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3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2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传说是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所作的记录,因此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下列记载可靠的是( )
    A . 炎帝神农氏曾在山西高平地区尝百草、种五谷 B . 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 C .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解除了水患 D . 燧人氏钻木取火,被黄帝封为司徒,主管南方事务
  • 2. 有学者认为:“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却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祖国和它的土地、人民。”该学者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 )
    A .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 B .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C . 秦朝首创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D . 秦朝统治着古代最辽阔的疆域
  • 3. 西汉王朝为了开通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河西四郡”,在天山南麓一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使国家西部疆界从甘肃中部的兰州扩展至西域。这些史实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护有利于( )
    A . 密切东西方的交往与联系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 . 开创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D . 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 4. (2021·安徽)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 .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 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 . 政权分立的加剧 D . 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 5. (2020七上·长春期末) 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 .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 . 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 .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 . 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 6.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

    A . ①处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②处是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C . ③处是宋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 ④处是明清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 7.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
    唐代3 920 41543.2%5 148 52956.8%
    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
    A .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 .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C .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 促进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 8.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可以用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
    A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B .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 C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 9. 2021年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说明宋元时期中国( )
    A . 水陆交通便利 B .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C . 手工业快速发展 D . 海外贸易发达
  • 10. 明代广东是东南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地,其产粮输往各地。到了清代,广东则出现“然农之利微,务者绝罕,虽有荒土众莫之垦”现象,非但不能输出粮食,还得从外地调入大量的粮食。此种现象反映了广东( )
    A . 传统重农政策受到了抑制 B . 工商业发展改变经济构成 C . 闭关锁国制约了经济发展 D . 时局战乱破坏了农业生产
  • 11.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材料认为这场战争( )
    A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是列强向华大规模资本输出的开始 C .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 . 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
  • 12. 191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校教则》:“本国历史要旨,在使儿童知国体之大要,兼养国民之志操。本国历史,宜略授黄帝开国之功绩,历代伟人之言行,亚东文化之渊源,民国之建设,与近百年来中外之关系。”由此可知此时国史教学( )
    A . 旨在培养国民意识 B . 宣传民主共和意识 C . 加强思想文化教化 D . 反映军阀混战局面
  • 13.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A . 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 .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D .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 14. 美国政府官员忧虑道:“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其相关背景是( )
    A . 孟良固战役结束 B . 辽沈战役结束 C . 淮海战役结束 D . 平津战役结束
  • 15.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20世纪中期,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如下报道:“这是亚洲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虽然整个中国不都在共产党手中,但亳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是指( )
    A . 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 成功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 .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从此确立 D . 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7. 日记作为记录当事人的生活经历的一种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是一段日记:今是选举大会,张健、红旗、林阳都来了,大家围着红旗的新车子议论纷纷。节日的标语到处张挂着,这是个大喜日子,人民要选自己的代表。(1953年1月26日)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
    A .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 .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法制化 D .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 18. "倒爷"一词广泛流传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指一些利用计划内商品与计划外商品价格差,在市场上倒买倒卖并从中牟利的人。“倒爷”一词出现说明当时( )
    A . 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 .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 C . 经济改革有待深化 D . 市场经济基本确立
  • 19. 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政府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 )
    A . 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 B . 体现了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C . 赋予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新的内涵 D . 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上的活动空间
  • 20. 下表反映了中国外交( )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论坛在北京举行
    A .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B . 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 . 促进亚太地区的经贸来往 D .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大国合作交流
  • 21.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
    A .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 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 .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D .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 22. 对下图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 西欧文明的兴起 B . 法兰克王国的文明 C . 欧亚文明的碰撞 D . 中世纪欧洲社会
  • 23. 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时有过这样一段概述:这条脉络是这样下来的:《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条线代表了也反映了人类前进的方向。这条线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 )
    A . 对专制王权的制约 B . 对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 C . 对天赋权利的实践 D . 对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
  • 24.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
    A .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 .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传播 C .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 .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 25. 皇家学会作为英国最具名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吸纳了各行业的人才。据表可知,当时英国( )
    1881-195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数量变化表(单位:人)
    来源时间杰出的门外汉船员应用科学家非实用的科学家牧师其他
    1881年54136213414201
    1914年38679289457
    1953年82134348055
    A . 科学研究的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B . 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控制 C . 业余爱好者的科研兴趣持续降低 D . 英国的创新能力在欧洲排名第一
  • 26. 《全球通史》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 . 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 . 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D .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 27.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A .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B . 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 . 实行粮食税制度 D .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 28.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发生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反苏狂潮;相应地,在苏联、东欧则是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清洗“内部敌人”的运动。这反映了当时美苏( )
    A . 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B . 军事对抗进程加快 C . 政权面临颠覆危险 D . 意识形态斗争激烈
  • 29. 东帝汶猫屎咖啡、牙买加蓝山咖啡、哥伦比亚瑰夏咖啡……在2020年11月5日至10日由中国举办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展馆里飘散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浓香。小小一杯咖啡,背后是一个千亿元级的朝阳产业……麦肯锡公司《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指出,中国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后疫情时代将继续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增长引擎。这反映了( )
    A .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增强 B .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 分享全球资源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D .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收效明显
  • 30. 最近几年,5G技术成为国际焦点,美国政府不遗余力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尽管美国极大游说欧洲国家限制使用华为的5G产品,但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支持。这说明( )
    A . 5G技术令美国失去了战略伙伴 B . 新技术引发国际政治的新变化 C .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再重要 D . 5G技术是国际关系的核心要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变迁
    春秋战国开凿邢沟、鸿沟,是京杭大运河中开凿最早的一段
    隋朝将各段古运河加以疏浚、扩展,并相互沟通,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
     
    元朝会通河开通后,漕船往往有上千艘连接而行,年运粮量常达三、四百万石,沿河一起城镇码头兴起。通惠河竣工后,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在北京积水潭附近曾出现“舶舫蔽水”、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间黄河改道,河运日益困难。宜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汉

    武帝元狩五年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币面铸有“五铢”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五铢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铸开元通宝,“开元”非年号,意思是开辟新纪元,是吉祥语

    材料三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京杭大运河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高祖时期的铜钱与秦、汉时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货币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 32.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总结我国长期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教训,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必须开放”,“中国不开放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他还明确指出,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只会变得更加开放,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走上了对外开放的轨道。

    ——《从邓小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法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做出对外开放重要决策的条件(不得照抄材料)。并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2. (2) 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 33. 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有7个。新兴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发展迅速。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

    口比重达到50.2%。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摘编自《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1861-1890年,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联邦政府实施的《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政策,为第二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金和无比广阔的国内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刺激了大量生产,缩短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188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哈奇法案”,为各州大学提供科学实验基金,许多大学成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指导中心。美国在学习和引进的基础上,在一些尖端领域的应用和独创,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正因如此,19世纪20世纪初,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

    ——摘编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

    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化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人口流动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原因。这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的本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