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城镇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

更新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下列全都是生物的一组是( )
    A . 动物、植物、真菌、计算机病毒 B . 玉米、蝴蝶、珊瑚、新冠病毒 C . 试管婴儿、细菌、珊瑚虫、蘑菇 D . 生石花、植物纤维、钟乳石、化石
  • 2. 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3.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生物特征是( )
    A .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4. 如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生活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
    A . 生活需要营养→兔吃草,猫吃老鼠 B . 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排尿 C . 能进行呼吸→庄稼需浇水、施肥 D .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
  • 5. 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是( )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生物受环境的影响
  • 6. 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多种多样,“青蛙鸣叫”、“大树底下好乘凉”、“朵朵葵花向太阳”、“松鼠觅食”分别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①具有生长现象;②需要营养;③具有应激性;④能影响环境;⑤能繁殖后代;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 . ⑥②①③ B . ③④⑤② C . ⑤④②② D . ⑤④③②
  • 7.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疾病。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科学家为了了解新冠病毒的结构,对新冠病毒接种培养观察,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 . 描写记录法 B . 实验法 C . 调查法 D . 观察法
  • 8. 下面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的步骤是( )
    A . 步骤1: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B . 步骤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C . 步骤3: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D . 步骤4: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 9. 根据你的调查,下列各组归类正确的是( )
    A . 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 . 鸡、鸭、牛为家禽 C . 小麦、高粱、水稻为农作物 D . 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
  • 10. 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 )
    A . 能够生长和发育 B . 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C .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 . 能对寒冷刺激作出反应
  • 11. 山的向阳面和背阴面植物种类和分布有较大的差别,导致这种差异主要因素是( )
    A . 温度 B . C . 土壤 D . 光照
  • 12. (2023七上·中山月考) 下列语句中,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一山难容二虎”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13. (2021八下·长春开学考)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 .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B . 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 .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 . 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
  • 14. 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个鱼缸中所有鱼、水草、虫 B . 一片池塘 C . 一个池糖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 D . 垫江牡丹湖中的全部微生物
  • 15. 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的生存环境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 .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C .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D . 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 16. 大麦虫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大麦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大麦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30只

    明亮

    1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30只

    阴暗

    30℃

    适宜

    A . 左右两侧大麦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 .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 .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 .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 17. 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 . B . C . D .
  • 1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分解者 C .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D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19.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地表示为( )。
    A . 植物→虾米→小鱼→大鱼→微生物 B . 大鱼→小鱼→虾米 C . 阳光→植物→虾米→小鱼→大鱼 D . 植物→虾米→小鱼→大鱼
  • 20.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与诺如病患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 竞争关系 B . 合作关系 C . 寄生关系 D . 共生关系
  • 21. 广东省鹤山沙坪河又名谷埠河,在鹤山县东北部。经过整治后的沙坪河成为鹤山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列关于沙坪河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沙坪河中的水 B . 沙坪河中的荷花 C . 沙坪河中的全部鲤鱼 D . 沙坪河
  • 22. (2023七上·中山月考)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 .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 C . 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 . 如果受外界干扰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 23. 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

    A . 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B . 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 C . 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 D . 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 24. 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②③④是消费者 B .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 . 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D .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③
  • 25.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则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 . 剑水蚤 B . 蜻蜓幼虫 C . 大鱼 D . 水生植物
  • 26. 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 .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 .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 .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 .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 2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世界地球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表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B .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是因为生物种类较少 D . 从生态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没有任何联系
  • 28. (2021七上·蓬江期中) 习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下关于绿色发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将荒山改造为桃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 .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 雾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造成的 D . 事实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29. (2019七上·耒阳月考)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 淡水生态系统 B . 城市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湿地生态系统
  • 30.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农田生态系统 C . 城市生态系统 D . 草原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共40分)
  • 31. 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某农场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发现猫头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蛙和鼠。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
    2. (2)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当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这种能力就强。
    3. (3) 在下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食草昆虫、食虫鸟、蛙、蛇、猫头鹰、鼠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4. (4) 如果此生态系统收到农药污染,则猫头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蛙和鼠,原因是一些难分解的农药进入生态系统后,会沿着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 32. 资料分析: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蚂蚁和蚜虫,蚜虫会不断取食植物的汁液,因此它的粪便是带甜味的。所以哪里有了蚜虫。蚜虫会在秋末冬初产下卵,蚂蚁怕它们会冻死,通常就把蚜虫和卵搬到自己的窝里过冬。等到次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小蚜虫孵出了后,蚂蚁就会把它们搬到早发的树木和杂草上,苣荬菜、蒲公英和花椒树的嫩叶上去。

    资料二: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趋向较湿的地方生长的特性。绝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根都是正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是缓慢的,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

    材料三:孟子《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1. (1) 材料一中蚂蚁取食蚜虫的粪便即蜜露(含糖类物质)这属于生物生活需要
    2. (2) 材料一中蚜虫和植物属于关系。
    3. (3) 请写出材料一中涉及的食物链:
    4. (4) 蚂蚁和蚜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树木和杂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5. (5) 材料二中植物根的向水性,体现何种生命特征
    6. (6) 材料三中蒙鸠(鸟类)建巢产卵,说明生物能够
    7. (7) 材料三中射干是耐干旱和寒冷植物,可长在高山峭壁间,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
  • 33. 探究:鼠妇喜欢生活在背阴略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以下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 (2) 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装置做探究实验?(填“能”或“不能”)。为什么?
    3. (3)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改进乙装置,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你参与设计探究方案,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订计划: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玻璃板、湿土(潮湿程度相当)、干土。

      设计并改进实验装置:以横轴中线为界,铁盘内一侧放上一层湿土,另侧放上一层干土,置于(填“明亮处”或“黑暗处”)。

      方法步骤:A.将20只鼠妇全部放入铁盘中干土和湿土交界处,静置1﹣2分钟。B.每隔2分钟(或1分钟)记录一次干土区和湿土区鼠妇的个数,连续记录10次。

      ④实施计划:

      ⑤实验结果:铁盘内湿土一侧鼠妇数量多于干土一侧鼠妇数量(实验记录表格略)。

      ⑥数据分析及结论:为了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应取。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4. (4) 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中。
  • 34. 如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 (1) 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图一的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2. (2) 图二中的丁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兔的关系是
    3. (3) 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填动物名称),在此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由于使用农药甲胺磷,草吸收了难以分解的甲胺磷,则图三中含甲胺磷最多的生物是。(填字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