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二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5</strong>小题,共<strong>30.0</strong>分)
  • 1. (2021·眉山) 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林则徐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做法(   )
    A . 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 . 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 . 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 . 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 2. (2021·四川) 如表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1837年

    90多万

    1843年

    145.6万

    1845年

    239.4万

    A .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   C .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 . 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 3.  某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可以概括为“割地最多”四个字。该列强是(  )
    A . 沙俄 B . 英国 C . 美国 D . 法国
  • 4.  提出如图中口号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海国图志》 D . 《四洲志》
  • 5.  1905年,柳亚子作诗《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A . 北伐失利,士气低落 B . 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C . 安庆失守,玉成被俘 D .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 6.  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是张华同学课前搜集的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反映出洋务运动(  )                                 

    ◇慈禧太后:“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李鸿章:“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
    ◇欧格纳:“中国开局设厂……将有大害于英国工业……英国应阻止华人开局设厂。”

    A . 军事工业失败的必然性 B . 革新发展的困难和阻力
    C . 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本质 D . 受到外国资本家的排挤
  • 7.  诗歌是作者自我情感的表达。近代诗人黄遵宪记录了当时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如《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等。这几首诗共同反映的列强侵略战争为(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鸦片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8.  《时局图》配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材料反映了(  )
    A . 清朝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B . 中国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 9.  如表为小钟同学在学习近代史时做的读书摘要。                                 

    读书摘要
    时间:1895年春
    地点:北京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由此判断,小钟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天京事变 C . 公车上书 D . 金田起义
  • 10.  在影片《谭嗣同》中,当看到谭嗣同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新,快哉快哉”后慷慨赴刑,血水和雨水一起洒满菜市口这一幕时,很多同学流下了眼泪。谭嗣同口中的“贼”是指(  )
    A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 . 袁世凯
    C .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 D . 光绪帝
  • 11.  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完成历史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发现戊戌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
    A . 训练新式军队 B . 废八股,改策论
    C . 裁撤冗官冗员 D . 发展农、工、商业
  • 12.  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以下事件关联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B . 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 . 《天津条约》---反割台斗争 D .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  下列各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 .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14. 同学们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山西地域文化》中记载,1882年,张之洞在太原城东北创办新药局,制造火药,这是山西第一家官办近代企业,标志着山西近代工业的诞生。胡聘之任山西巡抚期间,于1892年在太原三桥街兴建火柴局,生产“抵羊”牌火柴,这是太原最早的民用工业。1898年,他兴办山西机器局…从这段资料中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 胡聘之在太原兴建火柴局标志着山西近代工业诞生
    B . 张之洞、胡聘之对山西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C . 山西近代工业发展最早的是民用工业
    D . 山西的近代工业在全国起步最早
  • 15. 同学们在位于太原市迎泽区侯家巷9号的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收集了下面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由此可推断出(  )                                        

    山西大学堂(后更名为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是近代山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实物见证。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 . 山西大学堂见证了近代山西高等教育的发展
    B . 山西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
    C . 山西大学堂的成立是清政府重视教育的体现
    D . 山西大学堂注重引进西方科技文化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10.0</strong>分)
  • 16.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 (1)  【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根据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下图所示两位人物的历史功绩,并概括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民族精神。 
    2. (2)  【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一种责任。根据下面材料,说说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你怎样看待这一口号?                                  

      义和团,亦民亦匪的保国群众运动。从星星之火烧成燎原之势,“扶清”不成,“灭洋”无功,上演一出纷纷攘攘的人间闹剧。八国联军,各怀鬼胎的国际武装大拼盘,从护卫使馆转为进军北京,奸掳焚杀,人头滚滚,掀起一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罕见浩劫。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3. (3)  【英勇抗争】分别阐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嵌的如下两幅汉白玉浮雕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3</strong>小题,共<strong>35.0</strong>分)
  • 17.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汹涌地向东方泛滥,而中国就成了他们的一个主要觊觎目标。……英国殖民者和中国人初次见面便使用了后来所惯用的炮舰政策。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用“炮舰政策”于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哪次侵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酷炎的夏日”是哪国侵略者。该侵略者通过哪一条约使台湾离开了“母亲”?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3. (3)  材料三中“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 18. 上海,一直是打开中国的一把钥匙,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摘编自虞和平、胡政《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上海的《时务报》文章不仅见解大胆新颖,而且文字平易流畅富有感情,使朝野大为震动,“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尤其是梁启超撰写的文章,从普通读者到官宦士绅都争相订阅,最高发行量达到17000份,创造了当时报刊发行的最高纪录。《时务报》成为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摘编自《中国新闻事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规定和哪个条约有关,并分析此规定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时务报》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从发行量可推断出报刊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史实发生在上海的原因。
  • 19. 八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为“侵略•抗争•探索”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 (1) 任务一【回望•民族伤痛】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该兴趣小组同学选取了圆明园大水法遗址作为考察地点之一,依据下面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该遗址写出符合项目化学习主题的解说词。 
    2. (2)  任务二【探寻•救亡道路】
      请补充如图思维导图中A、B两处的内容,并概括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背景。 
    3. (3)  任务三【认识•历史轨迹】
      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