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11-08 浏览次数:1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
  • 1. (2021七上·兴化月考)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这启示我们要(    )
    A . 学习他人 B . 欣赏他人 C . 孤芳自赏 D . 悦纳自己
  • 2. (2021七上·番禺期中)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告诉我们,友谊(   )
    A . 不能没有原则 B . 以物质馈赠为前提 C . 是一成不变的 D . 是平等的、双向的
  • 3. 春天不做秋天事。面对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朦胧情愫,我们应该( )

    ①遵从内心感受,化友情为爱情

    ②坦诚表白,相互爱慕

    ③内心坦荡,言语得当,举止得体

    ④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4. “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能会立刻萎颓凋谢。“这句话主要启示我们中学生( )
    A . 友谊之花会经常凋谢 B . 维护友谊需要讲究原则 C . 离开友谊,人就无法生活 D . 友谊需要精心养护
  • 5. 曾有人问一位哲人:“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人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这简短的对话,揭示的深刻道理是( )
    A . 集体与个人是相互影响的 B .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C . 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D .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 6. 面临重要考试时,不少同学发现,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和自卑的心理。在心理老师的辅导下,这些同学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缓解了负面情绪,逐步树立了自信。同学们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
    A . 认识改变法 B . 转移注意法 C . 情绪升华法 D . 尽情倾诉法
  • 7.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前后的“情”分别是指(  )
    A . 情感、情绪 B . 情绪、情感 C . 情绪、情操 D . 情操、情感
  • 8. (2017七下·蚌埠月考)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不断成熟,这些变化属于(    )

    A . 身体外形的变化 B . 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C . 心理变化 D . 性机能的成熟
  • 9.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因此,树立法律信仰,中学生应当( )

    ①崇尚法律

    ②公正司法

    ③遵守法律

    ④严格执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寒假结束了,同学们回到了久违的学校,大家互相问候,一起玩耍,一起打扫教室,领新教材,感到温馨而又快乐。这种感觉是(  )
    A . 集体荣誉感 B . 集体归属感 C . 集体安全感 D . 同学认同感
  • 11. 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许多方面都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对待这些矛盾心理,我们应该( )

    ①正确认识,坦然对待

    ②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和调适

    ③自我调控,设法压抑

    ④避开集体,转移兴趣爱好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
  • 12. (2017七下·乌兰期末)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5部法律,修改37部法律和出台1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这体现出我国法律是(    )

    A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D . 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制定的
  • 13. 古语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用”。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 )
    A . 集体的力量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 B . 集体的力量就是来自成员力量的简单相加 C . 集体的联结度与集体力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D . 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 14. 教室,没人督促不扫;黑板,老师不来不擦;垃圾,班委不叫不倒。一些勤快的学生往往被冷嘲热讽为“假积极”、“爱出风头”。这些现象表明( )
    A . 好学生就是要把精力全部投人到学习冲去,其它事情可以不用管 B . 集体中的一些小事情必须有监督才能实行 C . 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承担起关爱集体的责任 D . 勤快的同学为班级出力,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 15.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保护好人。”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 . 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C . 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D . 法律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 16. “零违章、零违纪、零责任机破、零责任晚点、零旅客投诉”,这是全国劳动模范,包头列车司机杜海宽创下的“五零”纪录。从业30多年来,他始终把列车安全行驶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为乘客服务。杜海宽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人就是应该为了荣誉和利益而努力工作

    ②在生活中积极承担责任,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

    ③成为出色的列车司机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④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人的生命就有意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7.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正视有“不行”,也是”我能行”。这些话主要体现的是( )
    A . 自负 B . 自尊 C . 自信 D . 虚荣
  • 18. 青春的我们不仅追求外在美,而且要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韵味,这启示我们( )
    A . 可以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 B . 个人的外在美比内在美更为重要 C . 在青春期只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 D . 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 19. 【理解生命】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阅读上面的句子,请简要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

  • 20.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总有一些基本原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孔子说:“行己有耻”。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于是,我们明白: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请说说我们如何做才能“行己有耻”呢?

  • 21.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个方面,全方位构建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等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

    2020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约3.47万人,起诉约5.07万人。2020年,最高检与公安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推动解决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发现难、发现晚问题;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共同出台《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有效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

    1. (1) 拟题:运用所学观点,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

    2. (2) 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 22. 材料一:一位七年级的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们要遵守班规班纪,努力学习,维护好班级卫生;我们要遵守考试规则,公平竞争。

    材料二:“班级是我家,关爱班级靠大家。”我们在班级中要处理好“单音”与“和音”的关系,才能共奏班级的和谐乐章。

    1. (1) 当个人需要与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时,你应该如何处理?
    2. (2) 我们如何让集体的“和音”更和谐、更美好?
  • 23. 【法律护航】

    校园本是阳光安全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发生在中小学校园里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以“预防校园欺凌,加强自我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活动中要调查同学们对校园暴力的看法,你准备采用什么调查方法?
    2. (2)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党和国家开展的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集中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
    3. (3) 为了远离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你认为中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意识?
    4. (4)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