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B卷】第五单元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章末检测—人教版生物八年...

更新时间:2023-10-15 浏览次数:4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3·甘孜) 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错误的是( )
    A . 需要一定的水分 B . 需要适宜的温度 C . 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D . 有的不需要氧
  • 2. (2023八下·深圳期末) “芦苇画”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画面80%为芦苇的自然色差。为了防止芦苇画发霉,应放置在( )

    A . 低温、干燥 B . 常温、干燥 C . 低温、潮湿 D . 常温、潮湿
  • 3. (2023·眉山) 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但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的菌体集合而成 B . 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细胞构成 C . 菌落特征可作为鉴别细菌与真菌的依据 D .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细菌时可形成菌落
  • 4. (2023八上·船营期中) 在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相当于以下哪个步骤(    )
    A . 制作培养基 B . 消毒 C . 恒温培养 D . 接种
  • 5. (2022·新会模拟)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 . 在接种前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 . 用无菌棉棒擦拭手掌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属于接种过程 D . 接种后的培养基通常要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后才放在恒温箱里培养
  • 6. (2022·柳江模拟) 有关破伤风杆菌、青霉和蘑菇说法正确的是(  )
    A . 破伤风杆菌和青霉菌的菌落不可以通过肉眼判断出来 B . 三种生物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破伤风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青霉和蘑菇等真菌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 D . 蘑菇通过菌丝吸收水和无机盐,制造有机物
  • 7. (2022·西华模拟) 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泡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天后,盐纸片周围只有甲细菌生长。对于这个实验结果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不同细菌的生存条件不同 B . 盐水条件下甲细菌以乙细菌为食 C . 甲细菌能在盐水条件下生长 D . 盐水环境不适宜于乙细菌的生长
  • 8. (2023·天河模拟) 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大的微生物,是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巨型蜜环菌。它的菌丝直至地下0.9米左右的地方,其占地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下列关于巨型蜜环菌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一种细菌 B .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通过分裂来繁殖后代 D . 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 9. (2023八下·深圳期末) 下列关于细菌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B . 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C . 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芽孢为标准 D . 一个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细菌,芽孢是细菌用来生殖的结构
  • 10. 大肠杆菌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细菌,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B . 能完成消化、血液循环等生命活动 C . 能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D . 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 11. 细菌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观察细菌结构时( )
    A . 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 B . 用低倍显微镜可以看到 C . 应当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D . 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到
  • 12. (2023八上·松原期末) 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适于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适于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 )

    A . Ⅲ  Ⅰ  Ⅱ B . Ⅲ  Ⅱ   Ⅰ C . Ⅰ  Ⅱ  Ⅲ D . Ⅰ  Ⅲ  Ⅱ
  • 13. (2022八上·龙岗期末) 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的“头号杀手”。下列有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 B . 它是球形的细菌 C . 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D . 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 14. (2022八上·沙洋期中) 下列哪些特点有利于细菌扩大自己的分布范围(  )

    ①个体微小 ②繁殖速度快 ③无成形的细胞核 ④环境不适宜时产生芽孢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5. (2023·通辽) 某同学发现家里贮藏的桔子长了青绿色的毛,推测可能是青霉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如图为青霉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为直立菌丝 B . ②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 C . ③从桔子内部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 . 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
  • 16. (2023八下·永新期中) “羊肚菌小伞撑起来,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多地开始发展特色产业——羊肚菌种植,以下关于羊肚菌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有叶绿体,自养生物 B . 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主要为孢子生殖 D . 地下部分的菌丝可以吸收营养物质
  • 17. (2023八下·定远期中) 壶菌病是两栖类传染病,是由一种称为蛙壶菌游离孢子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全世界约30%的两栖类都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目前仍未发现有效的控制方法,下列关于蛙壶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靠孢子进行生殖 B .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C . 没有成形细胞核 D . 能够形成芽孢
  • 18. (2023八下·宁南月考) 平菇是人们经常食用的大型真菌,下列关于平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有叶绿体 B . 通过分裂生殖产生后代 C . 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D . 它的根是由菌丝构成的
  • 19. (2023八下·汕头开学考) 下列都是真菌的是(  )
    A . 甲烷菌、平菇、酵母菌、曲霉 B . 青霉、香菇、啤酒酵母、灵芝 C . 噬菌体、曲霉、酵母菌、平菇 D . 青霉、香菇、链球菌、啤酒酵母
  • 20. (2022·襄阳)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酵母菌及人的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酵母菌都有细胞壁 B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酵母菌都有液泡 C . 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核 D . 酵母菌和人成熟的红细胞都有细胞核
  • 21. (2022八上·榆阳期末) 某扶贫基地利用大面积人工培育香菇帮助农民摆脱贫困,下列对香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香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应在光下培养 B . 香菇属于自养生物,只需要提供二氧化碳和水即可 C . 香菇属于异养生物,培养时需要提供充足的有机营养 D . 香菇属于原核生物,我们吃的主要部分是香菇的菌丝
  • 22. (2022八上·茂南期末)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人员往往将枯枝落叶收集起来送到堆肥厂,经研磨成粉后掭加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发酵,制成肥料以重新利用。上述过程中添加的细菌和真菌(   )
    A . 都能使动植物患病 B . 都能与动植物共生 C . 需生活在有氧环境中 D .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 23. (2022八上·泗县期中) 腐生和寄生的区别是为该种生活的生物提供食物的有机体(  )
    A . 是否为活的生物 B . 是否为植物 C . 是否为整个生物 D . 是否为动物
  • 24. (2022·德州) 德州禹城推行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图)。采用该技术后,玉米基本不减产,每亩地还能增产200多斤大豆。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作物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 B . 玉米和大豆间作能更充分地利用光照 C . 两种植株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 D . 大豆根内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效
  • 25. (2022·眉山) 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 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 . 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 . 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D . 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 26. (2023·临沂) 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不匹配的是(    )
    A . 某些真菌——提取抗生素 B . 根瘤菌——固氮 C . 甲烷菌——生产沼气 D . 酵母菌——制作酸奶
  • 27. (2023八上·惠城期末) 制作泡菜时要用水密封泡菜坛口,这是因为(  )
    A . 乳酸菌喜欢黑暗的环境 B . 乳酸菌喜欢无氧的环境  C . 乳酸菌喜欢有氧的环境 D . 乳酸菌的生活需要水
  • 28. (2022八上·高州月考) 下列疾病能用抗生素治疗的是(   )
    A . 扁桃体炎 B . 狂犬病 C . 新冠肺炎 D . 手足口病
  • 29. (2021八上·云梦期末) 对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B . 植物可以利用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C .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 . 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30. (2023·秦都模拟) 合理利用细菌和真菌,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 B . 可利用青霉生产的青霉素治疗新冠病毒感染 C . 可在需要长期保存的食品里接种链球菌等细菌 D .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40分)
  • 31. (2023·广安) 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

    1. (1) 你认为同学的设计更合理。
    2. (2) 该实验的变量是
    3. (3) 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4. (4) 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
  • 32. (2021八上·成都期中) 下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细菌能运动这是依据图中序号[]做出的判断。
    2. (2) 细菌的结构与真菌细胞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只有[集中区域,因此细菌属于生物。
    3. (3) 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图中[]增厚,形成的休眠体是,以抵抗不良环境。
    4. (4) 细菌没有,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5. (5)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生殖。
  • 33. (2023八上·朝阳期末) 某同学在做“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时,绘制了酵母菌(甲)和青霉菌(乙)的形态结构简图如下,请你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做“观察酵母菌”实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细胞的内部形态结构,需要对临时装片上的实验材料进行染色,实验用的染色剂是,酵母菌细胞中被染上颜色的是[①]和[④]淀粉粒。
    2. (2) 做“观察青霉”实验时,实验用的橘皮上的青霉呈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青霉菌的颜色实际是图乙中(填序号)的颜色。
    3. (3) 图甲所示的酵母菌正在进行生殖,而青霉是通过繁殖后代。
  • 34. (2016八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人的每一个器官都可能生病,皮肤也不例外。在皮肤的疾病中,脚癣是最常见的一类,它是由毛癣菌和表皮癣菌等几种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疾病,在医学上统称为皮肤癣病菌,简称为癣。癣不仅涉及皮肤,而且还累及毛发和指(趾)甲。患癣的部位,毛发干燥、容易折断;皮肤颜色改变、脱屑,严重时还会并发细菌性感染,形成脓疱,指(趾)甲一旦长癣,则失去光泽,表现出大小不等的白斑。提起癣,大家都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它不仅影响健康,而且影响美观,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双重压力,而且这种病能够传染给别人,这就更增加了人们对它的厌恶感。怎样才能预防这种令人讨厌的疾病呢?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用患癣者的用具;一旦发现有癣,要根治。治疗癣的药物主要有局部涂抹的克霉唑和口服的灰黄霉素等。

    1. (1) 引起癣的生物是什么?患癣有哪些表现?
    2. (2) 你认为引起癣的生物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 35. (2022·烟台) “葡”香金秋,“萄”醉烟台。烟台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葡萄酒城,2021年9月烟台蓬莱国际葡萄酒节隆重开幕,引起了同学们对葡萄酒酿造的浓厚兴趣。巴斯德社团的同学到卡斯特酒庄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1. (1) 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如图),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 (2) 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它的细胞中有[],属于真核生物。
    3. (3) 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检验的方法是
    4. (4) 探究原理: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曲线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发酵后期的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一是酒精浓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二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