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3-10-11 浏览次数:2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我们身边有很多需要保护的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减少水体污染      B . 减少塑料袋使用,减少白色污染      C . 尽量绿色出行,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D . 禁止使用化肥,防止土壤板结
  • 2. 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 CO B . O3 C . CO2 D . SO2
  • 4. 下列小磁针指向和磁感线作图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5.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图中“”代表(      )

    A . 质子 B . 中子 C . 电子 D . 原子核
  • 6. 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见的三脚插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插头的三个插脚里,乙插脚最长      B . 为了安全起见,所有家用电器都应使用这种插头      C . 插头插入插座后,甲插脚连接的是电路中的零线      D . 只有两孔插座时,可将乙插脚折断后使用,不影响安全
  • 7. 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是H2O2 , 溶剂是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O2和H2O属于同位素      B . H2O2和H2O都是氧化物      C . 因为H2O2分子中有氧分子,所以可以制取氧气      D . 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化学性质也相同
  • 8.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
    A . 白磷自燃 B . 动植物呼吸      C . 薯片在空气中变软 D . 铁钉生锈
  • 9. 如图所示,折一个U形铝箔框,其两端通过回形针与干电池的正负极相连,铝箔框会朝一个方向摆动,这就是“铝箔秋千”。其工作原理与下列选项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⑤代表五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和②同周期      B . ①和④同族      C . ③和⑤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 . ④和⑤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 11. 如图所示为小应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②③中种子均需消毒处理      B . ②中种子经过“浸过水”处理,呼吸作用会加强      C . ③中种子经过“已煮熟”处理,呼吸作用会加强      D . ②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 12. 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 . 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氮气>氢气 B . 氯元素的化合价:HClO>Cl2>HCl C . 地壳中元素含量:Si>Fe>Al D . 空气中组成物质的体积含量: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 13.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如图甲所示为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膈肌收缩,气体呼出      B . ①过程对应曲线上的abc段      C . ②过程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扩张      D . ②过程开始的瞬间对应b点
  • 14. 试管在科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下列选项中试管的朝向(其他仪器和药品已略去)与实验目的(      )
    A . 用KMnO4制O2 B . 向试管中加入大理石      C . 用排空气法收集O2 D . 用双氧水制O2
  • 15.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下端连着一个条形磁铁,条形磁铁的下端为N极。条形磁铁下方有一电磁铁。闭合开关后(      )

    A . 电磁铁左侧小磁针的N极向上偏转      B . 若去掉螺线管中的铁芯,弹簧的长度会变短      C .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弹簧长度会变长      D . 若调换电源的正负极,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
  • 16. 下列关于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硫粉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SO2↑      C . 1克硫粉和1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克二氧化硫      D .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硫原子和氧原子
  • 17. 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分和提供营养,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 . 1 B . 2 C . 3 D . 4
  • 18. 将一根火柴折断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火柴头先燃烧,正确的是(      )

    A . 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B . 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C . 火柴梗未和空气充分接触      D . 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 19.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单质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合物

    化合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2023·舟山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 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D . 实验中水的作用
二、填空题(第2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6分)
  • 21. 写出相应的化学式或表示的意义。
    1. (1) 高锰酸钾
    2. (2) 两个硫酸根离子
    3. (3) 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4. (4) 2Ne表示的意义是
  • 22. 现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回答问题:
    1. (1) 如果该气体只有一种元素组成,那么该气体一定不是(填物质类别)。
    2. (2) 如果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 如图所示,是(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放在水平方向磁场中的矩形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线圈转到如图位置时

  • 24. 高温煅烧石灰石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实验课上,同学们对“烧石(石灰石)

    1. (1) 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为证明石灰石已分解,小应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用煤气灯(燃料主要为一氧化碳,加热时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观察到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得出石灰石已分解的结论。判断此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5. 如图是小明为房间安装一盏照明灯和一个插座而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是电灯或开关的位置,则开关应装在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测电笔d、e、f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 26. 无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 (1) 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选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褐斑。
    2. (2) 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区。小应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2分)
  • 27. 小应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思维模型设计了“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他用一个有刻度的去底带塞子的瓶子,塞子上插入温度计和粘有“暖宝宝”贴的铜丝,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查阅资料发现:“暖宝宝”贴内含有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物质,可在空气中吸收氧气发生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H2O═2Fe(OH)2 , “暖宝宝”贴吸氧能力强,放热迅速。

    1. (1) 从建模角度分析,“利用暖宝宝贴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2. (2) 2Fe+2H2O═2Fe(OH)2属于反应(填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液面的变化情况为
    3. (3) 小应待反应结束,温度计示数恢复初始温度时记录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应调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内外液面相平再读取刻度
  • 28. 在项目化学习中,小衢用条形磁体、大号缝衣针、硬卡纸、橡皮、大头针制作简易指南针,制作过程如下:

    ①取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分别将条形磁体沿同一方向摩擦10余次(如图甲),使缝衣针磁化。

    ②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被磁化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乙),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座

    ③确定简易指南针能否指向南北方向。

    ④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自制指南针”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指针磁性强,且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强,不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指标二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向,能保持水平平衡

    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水平平衡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水平平衡

    1. (1) 将条形磁铁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的磁极为极。
    2. (2) 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应如何操作
    3. (3) 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请你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9.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a的名称
    2. (2) 用B装置制取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除了有气泡产生外
    3. (3) 实验室也可用D装置制备二氧化碳,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若用E装置收集CO2(集气瓶口保持向上状态),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 30. 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小应用以下两套装置进行实验,此外还用到了稀碘液、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和酒精灯等器材。回答问题:

    1. (1) 若烧杯A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则烧杯B中应加入10mL
    2. (2) 实验前,若要排除甲、乙装置中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具体操作是
    3. (3) 取下M、N叶片后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去除叶片原有的颜色。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4. (4) 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那么M、N叶片滴碘液后的现象是
  • 31. 小应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2g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分解能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率慢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0.5g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二氧化锰受热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三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 (1) 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①、②
    2. (2) 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 (3) 小钱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他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实验来完善对“命题”的实验证明,其中之一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
  • 32.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重量均为300克,各装置放置处的通风状况相同。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重量(g)

    150

    100

    200

    130

    分析上述图和表,回答问题:

    1. (1) 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2. (2) 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则丁组中的“?”处应填℃。
    3. (3) 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四、简答题(共32分)
  • 33. 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分子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1. (1) 蛋氨酸分子中H和O的个数比为
    2. (2) 蛋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C:H=
    3. (3) 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 34. 人们常用测电笔来辨别照明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测电笔内串联有一个电阻值很大的高值电阻,已知某测电笔内高值电阻为2.2兆欧,人通常的电阻为2.2千欧,安全电流为10毫安,灯泡的电阻约为200欧。

    1. (1) 如图甲,开关闭合时,某同学正在使用该测电笔测试A点
    2. (2) 如图乙,开关断开时,灯泡不发光,通过人体的电流为多大?会不会造成触电事故?
  • 35. 如图甲所示为一恒温水箱电路结构示意图,该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

    控制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2V,R1为热敏电阻(置于水箱中),阻值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R0为滑动变阻器,线圈电阻不计,线圈中电流大于0.2A时衔铁被吸下;

    工作电路:R2为电加热器,L1、L2为红绿指示灯,其额定电压均为220V,加热时红灯正常发光,停止加热时绿灯正常发光,红灯不亮。

    1. (1) 在答题纸上按要求连接好工作电路。
    2. (2) 为了使恒温水箱内温度保持在60℃(水温低于60℃时电热器工作,高于60℃时停止加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多少?
    3. (3) 为了使恒温水箱内设定的温度降低一些,写出一种办法。
  • 36. 钱塘区2023年八年级科学实验监测的主题是“粗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应的实验过程如下:取石灰石样品4克,把2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已知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得到如表所示数据: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稀盐酸用量/克

    5

    5

    5

    5

    剩余固体质量/克

    3

    2

    1

    1

    1. (1) 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第次。
    2. (2)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 (3) 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7.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是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路径之二是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

    1. (1) 植树造林这一措施,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2. (2) 封存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是将二氧化碳送入到海面以下3000米的深海里,进行二氧化碳海洋封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是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是
    3. (3)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人有责可以出力”。写出一条自己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