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12-01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小德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去超市购物,商品琳琅满目;去景区旅游,风景如画;去博物馆感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回到老家,农田里茄子、豆角等硕果累累;看新闻联播,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对此,你的感受是( )
    A . 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 . 我要一心只读圣贤书 C . 学习没有用,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D . 社会很危险,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 2. 自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共同需求,使“研学旅行”越来越热,有效的研学旅行会成为“行走的课堂”,强化实践育人的作用。由此,你认为研学旅行( )
    A . 有利于我们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 . 体现社会化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C . 强调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付出 D . 有利于我们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 3. (2022八上·淅川期中) “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意草成茵”“孝敬父母,团结邻里,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实干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漫步在街道上,处处都是彰显正能量的公益标语,引领着我们成长,也号召着广大市民构建和谐社会。这表明(   )

    ①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获取知识

    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获取知识是人成长的唯一途径

    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文化馆、图书馆闭馆不闭网,线上服务“不打烊”:录制广场舞教学视频,创作方言快板等文艺类节目,打造在线“云展览”……这说明( )

    ①网络是获取更多新知的唯一渠道

    ②网络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③网络实现了海量知识、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共享

    ④网络打破地域界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2023八上·沭阳月考)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与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 .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 B .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C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D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
  • 6.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由此可见( )
    A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B .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全靠直播带货 C . 网络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 . 网络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7. “聚焦文明,理性发帖,识别谣言,不盲目跟帖”,我国网民正在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在网络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B . 利用网络平台浏览最近国家大事 C . 随意发布各种消息 D . 学会“信息节食”,不沉溺于网络
  • 8. 王某在公交车上吸烟,一位乘客指着车窗上的标语“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说:“先生,这里是公共场所!”王某不屑地说:“我花钱乘车,抽烟难道不是我的权利吗?"假如你是那位乘客,你劝阻王某的理由可以是( )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自由要受社会规则的约束,不能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自由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④自由是有边界的,只有个人不越界,才能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司机给小学生让行,小学生驻足敬礼获赞。一车主下班开车遇到放学经过斑马线的小学生,立即停车礼让,系红领巾的小学生向司机鞠躬并敬队礼。这说明( )

    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②只有迎合他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③尊重是相互的,要学会尊重他人

    ④只要不歧视弱者就能获得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要求公民遵守社会秩序,是因为( )
    A .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B . 社会秩序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 C . 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 D . 社会秩序能够降低社会运行效率
  • 11.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看到“奥运会包含的精神不仅是竞技体育挑战人类极限的力量与美,更有相伴百年的创造规则、尊重规则、执行规则的文化意蕴。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共享体育赛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②遵守规则才能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③遵守规则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④自觉遵守规则就能取得优异成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1八上·襄州期中)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上述行为品质与下列名言警句的主旨相符的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 .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D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13.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我国已连续多次开展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诚信之星”评选活动。开展这些评选活动,主要是因为( )

    ①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不讲诚信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讲诚信只能靠先进典型的引领

    ④讲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兴旺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4.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应____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

    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我行我素,自由发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复习法律知识板块时小王做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正确的是( )

    ①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

    ②犯罪: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④刑罚: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行政拘留;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55分)
  • 16. 材料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社会个体,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不应该被忽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人又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主动为社会作贡献。所以,应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奉献社会,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呼唤我们积极地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奉献社会,我们要学会关爱,学会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帮助别人,温暖他人,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某班决定以上述材料为背景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明确主题】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个宣传主题。
    2. (2) 【理论链接】为什么我们积极地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奉献社会?
    3. (3) 【发出号召】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 17. 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回答问题。
    1. (1) 习语一:要保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保障好群众就医需求。

      ——2022年3月1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请结合社会秩序的作用,谈一谈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要保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2. (2) 习语二:中华文化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诚信有何“时代价值”?

    3. (3) 刑责年龄的法律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022秋季教材表述)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法律规定,思考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