . 计数酵母菌时,先滴加样液再盖上盖玻片会导致计数结果偏低 C . 滴入样液后轻轻振荡计数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D . 对活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统计被染色的酵母菌
二、多项选择题
  • 21. (2023高二下·赣州期中) 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某物种的生态龛的值越大,该物种可能越容易被淘汰 B . 两个食物来源不同的种群,它们的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 C . 生态等值生物拥有相似功能的生态位,但无竞争关系 D . 剧烈的种内竞争将导致某种动物的食性和栖息地发生变化
  • 22. (2023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 B . 对醇母菌计数时,若不染色则统计结果比实际活菌数量值大 C . 在长条形的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取样,有利于取样的随机性 D . 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滴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能减少误差
  • 23. (2023·南宁月考) 下列关于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酵母菌数量可能相同 B .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待测样液 C . 培养过程中pH会逐渐升高.导致酵母菌死亡 D . 酵母菌需要培养至第7天再进行计数
  • 24. (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 下列群落的类型与适应其环境的生物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 荒漠——具有肉质茎的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的爬行类动物 B . 草原——耐寒的旱生多年生乔木,会挖洞或奔跑迅速的动物 C . 森林——乔木、灌木和草本均为阳生,营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 D . 湿地——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鱼类、两栖类和鸟类
  • 25. (2023高二下·行唐月考) 某地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为一年后种群数量Nt+1 , 与当前种群数量Nt的比值。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种群数量小于N2 , 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率均增加 B . 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 C . 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 D . 该环境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
三、非选择题
    1. (1) Ⅰ.如图甲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图乙是科学工作者连续20年对该草原的某种鸟类种群数量的调查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图甲中O→b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

    2. (2)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3. (3) 图乙中该鸟类种群数量第年最少,第8至第1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型。
    4. (4) Ⅱ.血球计数板计算题专项训练: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如图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个。如果将某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再进行计数时,5个中方格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个。

    5. (5) 该实验在对酵母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计数前先用亚甲基蓝染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图2中区(填图中字母)5个中方格的活酵母菌数,该区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 其中一个中方格如图所示(图中黑色的细胞为被染色的细胞),另外4个中方格的活酵母数分别为12、19、13、16,以此估算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活酵母菌数接近个。

  • 27. (2023高二上·雁塔月考)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 (1) 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
    2. (2) 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 (3) 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b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

  • 28. (2023高二下·富锦月考) 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梨园土壤线虫和其他生物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梨园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

    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9次;

    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4次;

    实验2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药剂4次。

    1. (1) 为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科研人员在梨园中随机选择若干取样点,采用法采集和调查各种小动物。

    2. (2) 三个区线虫数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
    3. (3) 科研人员还从从梨园土壤中分离得到了酵母菌。图2表示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图3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已知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5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个。
    4. (4) 梨园中的细菌、酵母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各种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使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提高生态系统的具有重要意义。
  • 29. (2024·尤溪开学考) 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它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场的放牧量与草场的承载能力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保持家畜正常的生产放牧强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见的取样方法有法和等距取样法,若样方中的个体数量较少,则应该
    2. (2) 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对不同牧草采食的选择会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这构成群落的结构。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有利于群落丰富度的增加,原因是
    3. (3)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该草原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一年生劣质牧草,该过程(填“发生”或“未发生”)群落演替,判断依据是
  • 30. (2023高三上·济南开学考) 在我国西北的某一广阔沙丘之地,阳光强烈,满眼望去,尽是黄沙。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一个又一个的光伏发电面板架起来了,数量越来越多,占地总面积越来越大。每隔一段时间,工人会用水冲走面板上沉积的灰尘。不久之后,发电面板的下方和间隙慢慢长出了青青的小草,越来越茂盛,一些牧民迁移了过来,搭起了帐篷,草原上的牛羊也慢慢多起来,后来,牧民们开垦出田地,种植各种蔬菜、水果,还有玉米、小麦等等,沙丘变良田。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是一种演替,体现出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2. (2) 人类从该生态系统中获取的主要能量有
    3. (3) 能长出青青的小草主要原因是砂石中水分增多,请分析一下水分增多的原因:
    4. (4) 该生态系统建立过程中自然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说明设计者在建设该生态系统时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5. (5) 某科研机构为了调查砂石形成的土壤质量情况,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是测量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研究方法常用。若其中小动物形体微小,数量众多难以计数常用进行统计。
  • 31. (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浙江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诸暨市最大的湖畈和生态湿地,是诸暨市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诸暨白塔湖,浙中小洞庭”之美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河网平原,有78个岛屿,形态各异,湿地公园内的景点主要为特色岛:桃花岛、紫薇岛、木芙蓉岛、薰衣草岛、水生植物展示岛、爱心岛、芦苇荡、塔湖鹭影、鹭鸟保护区等。湖内河网交错,自然曲折,呈现“湖中有田、田中有湖、人湖共居”景象,水陆相通,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 (2) 青鱼干是春节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若要确定某养殖鱼塘中青鱼的存有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该鱼塘中仍需定期投喂鱼饲料的原因是。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青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
    3. (3) 螺蛳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螺蛳是变温动物,其同化的能量中约20%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的形式传递。
    4. (4) 湖内植被除水稻、蔬菜类外,主要有河柳、早竹、桑树、香樟、芦苇、美人蕉、千蕨菜、太阳花、并蹄莲等等,动物有150余种,说明该群落的物种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