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

更新时间:2023-09-22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婺城期末)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许多的观察和证据逐步揭示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的球体。以下不能作为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      )
    A . 麦哲伦船队经历三年完成环球航行 B . 我们看到的各种地球仪都是球形的 C . 海面上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D . 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形的
  • 2.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如图是帆船比赛中的场景,当运动员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 )

    A . 从上到下依次消失     B . 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C . 整体同时消失         D . 整体都不会消失
  • 3. (2023七上·东阳期末)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四幅图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按照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① C . ①②①③ D . ②①④③
  • 4. (2021七上·定海期末) 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 . 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 . ②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C . 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 . ④用天宫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 5. (2022七上·长兴月考) 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岩石圈是地壳中的一部分 B . 岩石圈是地幔中的一部分 C . 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D .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部分共同组成的
  • 6.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如图所示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①表示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B .   地球从外到内分为 5 层 C .   ②和③分别是外地核和内地核 D .   ④和⑤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
  • 7. (2023七上·长兴期末)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 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核、地壳、地幔三层 B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 C . 火山与地震带都位于各大板块的中央 D . 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 8. (2023七上·德清期末)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 地球内部地壳以下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B . 地球是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 .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D . 地球内部结构平均厚度由小到大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
  • 9. (2022七上·绍兴期中) 由内到外,地球可分为(   )
    A . 岩石圈、地幔、地心 B . 岩石圈、软流层、地核; C . 地壳、地幔、地核 D . 地核、地幔、地壳
  • 10.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图能够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 . 天圆地方 B . 太阳和月亮 C . 地球卫星照片 D .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 11. 下列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圆形 B . 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 C . 地球最大周长约6371千米 D .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 12. 同学们应该都玩过拨浪鼓,“演示地球形状变化的实验(如图所示)”与玩拨浪鼓很类似。这个实验能从一个侧面说明 ( )

    A . 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正圆球体 B . 地球因为公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 C . 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 . 地球正在向正圆球体演化
  • 13. (2022七上·浙江月考) 关于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内地核呈固态,外地核则为熔融状态 B .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理位置是在赤道 C .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椭球体 D .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 14. (2021七上·嘉兴期末) 如图所示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表示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B . ①地壳和②地幔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C . ②和③分别是外地核和内地核 D . ④和⑤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
二、填空题
  • 15. 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赤道的半径是km,比两极方向的半径长km。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个圆球体,这是因为

    地球的颜色是的,这主要是因为,还有些白色的物质,这是

  • 16. (2020七上·奉化期末) 右图为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半径,A(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因此,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 17. (2023七上·余姚期末)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根据图文,请完成下列相关题目。

    1. (1) 请将上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按先后排序 (填序号)。
    2. (2) 古人的诗句中常有一些能反映地理道理的词句。下列能够反映大地是球形的诗句有    
      A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8. (2022七上·东阳期中) 如图为地球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 (1) A、B、C代表的是地球内部圈层,其中B 代表的名称是
    2. (2) 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 19. (2022七上·柯桥期中) 读图,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 (1) 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
    2. (2) 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填“水平板”或“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3. (3) 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出现?
  • 2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B;C
    2. (2) 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作类比,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3. (3) 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填字母)层中。
    4. (4) 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列:(用“<”连接)。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18七上·金华期中)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 (1) ①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选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②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
    2. (2) 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选填①水平面或②球面)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四、解答题
  • 22. (2022七上·东阳期中)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填序号)。

      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 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④从太空 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 (2) 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 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编号)。

      A . 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 B . 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 C . 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D . 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
    3. (3)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了             (填字母编号)。
      A . 地球的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改变 B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全凭突发奇想 C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 D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与科技发展有关
  • 23. 贝贝在海边看航船,他先看到船桅,后见到船身.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