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B . 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2. 贵州“村超”掀起夏日“足球热浪”,近5万人现场观赛,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20亿次,不止一次登上热搜榜单,央视和《人民日报》都对它进行了直播报道……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盛赞:中国贵州省,20支村民队参与的“村超联赛”首场比赛已拉开帷幕,吸引数千观众到场观看。热火朝天的“村超”的举办有利于( )

    ①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成都市人民政府平均每年为13.7万名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提供兜底保障,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48所,新增学位59.4万个,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增至56家,建成医联体161个。这说明成都市( )

    ①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③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④推动公共服务增量提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2023年上半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25次,成功率百分之百,创历史同期新高。半年时间,我国发射通信、遥感、导航等各类卫星超百颗。6月15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将41颗卫星送入太空,刷新一箭多星发射纪录。这表明我国( )

    ①己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③航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科技现代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是因为( )

    ①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发展教育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③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6. 某社区十几位居民代表齐聚“小院议事厅”,围绕停车棚建设问题提出建议,社区居委会综合居民意见后,完善了停车棚建设方案并实施。这说明( )

    ①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社区居委会代表广大居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3年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国公民积极参与建言征集活动,建言超过几百方条。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我国公民建言献策促进政府依法执政

    ③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

    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专章阐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下列做法符合报告要求的是( )

    ①公民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我国要求实行良法善治,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自2015年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就142部(次)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计划稿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收到1.5万余条意见建议,其中有2800多条被吸收采纳。提交意见建议的公民在积极参与( )
    A . 民主选举 B . 民主投票 C . 民主决策 D . 民主监督
  • 10.  2023年5月1日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在加强外来物种防控、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定。该法的表决通过( )
    A . 有利于以良法之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B . 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理念 C . 体现民主立法,有效促進了公正司法 D . 体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 11. 舞狮文化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传入岭南地区。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广东醒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 )
    A .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 与时俱进,包罗万象 C . 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D .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 12. 随着中华文化在消费领域崛起,中国品牌蕴含的传统元素逐渐释放出历久弥新的品质:传承古老工艺,象征奥运五环的“五色小杯”——北京冬奥紫砂壶“冬韵套壶”系列产品爆火;中华文化瑰宝中医药成果惠及全球;充满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淄博烧烤”火遍全国……这启示我们要( )
    A . 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并全部转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品牌 B .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C . 抵制外来文化,挖掘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气度、神韵 D . 与时俱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13. 下列诗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民主 B .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爱国 C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敬业 D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强
  • 14.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 . 坚持不开发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生态理念 C . 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D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 15.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中,中国品牌占六席;近日,由我国牵头的新能源汽车可充电储能系统功能安全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些成绩得益于我国( )

    ①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主导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二、分析说明题
  • 16.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某校九年级学习完“富强与创新”相关内容后,开展了大单元主题探究活动。

    材料一:2023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快。这半年,我国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增长61.6%。我国高科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华龙一号”通过验收……

    材料二:作为河南省油茶主产区,2022年新县年产油茶446.87万公斤,产值达7.15亿元。油茶产业已经成为新县振兴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新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聘请农业专家指导农户,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当地丰富的油茶种植经验和科学的种植技术、先进的加工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集种苗、基地、加工、科技、旅游和文化于一体的油茶产业体系。新县还打造了大别山油茶公园,建成油茶生态廊道26公里,举办了3届大别山茶花节,带活民宿、餐饮等行业发展,形成了集产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赏花经济,为乡村振兴添“油”助力。茶园在绵延,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

    1. (1) 结合材料一,了解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些数据,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
    2. (2) 请分析新县油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带来哪些启发?
    3. (3) 作为班长,小珊同学需要进行总结发言,请你帮助她续写留言。

      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奋斗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振兴乡村需要接续奋斗,为此,我们要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2年8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施行,为黑土地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材料二: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保护好耕地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粮食,但现实中浪费粮食的情况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1. (1) 结合材料一资料链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出台《黑土地保护法》的意义。
    2. (2) 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为解决粮食浪费问题提出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