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更新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下面活动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的是( )

    ①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②到历史博物馆参观

    ③通过电视收看新闻

    ④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 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

    工作;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 )

    A .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B . 我们的要主动认识社会 C . 我们有多样的社会身份 D .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 3. 在家里,“我”是爸妈的好孩子;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学生;在社区“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邻居……材料中“我”的身份确定依据分别是( )
    A . 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 B . 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C . 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业缘关系 D .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 4.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下列选项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热心帮助身边的人

    ②优先考虑个人利益

    ③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某地政府强化“互联网+”场景应用,实现数字经济企业年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这表明网络( )
    A . 为文化建设搭建新平台 B . 为民主政治拓展新思路 C .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D . 为生态建设提供新途径
  • 6. ChatGPT能够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来完成文字撰写、语言翻译等任务,但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隐私和安全泄露等问题。我们应( )

    ①关注现实,远离人工智能

    ②遵守法律,维护网络安全

    ③听之任之,推动网络进步

    ④理性认识,提高媒介素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 )
    A . 信息节食、完善自我 B .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C . 文明上网、友好交流 D . 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 8. 儿歌《花园种花》火遍全网,企业版也纷纷亮相,“在月球的表面上挖呀挖呀挖,表取和钻取一步都不落,1731克的月壤带回了家”;“在贫瘠的沙戈荒挖呀挖呀挖,建多多的新能源造福千万家”这些改编版体现了( )

    ①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

    ②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③简单地模仿网络热点

    ④网络为发展建言献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9. 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主要包括( )
    A . 交通秩序、学校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等 B .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C . 社会管理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和安全秩序等 D . 社会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安全生产秩序等
  • 10.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 )
    A . 道德、规章、法律等 B . 道德、准则、法律等 C . 道德、纪律、法律等 D . 道德、舆论、制度等
  • 11. 铁路部门规定: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

    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B . 违反社会规则要依靠非强制手段 C . 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D . 违反社会规则只能靠强制性措施
  • 12. “我自由者人亦自由,使无限制约束,便入强权世界,而相冲突。故日: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对这句话理解正确是( )
    A .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B . 社会规则就是为了限制自由 C . 自由是享有社会规则的保障 D . 遵守社会规则要从小事做起
  • 13.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修订了“以身高论票价”的旧规定,开启儿童票“身高+年龄”双轨制销售标准。这说明( )

    ①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修订后的新规定更加复杂,无法执行

    ③要适应实际生活变化完善规则

    ④规则改进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启示我们( )

    ①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

    ②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③在彼此欣赏中共同进步

    ④应善于发现别人的短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中华民族自古就以讲礼仪著称于世。下列语句体现崇尚礼仪的是( )

    ①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②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③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 16.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文明有礼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 B .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C . 文明有礼体现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D .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安定有序、文明祥和
  • 17. 季布是汉初的名将,以信守诺言闻名,民间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 )

    ①为了利益我们可以放弃诚信

    ②做人要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③只有诚信的人才会被大家记住

    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候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 )
    A . 实际情况和利益大小 B . 权衡利弊和趋利避害 C . 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 D . 诚信至上和与人为善
  • 19. 朱某捡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李某在体育场起哄、打闹,二人被公安机关处罚。朱某和李某的行为分别属于( )
    A .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B . 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C .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 .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 20. 如下图,正确反映知识间逻辑关系的是( )

    A . ①刑事违法行为②一般违法行为 B . ①刑事违法行为②犯罪行为②① C .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一般违法行为 D .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
  • 21.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 刑事违法性 C . 应受刑罚处罚性 D . 罪与罚相适性
  • 22. 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法律的规定警示我们(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③只要不犯罪,犯点小错没关系

    ④调整刑责年龄对未成年人过于严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
    A . 和解 B . 调解 C . 诉讼 D . 仲裁
  • 24.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

    ①忠实崇尚者

    ②自觉遵守者

    ③坚定捍卫者

    ④科学立法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2分。根据各题要求,回答问题。
  • 25.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 26.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请对以下行为进行微点评。

    行为

    微点评

    小敏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难处

    小琪出席学校典礼着装得体、落落大方

    小琳和同学约定参观科技馆,她准时到达

  • 27. 良好的信用记录在我们求学、求职、出行和投资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谢在求职时,由于他的信用记录良好,被企业优先录用。

    小谢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启示?

  • 28.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 (1) 【网络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报告显示,一方面,未成年人“数字触角”极大延展,普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部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持续,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正确价值观形成。

      研究报告反映出什么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

    2. (2) 【加强防范】

      另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存在着几大隐患: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质疑能力不强;轻易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为自己的微信朋友;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等。

      阅读材料,我们应该怎样参与网络生活?

  • 29. 某市图书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参与话题的谈论,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下面小题。
    1. (1) 【观点碰撞】

      读者甲: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进馆阅读。

      读者乙:图书馆是学习的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读者丙:穿什么衣服是个人的自由,图书馆不应该规定读者的着装。

      从“自由与规则”的角度,谈一谈你的观点。

    2. (2) 【以理服人】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为达成共识,需要以理服人。

      运用“尊重他人”的相关知识,请你对“衣冠不整者”讲清遵守规则的道理。

    3. (3) 【从我做起】

      伴随着成长,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理通范,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有责任感。

      今后在参与社会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