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3-11-01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1. 作为社区的成员、社会的公民,我们应该( )

    ①关注社区治理

    ②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

    ③努力学习,长大后再参与社区建设

    ④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 个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D .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 3.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学校,我与小文是同桌。我与小文的关系属于( )
    A . 业缘关系 B . 血缘关系 C . 地缘关系 D . 法律关系
  • 4.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下列正确反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是( )
    A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 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C . 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D .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 5. (2019八上·茌平月考) 2019年9月30日下午,某中心学校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同学们从不同层面对同学、父母、老师和祖国表达了感谢。这是因为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 )

    ①父母的抚育  ②老师的教诲  ③社会的关爱  ④同学的帮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2020八下·江油开学考) “社会是一棵树,我们是它的果实。”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③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7. (2020八上·雁江期末) 教育专家曾提出这样的建议:让孩子走进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学习。教育专家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   )
    A . 在社会中学习比在课堂中学习更重要 B . 学生健康成长只需要在社会中汲取营养 C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 . 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息息相关
  •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阅读。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图书保存于网络,一点即可阅读,不用案头堆积如山,耗费巨大木材资源。可见( )
    A . 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平台 B . 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 C . 网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D . 网络促进人际交往信息交流
  • 9. 如图漫画反映了( )

    A . 网络为传谣言提供了便捷通道 B .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D . 网络为政治建设搭建了新平台
  • 10. (2023八上·浉河月考) 在日常生活中,子涵常常借助互联网查阅学习资料、结交朋友,不仅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扩大了朋友圈,丰富了人际关系。这说明( )
    A . 互联网可以随时为我们提供所有的学习资源 B . 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进行人际交往 C . 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我们可以随意结交朋友 D . 上网会导致网瘾,我们应拒绝上网
  • 11. (2019·德阳) 14岁的小童,由于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一天,当愤怒的父亲把网线扯断时,小童就像疯了一样,将电脑屏幕砸了个粉碎,还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来威胁父母不得“干涉”他的爱好。材料表明(   )
    A . 网络信息纷繁多样而且鱼龙混杂 B .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C . 遭遇挫折的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 D . 沉迷网络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 12. (2021八上·阳谷月考) 近年来,不少含有不良信息、网络游戏及商业广告等内容的有害手机软件进入中小学校园,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启示我们(    )
    A . 客观事物复杂多变,人们无法认清真相 B . 立场不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必然各异 C .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需要学会科学辨别 D . 网络世界无拘无束,虚假信息不可避免
  • 13. (2023八上·浉河月考) 同学们通过参加学校“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学会了一些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 )

    ①要诚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②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③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④浏览网上信息,不交网友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4. 小婷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她每天除了上课、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玩手机。最近,她一直脖子痛、头晕,于是父亲带她去医院检查,令人惊讶的检查结果显示:小婷的颈椎出现了生理曲变,略呈反弓,出现了严重的颈椎变形,医生说这样的颈椎老化程度已经等同于50岁的老人。你给小婷的建议是( )

    ①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完善自我

    ②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迷于网络

    ③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合理利用网络,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5. 如图警示我们( )

    A . 网络诈骗防不胜防,不要使用网络 B . 网络世界有陷阱,要学会辨别信息 C . 网络信息繁杂,要学会“信息节食” D .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法律法规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
  • 16. 个人与社会

    材料一:在社会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小宇根据自己的生活场景,制作了如下表格                                                                                                

    场景

    角色

    国庆节陪父母一起出游

    ①____

    和同学一起参加兴趣班

    ②____

    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③____

    材料二:以下是小明同学搜集的名言:

    ①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

    ②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

    1. (1) 请你将上表材料一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2. (2) 解读材料二名言,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 17. 当你吃完一根儿冰棍儿,小心地将包装旅投入垃圾桶时;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诚实而不自欺时;当你见到同桌的笔坏了而主动地递上一支时;当你在公交车上将座位让给身边的孕妇老者时……这些事例看似微乎其微,实则意义深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有什么意义?
    2. (2) 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培养这种行为?(三方面即可)
  • 18. 材料一:在国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共享模式成为众多创业者的重要选择,从在线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物流快递、资金借贷、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科研实验,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

    材料二:漫画《网络诈骗》

    1. (1) 材料一说明了网络的哪些影响?
    2. (2) 材料二给我们什么启示?
    3. (3) 从两则材料中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 (4)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