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3-12-07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无机盐是生物体内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 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C . 钙离子浓度过高会导致肌肉抽搐 D . 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苏轼曾以“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来描述杭州西湖龙井。

    1. (1) 解读茶之密码,先从茶的化学成分开始。下列绿茶所含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组成元素不同的是( )
      A . 淀粉 B . 脱氧核糖 C . 脱氧核糖核酸 D . 脂肪酸
    2. (2) 茶叶与水的关系密切,种植、储藏、品饮,都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分子的性质使得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脂双层结构 B . 一定条件下,茶树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C . 晒干茶树种子使细胞丧失全部结合水,从而抑制种子新陈代谢 D . 适当减少对越冬茶树的灌溉,可提高抗寒能力
    3. (3) 龙井茶在制作方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采摘后的鲜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炒制等工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 B . 茶树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C . 采摘的茶叶经高温炒制处理破坏相关酶活性后可保持绿色 D . 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
  • 3.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具有生命,所以细胞中具有非生命环境中没有的特殊元素 B . 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作用也很微小 C . 脂质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D . 无糖面包没有甜味,所以不含糖类
  • 4.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 糖类、蛋白质、细胞 B . 核酸、蛋白质、糖类 C . 蛋白质、核酸、细胞 D . 蛋白质、核酸、糖类
  • 5. 邹承鲁院士曾说:“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需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下列关于细胞大分子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组成糖原的基本单位不同于淀粉 B .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C . 纤维素进入人体后不易被消化,因此饮食中可减少摄入 D .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过程往往会消耗水
  • 6.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10倍物镜换成40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装片面积缩小了4倍 B . 用高浓度的KNO₃溶液做质壁分离和复原,一定能观察到自动复原现象 C . 常用西瓜汁作为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材料 D . 加热煮沸的蛋清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仍可产生紫色反应
  • 7. 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电子显微镜发挥了重要作用 B .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胡克提出的 D .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是在细胞学说的修正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
  • 8.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在细胞膜内外侧均匀分布,且与细胞识别有关 B . 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③有关 C . 质膜中②有运动性,④无运动性 D . ④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可能具有控制某些离子进出的功能
  • 9.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B .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C .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普遍共有的结构 D . 脱氧核糖和葡萄糖都是植物和动物细胞共有的多糖
  • 10. 下列有关“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叶绿体的运动可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B . 实验中,可选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C . 若以黑藻为实验材料,实验前应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D . 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环流则实际方向也是逆时针
  • 11.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TP的水解过程是吸能反应 B .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C . 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的水解要比ATP的合成快 D . ATP是“能量通货”,所以细胞中含有大量的ATP
  • 12. 康奈尔大学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形成,将细胞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溶酶体,降解并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通常不会分解自身膜物质 B .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某些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度利用 C . 溶酶体行使功能时,可能会伴随膜组成成分的更新 D . 溶酶体是由双层膜包被构成的小泡
  • 13. 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交错组成的网架结构 B . 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 C . 细胞骨架中的微管是一种永久性结构,不会解体和重排 D . 细胞骨架具有控制遗传和代谢的功能
  • 14. 小明发现刚采摘的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煮片刻,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请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加热会( )
    A . 提高淀粉酶活性 B . 防止玉米粒霉变 C . 促进玉米中淀粉形成 D . 催化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失活
  • 15.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实验中,透析膜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在透析袋中加入淀粉,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碘-碘化钾溶液,透析袋外的溶液变蓝色 B . 若在透析袋中加入葡萄糖,蒸馏水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透析袋内外的溶液颜色变红黄色 C . 装有葡萄糖或淀粉溶液的透析袋不断以相同的速率吸水膨胀 D . 实验中使用的透析膜具有一定大小的孔径,只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
  • 16. 下列关于蓝细菌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中都有染色质 B . 都含有叶绿体 C . 都含有核糖体 D . 都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17. 今年6月以来,国内本土猴痘确诊病例数骤增。该病是由猴痘病毒(一种DNA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染。下列有关猴痘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通过高温处理或酒精消毒来杀死猴痘病毒 B . 猴痘病毒在体外可存活数月,说明病毒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可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 D . 与大肠杆菌相比,猴痘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 18.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叶绿体内膜凹陷折叠形成嵴,有利于酶的附着 B . 核孔周围镶嵌有许多蛋白质,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区室化,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D . 腹肌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 19. 下图为伞藻“嫁接”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图可知伞藻是单细胞生物,具有一个细胞核 B . 该实验说明伞藻的伞帽形状由假根控制 C . 该实验说明细胞质与细胞核是相互影响的 D . 选择伞藻为材料的优点有体积大、易操作、伞帽差异明显等
  • 20.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的,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剩余物质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 .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B . 酶都是由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 C . 某些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 . RNA的催化效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 21.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提高离心转速,从而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起始离心速率较高,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 B . DNA仅存在于P1、P2和P3 C . S1、S2、S3和P4均能合成蛋白质 D . P1、P2、P3和P4中均有具膜细胞器
  • 22. 为探究种植番茄时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科研人员将多株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均分为8组,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SO4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硫酸锌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果实产量 B . 每组幼苗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等应相同且适宜 C . 由实验结果分析,施用硫酸锌溶液的最佳浓度范围是12~16mg/L D . 高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处理后,番茄幼苗可能因为失水萎蔫
  • 23. 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b表示温度与酶空间结构稳定性的关系。将这两个作用叠加在一起,使得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呈曲线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曲线a可表示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能量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B . t1条件下的酶分子活性与t2条件下的酶分子活性不相同 C . 曲线b可表示温度升高,酶变性速率变快 D . 高温和低温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且都不可恢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 24.  下图是人体某信息分子的结构简式,其中三字母为氨基酸的缩写,“―S―S―”为二硫键,由两个―SH(巯基)脱氢连接而成。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此化合物由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表示为
    2. (2) 此化合物由种氨基酸组成,不同氨基酸的基不同,据图可以推测氨基酸(填缩写)上肯定携带两个氨基或羧基。
    3. (3) 若图中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25.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膜蛋白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请回答问题:

    1. (1) 细胞膜以为基本骨架,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2. (2) 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行恢复;②漂白区域内膜蛋白分子的结果。
    3. (3) 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该实验结果支持(2)中的推测(填“①”或“②”)。若细胞活性越强,荧光恢复的速率越
  • 26.  模型是一种对研究的实体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适当的形式把它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的思维方式。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结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该模型中A、B共同构成一层单位膜,并且A侧含有多糖,则该模型表示的结构是,且(填“原核”或“真核”)细胞能在该结构上进行细胞呼吸。
    2. (2) 若该模型中A、B的基本骨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则在植物根尖细胞中该细胞结构可表示(填细胞器),A、B结构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
    3. (3) 若该模型中A结构表面积为SA,B结构表面积为SB,并且测得面积SA与SB比较接近,电镜下观察该结构可见A、B并不是连续的,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形开口,则该模型表示结构,下列哪些细胞中有该结构

      ①哺乳动物如猪的成熟红细胞;②鸟类如鸡的红细胞;③大肠杆菌;④高等植物韧皮部成熟的筛管细胞;⑤横纹肌细胞

  • 27.  下图表示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示意图,COPI、COPII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胰腺腺泡细胞,研究发现胰蛋白酶合成、加工、分泌过程中需要经过的有膜细胞器依次是(填名称),此种研究方法称为
    2. (2)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中,则图中的(填“COPI”或“COPII”)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3. (3) 生物膜面积广阔其意义是为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利于细胞内化学反应进行。
  • 28.  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用碘液冲洗淀粉-琼脂块,其结果记录于下表。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A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B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C

    只有新鲜唾液

    红棕色

    D

    接种面包霉

    红棕色

    E

    只有2%蔗糖酶溶液

    蓝黑色

    1. (1) 圆点A应该呈现色,理由是
    2. (2) 圆点C与圆点E对照,能说明酶具有性。圆点D呈现红棕色,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