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28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strong>35</strong>小题,共<strong>70.0</strong>分)
  • 1. 下列动物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 )
    A . 珊瑚虫 B . 血吸虫 C . 猪肉绦虫 D .
  • 2. (2017八上·宛城期末) 蛔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

    A . 运动器官 B . 感觉器官 C . 生殖器官 D . 消化器官
  • 3. (2022八上·宜宾期中) 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海葵   ②乌贼     ③涡虫     ④蚯蚓     ⑤缢蛏    ⑥海蜇   ⑦虾       ⑧蜗牛

    A . ①④⑦ B . ②⑤⑧ C . ③⑥⑦ D . ②④⑥
  • 4. (2017八下·宝安期中) 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其外骨骼(  )

    A . 限制了身体的运动 B . 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C . 对幼体的保护功能丧失 D . 影响了气体交换
  • 5. (2022八上·宜宾期中) 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①鲨鱼  ②鱿鱼  ③中华鲟  ④鳙鱼  ⑤食人鲳  ⑥乌贼  ⑦虾   ⑧水蛇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⑤⑥⑦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6. 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 .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C .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 .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 7. 下列描述与“蜥蜴适于陆地生活”有关的是( )
    A . 卵外有壳 B . 体温恒定 C . 体表辅助呼吸 D . 胎生、哺乳
  • 8. 与鸟类飞翔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 . 身体呈流线型 B . 后肢具爪 C . 前肢变成翼 D . 有发达的胸肌
  • 9. 鸟的双重呼吸是指( )
    A . 有肺和气囊两种气体交换器官 B . 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C . 吸气时肺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D . 吸气时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肺进行气体交换
  • 10. (2022八上·宜宾期中)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体温恒定,扩大了分布范围 B . 神经系统发达,反应灵敏 C . 胎生提高了后代的产仔率,增加了后代的数量 D . 哺乳行为,增加了后代的存活率
  • 11. (2021八上·龙山期末) 如图是狼和兔的牙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①是门齿 B . 甲是兔的牙齿,乙是狼的牙齿 C . 图甲中有①的分化,与其植性生活相适应 D . 牙齿的分化增强了动物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 12. 在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

    A . 用寄生蜂防治美国白蛾 B . 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 C . 用青蛙消灭蝗虫 D . 用麻雀控制蝗虫数量
  • 13. (2017八上·龙湖期末)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的是(  )
    A .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 . 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C .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某种叫声 D .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 14. (2019八上·龙华期末) 186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曲颈瓶做实验,证明了肉汤不会产生微生物,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 .   该试验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B . 曲颈瓶的弯曲玻璃管是为了隔绝空气    C . 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D . 巴斯德实验推翻了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假说
  • 15. 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或温暖的地方培养,目的是( )
    A . 便于观察 B . 防止被其他细菌或真菌污染 C . 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D . 防止培养基变质
  • 16. 一批猪肉在检疫过程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的细胞核,有细胞壁。下列关于该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最可能是细菌,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B . 是真菌,需寄生在活的生物体内 C . 这类微生物的休眠体是结晶体 D . 大多数这类微生物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 17. (2011·盐城) 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 . B . C . D .
  • 18. (2019八下·黄冈开学考) 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 . 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 . 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C . 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 D . 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 19. 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冰箱前,人们就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下列对事物的处理方法中,与发酵技术无关的是( )
    A . 人们把可可豆与细菌混合在一起,酿制成一种巧克力味的饮料 B . 用细菌处理后的牛奶,可产生固体的凝乳,再将凝乳加工成干酪 C . 将大豆、小麦、盐等碾碎,混以细菌等微生物,制成豆酱 D . 将吃剩的肉食冷冻在雪堆中
  • 20. (2019·广州) 下列有关食物腐败和食物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 B . 保存食物时超量添加食物防腐剂对人体无害 C . 冷藏食物能延长保质时间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 风干保存食物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21. 如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 B . 新型冠状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 C . 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D . 新型冠状病毒在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 22. 肾蕨的叶背面常有的褐色斑状隆起结构中产生的颗粒是( )
    A . 种子 B . 果实 C . 孢子 D . 花粉
  • 23. (2019·广州) 下列分类单位所包括的生物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 . B . C . D .
  • 24. 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的是(    )

    A . 基因的多样性 B .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 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D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25. (2018·广州)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B .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全面禁止生物资源的开发 C . 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 D . 生物资源可再生,因此可以随意开发利用
  • 26. (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 从植物的结构层次来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马铃薯的块茎属于机械组织 B . 龙眼肉以营养组织为主 C . “藕断丝连”的“丝”属于输导组织 D . 橘子皮以保护组织为主
  • 27. 如图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按照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①胃

    ②脂肪组织

    ③消化系统

    ④口腔上皮细胞

    ⑤人体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④③②① C . ④②①③⑤ D . ②④①⑤③
  • 28. (2019·广州) 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B . 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 合成有机物,净化血液
  • 29. (2019·广州) 取某健康成年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单位:克/100毫升)

    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A .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为0.03,这是通过过滤作用实现的 B . 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为0.1,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C . 尿液中尿素含量为1.8,比原尿含量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 . 血浆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说明尿素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 30. (2020七下·长春期末)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中的⑤是(   )

    A . 感受器 B . 效应器 C . 神经中枢 D . 传出神经
  • 31. (2018·广州) 如图是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示意图,请根据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用“①”、“②”、“③”表示的三种血管分别属于(    )

    A .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B .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C .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 . 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 32. (2019·广州) 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 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 . 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 . 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 D . 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 33. 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根的吸收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34. 下列有关生态文明的描述,不正确的( )

    A .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 B .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作用凌驾于自然之上 C .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共处共融 D . 生态文明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 35. (2018·广州) 下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容易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的步骤是(    )
    A . B . C . D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25.0</strong>分)
  • 36.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运动对于人体的运动系统有积极影响。
    1. (1)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和、关节构成。其中,骨骼肌主要由肌腱和构成。
    2. (2) 科学家研究了运动过程中人体的变化

      ①运动时,骨骼肌可释放多种特殊物质。其中一些物质能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穿过。(填细胞结构)进入骨骼肌细胞,在中参与呼吸作用作用;还有另一些物质可促进骨骼肌内毛细血管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毛细血管和骨骼肌细胞之间进行,为骨骼肌细胞生长,提供更多的原料,改善骨骼肌形态。

      ②运动还可以使韧带和增厚,提高关节的牢固性。从而减少关节头从中滑脱(即脱臼)的发生。运动还可以促使的分泌量增加,使关节更加灵活。因此,青少年时期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从而强身健体。

  • 37. 阅读分析下面的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枝树林中有2种鹦鹉,一种是卡拉鹦鹉,一种是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有时在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经紫鹦鹉孵育出来的幼卡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的行为,有些行为却变成紫鹦鹉的行为了。小卡拉发出的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鹦鹉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的食性一样。

    材料二: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孤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发出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却暴露了目标,易为敌害所捕食。

    1. (1) 资料一中“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紫鹦鹉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行为。小卡拉鹦鹉的觅食行为、长大受到惊吓时防御行为没有改变,这些行为由体内的控制;而长大后的卡拉在防御、觅食等行为发生了改变,主要是行为导致改变的。
    2. (2) 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孤雁”的行为属于行为;雁群的行为又符合行为的特征,有的站岗放哨,有的取食,体现了的特征。
  • 38. 如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1. (1) 图甲中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此图中最短的食物链:
    2. (2) 若大量捕杀蛇,有的同学认为可导致小麦减产,有的同学认为可导致小麦增产,由此体现了动物在(描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观点)中起着重要作用。
    3. (3) 图甲中的这些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乙中能体现动物促进物质循环的过程为(填数字)。
  • 39. 家鸽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请根据图分析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

    1. (1) 家鸽的飞行速度很快,顺风时每小时可达120千米,逆风时每小时20~30千米,无风时每小时60~70千米。家鸽煽动翅膀的动力来自____。
      A . 背部肌肉 B . 两翼肌肉 C . 腹肌 D . 胸肌
    2. (2) 家鸽随时能将体内产生的粪便排出体外,是因为它的短。
    3. (3) 家鸽的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呈扇形,利于飞行。
    4. (4) 猕猴的体表,与鸟一样,猕猴属于(填“恒温动物”或“变温动物”)。
    5. (5) 猕猴是哺乳动物,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5.0</strong>分)
  • 40.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如下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水浴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 (1) 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
    2. (2) 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3. (3) 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预测试验结果为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