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1-29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 . 大鼓 B . 长笛 C . 二胡 D . 钢琴
  • 2. 目前的智能音箱通过连接网络,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 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C . 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色 D . 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调
  • 3. (2023八上·惠阳月考)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 4. 关于乐音和噪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乐音让人听着舒服,它是由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产生的 B . 凡是由发声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声音都是乐音 C . 厂房车间的工人佩戴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广场舞的伴奏音乐虽然有的很好听,但是如果响度太大,影响别人休息,也会成为噪音
  • 5. 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是(  )
    A . 温度计的玻璃泡部分浸入液体中 B .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立即读数 C .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 . 可以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 6.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是因为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B . 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释放大量的热 C .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 D . 沸腾只能发生在液体内部
  • 7.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 .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房间内,镜片上出现水珠 B .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了 C . 冰棍周围冒“白气” D . 霜的形成
  • 8. 几种物质的熔点如表所示,由表中的数值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物质

    水银(固)

    酒精(固)

    纯铁

    熔点/℉

    ﹣39

    1083

    -17

    3410

    660

    1515

    1535

    A . 纯铁掉入钢水中一定能够熔化 B . 水银温度计在气温为37℃的地方不能使用 C . 用铜锅冶炼钢是可以的 D . 钨的熔点较高,电灯泡内的灯丝宜用钨丝制做
  • 9. 如图所示,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利用干冰制造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

    A . 干冰迅速熔化再汽化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 干冰升华吸热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 .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 D .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
  • 10.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 月亮 B . 发光的萤火虫 C . 酒精灯的火焰 D . 发光的电灯
  • 11.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如图所示,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是 (  )

    A . 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B . “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影是阴影 C . 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 . 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同
  • 12. 如图所示,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  )

    A .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 . 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 . 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 , 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 . 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 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 .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14. 同学们在学习光和声现象过程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速度相同 B . 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具有能量 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 光是由无数条光线组成的
  • 15. 下列现象中的“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立竿见影 B . 湖中游客的倒影 C . 路灯下的人影 D . 如影相随
  • 16.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B . 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土 C .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土 D . 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 17. 在利用钢尺探究声音的相关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要探究音调与频率是否有关,如图操作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 B . 钢尺露出桌面越短,振动得越快 C . 用力大小不同,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同,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D . 此装置也可以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要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
  • 18.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 .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 .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 19. 如图所示,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盛水的试管,使杯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中的水不再继续吸热 B . 烧杯中水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C . 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都在发生汽化现象 D . 试管中的水温度能够达到沸点,并且能沸腾
  • 20. 如图所示,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的目标,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 .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B . 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C . 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D . 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8小题,每空1分,每图2分,计22分)
  • 21. 排练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是指 ;而“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22.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量程是℃,测量原理是利用水银的 ,如果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示数显示38℃,则小红实际的体温(选填“等于”、“低于”或“高于”)38℃。

  • 23.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湿布,乙的玻璃泡是干燥的,发现 (选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蒸发时要; 如果用它们制成一个干湿温度计,用来显示空气的湿度,则两支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说明空气越 (选填“干燥”或“潮湿”)。

  • 24. 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超声波/紫外线)进行测温的。验钞机利用验钞机发出的(红外线/超声波/紫外线)进行验钞。红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紫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

  • 25. 如图是同学们检查视力时平面镜、人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的距离为3m,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观察,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该同学在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26.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 (1) 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
    2. (2) 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3m,说明水位(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m。
  • 27. 按照要求作图: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 28. 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确保驾驶安全。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A点)通过挡风玻璃MN看到车内装饰物(B点)的像的光路图。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2分,计22分)
  • 29. 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填空。

    1. (1) 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2. (2) 小凡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丙、丁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丙”或“丁”),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现象。
  • 30. 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 (1) 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填“大”或“小”)的原理。
    2. (2) 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3. (3) 为了进一步验证,小华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 31. 小兵用图1中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某物质的熔化特点。

    1. (1) 如图实验图1装置,应该 (选填“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 安装,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有:①能减缓物体升温速度,便于实验现象观测和数据记录;②能使物质
    2. (2) 实验中,他所测得的温度值比真实值要高,则他可能是按图2中的 (选填“A”、“B”或“C”)方法进行读数的;
    3. (3) 他改正了错误的读数方法后,又正确地进行了实验,并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描绘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持续了min,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态,在第8min时,若将试管从温水中取出, ,并立即放入熔点为-4℃的盐冰水混合物中,此时试管中该物质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32.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的位置;
    2. (2) 此实验应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 (3) 实验中,先在玻璃板前面2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

      ①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 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②接着小明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此过程中,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小明完成试验后,采取厚玻璃板做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记录了两个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L1=1cm,L2=1.4cm,则可知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四、综合题(共2小题,计16分)
  • 33. 声呐是声音的一种重要利用。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 (1)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 不能传声。
    2. (2) 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s后接收到经停在海水中的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已知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 (3) 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则潜艇B开始运动1分钟后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
  • 34. 广州舰发射炮弹,发射后经过0.8秒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又经过了2.2秒才听到爆炸声,已知声速为340m/s。请回答:
    1. (1) 广州舰的官兵先看到爆炸的火光后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声速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速;炮弹在空中飞行了 s。
    2. (2) 广州舰距爆炸目标有多远?
    3. (3) 炮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