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微专题精炼——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0-23 浏览次数: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二、资料分析题
  • 16. 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那里又缺少家兔的天敌,①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 , 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②破坏草原植被 , 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1. (1) 野兔属于生态因素中的因素,它与当地绵羊之间存在关系。
    2. (2) 资料中①②分别体现了生物能环境和环境。
    3. (3) 英国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的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4. (4) 根据资料请你就生态保护提出一条建议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23七上·大安月考) 螳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白天它们躲在阴暗阴暗的地方,到了夜晚才出来活动。小刘同学热爱探究,针对螳螂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螳螂的生活吗?于是他准备了一个长方形的硬纸盒,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一块不透光的探色纸板(如图),并诱捕了多只螳螂装在带孔的瓶里,从中选出了10只大小一致、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螳螂用于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你对此实验作出假设:
    2. (2) 这个实验控制的变量是,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以外,要使其他条件都相同,其目的是遵循原则。
    3. (3) 实验中选用了10只螳螂,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4. (4) 预期实验结果:螳螂会趋向(填“明亮”或“阴暗”)环境。
    5. (5) 螳螂是益虫。实验结束后,对螳螂的处理方式是
  • 18. (2023七下·赵县期末)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实验编号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体积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加废电池数量及型号

    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

    加满江红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

    小鱼存活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 (1) 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 (2) 为了探究废旧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应选择进行对照实验(只写一组)。
    3. (3) 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4. (4) 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5. (5) 通过该探究实验,你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对废旧电池应该怎样处理?

  • 19. (2023七下·万州期末) 近年来,微塑料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将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等同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那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什么危害呢?会影响我们的肠道屏障吗?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小鼠数量(只)

    喂养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加值(g/只)

    20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1. (1) 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 (2) 实验中甲组饲喂方式应为每日饲喂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3. (3) 每组实验中选择的小鼠均为20只而不是1只,其目的是
    4. (4) 根据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丙组实验结果是小鼠体重(填“增重”或“下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5. (5) 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
      A . 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 . 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 . 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 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塑料的微生物
四、读图理解题
  • 20. (2022七上·厚街期中) 南美蟛蜞菊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原产热带美洲,繁殖能力强,常用扦插繁殖,其自然挥发物具有化感作用,化感作用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次生代谢物——“化感物质”到环境中,对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

    根据资料判断南美蟛蜞菊对其周围植物属于生态因素中的生物因素。经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南美蟛蜞菊的化感物质浓度对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了解南美蟛蜞菊与萝卜的种间关系。他们用DMS0溶剂来提取南美蟛蜞菊的化感物质,制备了不同浓度的南美蟛蜞菊化感物质浸提液处理萝卜种子,每天观察发芽情况,得到如图。

    1. (1)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实验变量是。设置0g/L这组的目的是作为。每组所用萝卜种子数目要一样的目的是为了。而且种子的数量不能为1颗的原因是
    3. (3) 据图分析,在无南美蟛蜞菊浸提液存在下,萝卜种子于第5天达到最大发芽率;在浓度0g/L-200g/L范围内,萝卜种子发芽率(逐渐升高、逐渐降低);浓度为200g/L时,发芽率为
    4. (4)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萝卜种子萌发育作用,从而推测南美蟛蜞菊与萝卜之间为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