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顺义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2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下列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的图片,它们可用于研究( )                                                                                               

    碳化稻粒

    猪纹陶钵

    骨耜

    人面鱼纹彩陶盆

    A . 早期人类起源 B . 原始农耕生活 C . 尧舜禹的禅让 D . 早期国家的产生
  • 2.  2021年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的西周青铜卣铭文“太保墉(筑城)匽(燕)”首次亮相,证实了三千余年的北京建城史,与《史记》中“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相符。这两则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②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③燕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④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该表格所述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 )                                                                                                                       

    观点

    变实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变法卓有成效

    商鞅变法推行奖励耕战等措施

    A .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B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4.  春秋后期,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国的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5. 结合所学,判断以如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鲜卑姓改用汉姓情况简表(部分)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步六孤

    拔拔

    长孙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A . 诸侯势力崛起 B . 江南地区开发 C . 对外交流频繁 D . 民族交融加强
  • 6.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大。”材料所述的局面被誉为(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 7.  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事迹表”,其中①是( )                                                                                             

    人物

    事迹

    戚继光

    领导抗倭战争,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郑成功 D . 林则徐
  • 8.  学习历史要在客观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该表空缺处应填的历史结论有( )                                                                                             

    史实

    结论

    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明朝营建北京城

    维护统治,促进经济的发展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____

    ①完善古代地方治理制度 

    ②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 

    ③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推动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如果要绘制“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图谱”,可以参考的文献有( ) 

    ①司马迁《史记》 

    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③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李时珍《本草纲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如图是历史兴趣小组排演的历史剧本目录。你认为该剧中应该出现的主题语是( )                                  

    第一幕武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
    第二幕清朝皇帝被迫退位
    第三幕中华民国建立
    第四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走向共和 D . 民主科学
  • 11.  发生在1919年,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12.  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信息:“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你判断他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 B . 解放战争 C . 开国大典 D . 抗美援朝
  • 13.  下面是某历史教师备课时整理的资源包(部分),可以判断他主讲的内容是( )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A . 救亡图存 B . 祖国统一 C . 文化繁荣 D . 科技发展
  • 14.  下面是王庆同学制作的年代尺,你判断他学习的课时内容应该是( ) 

     

    A .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B . 美国的独立 C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D . 美国内战
  • 15.  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特征反映了( )
    A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C .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 .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 16.  九年级(1)班同学策划的主题展板中设计了“珍妮机的故事、蒸汽机的图片,爱迪生的生平”三个板块。你认为该展板的主题可以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工业革命 C . 殖民扩张 D . 民族解放
  • 17.  阅读下面内容,体会苏俄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1921年,苏俄农民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可以把剩余粮食运到集市上去出售。

    A . 新经济政策的颁布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C . 农业集体化的模式 D .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 18.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进程示意图,★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诺曼底登陆 D . 雅尔塔会议
  • 19.  如图是某历史学习公众号未完成的专题推送计划,请帮小编选出①处应填写的标题( ) 

    A . 凡尔赛体系 B . 华盛顿体系 C . 美苏冷战 D . 多极化趋势
  • 20.  20世纪50年代,从____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____”处应填( )
    A . 联合国成立 B . 万隆会议召开 C .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D . 纳米比亚独立
二、材料分析图,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 21.  政治制度要适应国情并与时俱进。
    1. (1)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简表(部分)

      中央

      地方

      选官

      皇帝制度(秦至清)

      三公九卿制(秦汉)

      三省六部制(隋唐)

      中书省(元)

      设内阁(明)

      设军机处(清)

      郡县制(秦汉)

      行省制(元明清)

      察举制(汉)

      九品中正制(魏晋)

      科举制(隋至清晚期)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官吏的选拔与管理制度……不但保证了封建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而且开创了官民之间的上下通道,对于保证古代社会的稳定具有特殊意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中的地位。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科举制的作用。
    2. (2) 材料二:                     
       
      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主持议会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1689年起,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进一步限制王权。随着内阁制度的逐步确立,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的政治传统。并说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途径。
    3. (3)

      材料三: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人民日报》(1954年9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填出图示中空缺的法律文件名称。从历史视角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 22.  经济互动推进世界连成整体。
    1. (1)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与商品交流简表                                                                                                                                                                    
      时期 主要航线 中国输出商品 输入中国商品
      从山东出发到朝鲜、日本;从东南沿海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水稻、大豆、茶叶、丝绸等 象牙、犀角、玳瑁、香料等
      唐宋元 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东亚、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茶叶、瓷器、丝绸、漆器等 药物、青花色料、掐丝珐琅技术、奢侈品、纺织品等
      明清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 生丝、纺织品、瓷器、茶叶、漆器、水稻等 宝石、珍珠、白银、新奇动物
      一一整理自司徒尚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等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变化。归纳出商品交流的种类,并说说商品流动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二:                                

      新大陆(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如日本、中国、英国等相继种植,维持了长期的人口增长……番茄和辣椒改善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口味。旧大陆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如小麦、猪、马、牛、羊等。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物种交换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3. (3) 材料三: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记(部分)
      ①1947年,23个国家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等贸易壁垒。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各成员国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③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发展为欧洲联盟。
      ④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成员国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⑤1999年,美国、中国等国发起成立了二十国集团。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开始召开领导人峰会。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一

      观点二

      观点三

      区域经济组织促进经济合作

      中国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并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

  • 23.  中共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经验。
    1. (1) 材料一: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填出示意图中①处的会议名称。总结上述会议内容的相同点。
    2. (2) 材料二: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下列史实填入相应位置。(写序号)从以上史实中任选一个,说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实践。

      ①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完成三大改造

    3. (3) 材料三: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可以有多样化选择,不仅仅只有资本主义一条道路可走……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观念认知,激励了各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热忱。中国式现代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百年发展成就,释放发展动力与保存发展潜力方面的经验,使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提出更切合发展中国家现实需要的经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构了发展理念,创造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 

      ——摘编自韩喜平都婧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

      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贡献。
  • 24.  北京商业区见证时世更迭。
    1. (1) 材料一:古代北京商业区沿革
      元朝政府开凿了从都城直达通州运河的漕运通道,直接驶入城中的积水潭(即“海子”)。海子北岸到钟鼓楼一带,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明朝时积水潭已不再通漕,正阳门外的商业区距此不远,附近的货物装卸码头喧嚣热闹,供应北京城市的大部分货物都从这里流向全城。
      清初满汉分城而居,以及旗人不得经商的政策,商业设施全部设在了外城,客观上推进了外城商业日渐繁荣,并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商业区。
      ——整理自齐大芝《北京商业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北京城商业区范围的变化及原因。
    2. (2) 材料二: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创建于1893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                                                         
      瑞蚨祥全年营业额统计表
      民国初年 不足20万两
      1913年 超过30万两
      1916年 超过40万两
      1919年 超过50万两
      1925年 超过60万两
      “自清光绪庚子后,土布渐稀,洋货日盛”……有名的瑞蚨祥绸布店早就在店门前高悬起“采用环球精良货品”的大字幌子广告。就绸缎所占布店的经营比例来看,清末民初是绸四洋六之比,至20世纪20年代后期,洋货则高边80%。
      ——整理自齐大芝《北京商业史》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说说瑞蚨祥的经营状况。结合所学,分析影响端铁样经营的时代背景。 
    3. (3) 材料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83年,北京市推进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4年,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1987年,前门商业大厦实行经理负责制、干部聘任制、职工劳动合同制和浮动工资制。

      1997年,北京市以超市、便民连锁店业态呈现的连锁企业已发展到26家,拥有连锁店铺1500余家。
      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到50多家。当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0亿元。

      2001年,外商投资(含港澳台商投资)商业取得历史性突破,跨国零售企业纷纷进入北京。
      2003年成为外资商业企业在京开店最多的一年。2010年,世界排名前294家零售商已有120多家进驻北京,进驻率达到41%,为中国内地城市最高。

      运用材料三中的史实并结合所学,说明改革开放进程与北京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