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

更新时间:2023-10-31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strong>
  • 1.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M地纬度为(   )
      A . 10° B . 30° C . 45° D . 60°
    2. (2) 图中M、N、O和Q四地中(   )
      A . Q地线速度大于1670km/h B . N地线速度大于837km/h C . M地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D . O地自转周期约12小时
  • 2. 某中学天文观测地理兴趣活动小组经常观察天空中的恒星运动规律,该小组某学生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23日21时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下图为此时北极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可能位于(   )
      A . 北京 B . 悉尼 C . 莫斯科 D . 新德里
    2. (2) 该学生于9月25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 21时 B . 21时3分56秒 C . 20时56分4秒 D . 20时52分8秒
  • 3.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 (1) 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丁 B . 乙、丁、丙、甲 C . 乙、丙、丁、甲 D . 甲、丙、丁、乙
    2. (2) 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间(中时区)是(   )
      A . 当日18时 B . 次日18时 C . 前一日18时 D . 当日6时
    3. (3)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地全年昼夜平分 B . 乙地位于南极圈以内 C . 丙地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D . 丁地位于北半球
  • 4. 下图是甲、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甲地位于30°N。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乙地地理坐标为(   )
      A . (0°,30°E) B . (10°S,30°E) C . (10°S,150°W) D . (10°N,150°E)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B .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20°E) C . 一天中甲乙两地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 D . 甲地昼长等于乙地
  • 5.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每年6月7~8日举行全国高考,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 立夏 B . 小满 C . 芒种 D . 夏至
    2. (2) 立春到立夏期间连云港(   )
      A . 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 . 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 . 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D . 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3. (3) 与立冬节气相符的诗句是(   )
      A .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B .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C .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D . 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 6. 读下面的地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地层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岩层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生物遗体或化石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3. (3) ①②③④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②①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③④①
  • 7. 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地球转动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内力作用。
    1. (1) 内力作用(   )
      A . 地表形态都是由内力作用塑造而成 B . 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C . 都能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D . 塑造地形的主要方式是岩浆活动
    2. (2)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
      A . 地壳运动 B . 变质作用 C . 岩浆活动 D . 溶蚀
    3. (3) 因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
      A .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 .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 .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D .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 8. 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四处中,岩石最新的一般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地理事物一般在图示板块边界形成的是(   )
      A . 东非裂谷 B . 海岸山脉 C . 大西洋 D . 喜马拉雅山脉
  • 9. 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 B . 流水搬运 C . 流水沉积 D . 地壳下陷
    2. (2) 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
      A . 减小河流流速 B . 减弱洪水灾害 C . 增加航运距离 D . 增强河道淤积
  • 10. 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左图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右图示意兰阳平原风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 . 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 B . 海浪带来泥沙,河流搬运堆积 C . 河流带来泥沙,海浪搬运堆积 D . 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
    2. (2) 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
      A . 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小 B . 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大 C . 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大 D . 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小
  • 11. 天坑是四周岩壁峭立,深度和宽度较大的地表陷坑,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典型代表。下图为湖南省某位高中生在进行研学活动时绘制的天坑形成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作用 B . 风力作用 C . 冰川作用 D . 海浪作用
    2. (2) 能正确表示天坑形成先后顺序的是(   )
      A . 甲→乙→丙→丁 B . 乙→甲→丙→丁 C . 丁→乙→丙→甲 D . 丙→丁→乙→甲
  • 12. 山谷风是由于山坡和同高度自由大气升温、降温的差异,在山坡和山谷之间形成的以一日为周期的热力环流。某团队在喀尔巴阡山脉(如图)研究山谷风环流,发现不同坡向山谷风的强度差异较大,接近山顶处的山谷风环流较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北坡相比,南坡(   )
      A . 山风差异较小,谷风更强 B . 山风差异较小,谷风更弱 C . 谷风差异较小,山风更强 D . 谷风差异较小,山风更弱
    2. (2) 接近山顶处的山谷风环流较弱,主要是因为山顶(   )
      A . 地表植被稀疏 B . 阴雨天气较多 C . 山体表面积小 D . 大气密度较大
  • 13. 冰川逆温是指冰面附近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研究人员夏季对天山乌源1号冰川表面同一地点0.5m和1.5m高度气温进行观测。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时段都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但温差大小存在变化(如图,正数代表上层气温高于下层气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热量收支角度分析,冰川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高 B . 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较少 C . 冰面上空大气逆辐射较弱 D . 冰川融化吸收近地大气热量
    2. (2) 逆温强弱的变化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图中7月18日一7月20日上下层温差变化加大,可能是因为(   )
      A . 天气转晴 B . 风力增强 C . 云层增厚 D . 昼长变长
二、综合题(3小题,共计40分)</strong>
  • 14. 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 (1) N点的经度是;A地日出地方时为。(4分)
    2. (2) 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是。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4分)
    3. (3) A、M、N三地的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弧MB为(晨线\昏线)。(4分)
    4. (4) 图示时间北半球的节气为,此后一周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4分)
  •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意大利威尼斯地处地中海北部边缘的潟湖中(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潟湖又与海水相连通,水位受海水潮汐涨落影响大。为减少威尼斯的洪水威胁,早期意大利政府将很多汇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近年来,意大利斥巨资在威尼斯潟湖与外海之间设置三道水闸,采用电力驱动的机械模块化的黄色金属闸门方案(需要时浮起闸门可升起阻断洪水,不需要时落下沉入水底)。下图为威尼斯水闸景观图和区域图。

    1. (1)  分析图示早期沙坝的形成过程。(4分)
    2. (2)  分析河流改道对潟湖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4分)
    3. (3)  说明新的闸门方案相比传统高水闸的优点。(4分)
  • 16. 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下图是某次寒潮对我国局部地区的影响示意图,图中的雨雪分界线是指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受这次寒潮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创下了-47.5℃的极端低温,海南岛也跌破了5℃,寒潮对海南岛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却要比内蒙古严重。

    在寒潮来临之前,部分地区果农会采用浇水、为柑橘树穿上“棉衣”(塑料薄膜)等办法,可有效防止冻害。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 (1)  从农业生产角度,比较说明此次寒潮对海南岛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比内蒙古严重的原因。(6分)
    2. (2)  分析农民采用浇水、给果树穿“棉衣”等所起防冻效果的原理。(6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