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重点中学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1. (2017七上·常熟期中)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 . 农具 B . 礼器 C . 食具 D . 货币
  • 2.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中,曾建立过近三十个王朝,均各有其都城。以下古代城市不属于其中的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临安 D . 泉州
  • 3.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表明宋代( )
    A .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 城市商业繁荣 C . 商业发展辐射到农村 D .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 4. 从如图1到图2,反映出( ) 

    A .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B . 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C . 中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 . 国家疆域面积由大到小
  • 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其名著《美国与中国》中说到:“在19世纪60年代,传统孔教政府的机器部件得到了能量,又开动了起来,在恢复传统秩序的同时,也开始实行西化。……既显示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的力量,也暴露了它的惰性:它是不可能西化的。因为他们有意识的想恢复过去的一切,而不是创造性的面对新的未来。”他评述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6. 1904年,清王朝举行了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史论;西方政治、法律、外交、经济;以及《周礼》《四书》《五经》。以上考试内容反映出( )
    A . 传统科举考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B . 清政府开始全面学习西方的教育体系 C . 西方思想在当时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D . 儒家思想的地位被民主科学思想撼动
  • 7.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 

    ①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政策 

    ③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在台儿庄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1953年春,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培训港口建设高级技术人才研究班,聘请苏联专家授课,并将报告整理为新中国第一部港工专业论著,向全国推广。由此可知,苏联专家的援助( )
    A . 促进人才培养和新中国建设 B . 有助于三大改造的提前完成 C .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 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强国基础
  • 9. 如图是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 .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 . 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 D . “一带一路”的影响力
  • 10.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元老院决定派遣考察团前往希腊学习,该考察团在希腊逗留一年之久,返回后,根据考察团的报告,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材料反映出( )
    A . 希腊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B . 古罗马对希腊文明继承并发展 C . 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D . 古罗马建立了完善的民主体制
  • 11. 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A . 三角贸易的出现 B . 世界市场的成型 C . 工业革命的冲击 D . 殖民体系的确立
  • 12. 下表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从表中可以得出( )                                                                                                                                                   

    年份

    全球总产值(%)

    全球人口(%)

    1700-1820

    0.5

    0.4

    1820-1913

    1.5

    0.6

    1913-2012

    3.0

    1.4

    A . 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差距 B .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 C . 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 D . 工业革命增加能源消耗
  •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
    A .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整体实力 B . 法德之间的矛盾终于彻底消解 C . 美苏的崛起引起欧洲的警惕 D . 国际联盟促进了欧洲的合作
  • 14. (2022·济宁) “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的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主要目的是(   )
    A . 遏制共产主义 B . 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C . 实现自由贸易 D .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 15. 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
    A .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国际秩序 B .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 消除了世界和平的不利因素 D . 取代了联合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这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中国人民与清政府的矛盾,成了反帝斗争的突出课题,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20世纪最初十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雨年代。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派思想,却完结在辛亥革命那个悲惨的胜利中。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在这场决战中,美国选择了国民党,但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人民的选择总是体现了历史的选择。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磨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站起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初中国历史呈现的新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新特点的原因。 
    2. (2)  这场“决战”指什么战争?为什么说“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3. (3)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工业进程领域,日本的走的是任何西方国家都无法比拟的道路。明治元勋们用政府的钱建立并资助他们认定所需要的企业。它们不是先生产消费品,发展轻工业,而是兴办关键性的重工业。兵工厂、造船厂、钢铁厂和铁路建设有优先权。当这些企业具备了业务前景后,政府就以“低的荒谬的价格”卖给私人公司,主要是三井和三菱等著名的财阀。这一政策并不缘于社会主义教条,获利的正是那些财阀。 

    ——摘编自【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材料二:为了加快工业发展,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建设资金不能靠掠夺殖民地,只能从内部,依靠征收农业税等措施来解决。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因为苏联的重要企业都是国家所有的,政府就可以通过指令性计划,调动大部分人力物力资源去发展。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至于轻工业、农业等都是次要的,从属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的工业化对本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和苏联工业化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 22. 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欧洲

    14-15世纪

    明朝建立,朱元璋废宰相制度;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结束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成化年间,形成八股取士制度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展开;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完成戏剧① ____ ,描绘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葡萄牙人获得了在中国澳门的居住权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哥白尼发表日心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完成铁球实验;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② ____ 

    17世纪

    徐光启完成③ ____ ;总结了许多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康熙年间,借明史案,大兴文字狱;康熙设南书房,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清政府设广州十三行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英国W.哈维著《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建立血液循环理论;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④ ____ ,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据李亚凡《世界历史年表》等整理

    1. (1)  阅读上表,完成表中空缺部分。
    2. (2)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