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3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某校研学活动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组织学生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所在地参观,他们要( )
    A . 云南元谋 B . 北京周口店 C . 西安半坡 D . 浙江余姚
  • 2. 下列关于我国古人类北京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B .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C . 北京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D . 北京人已经学会了使用火
  • 3. 下列各项叙述,与北京人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 直立行走 B . 人工取火 C . 使用打制石器 D . 过群居生活
  • 4. (2017七上·太康月考) 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模拟某古人类生活场景,多媒体展示的背景画面是干栏式房屋。该古人类可能是(    )
    A . 半坡人 B . 元谋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5.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得出此结论的可靠证据是( )
    A . 传说 B . 化石 C . 文字记载 D . 电脑记录
  • 6. 如图是我国远古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这种房屋出现于(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D .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 7. 如图中的文物,稻谷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极为罕见。陶体上的猪憨态可掬,反映了当时已驯化和饲养家畜。这些文物所属原始人类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居民
  • 8. “战争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导致风雨大作,难辨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了指南车,终于打败了蚩尤。”对于以上文字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上文字描述的是阪泉大战 B . 战争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 C . 以上文字描述的是真实的历史情景 D . 战争阻碍了华夏族的形成
  • 9. (2020七上·苏州期中) 下列传说中的人物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 . B . C . D . 炎帝和黄帝
  • 10. 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 )

    A . 原始人群时期 B . 山顶洞人时期 C .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D .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 11. (2022七上·榆树月考) 尧舜禹时期,盛行的部落首领选举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等级制
  • 12. (2019·东营模拟) 公元前21世纪,一个治水有功的英雄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这位“英雄”指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商汤
  • 13. 夏商周是我国最早的三个朝代,虽亡国之君不同,然而其灭亡却体现出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夏商周的灭亡,主要是因为( )
    A .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 .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 . 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 .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 14. (2017七上·蚌埠期中) 在历史专题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A .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 . 使用骨耜等工具耕种水稻 C . 饲养了猪狗等家畜 D . 用木头制成简陋的小船
  • 15.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考古发现能为传说提供佐证。下列考古发现能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 .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B . 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 C . 三星堆青铜面具 D . 四羊方尊
  • 16. (2017七上·太康月考) 王慧和她的同学正在进行历史课本剧《再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的表演,下列场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 老人正在制作骨器、角器 B . 小孩正在家中喂猪 C . 妇女们正在制作彩陶 D . 男丁在田间用铁犁耕地
  • 17.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秦简——湖南龙山里耶 B . 周敦颐——湖南新田县 C . 陶铸——湖南祁阳县 D . 四羊方尊——湖南宁乡
  • 18.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撰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它们是( )
    A . 齐国、宋国 B . 晋国、楚国 C . 秦国、齐国 D . 吴国、越国
  • 19. 铁农具推广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 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B . 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C . 为兴修水利创造条件 D . 生产力进步,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 20.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等。这说明甲骨文( )
    A . 反映了书法发展历程 B . 反映了汉字演变进程 C . 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D . 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 21. (2021七上·大冶期中) 学习历史应该以史为鉴,接受前人教训,警示后人不再犯错。学习了夏商周的历史,我们发现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暴虐妄为,失去民心,致使王朝灭亡,后人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A . 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 . 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C . 任用贤才,勤政爱民 D .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 22. 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 23. (2018·淮安) 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这项水利工程是要作用(    )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氓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永济渠 D . 江南河
  • 24.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 . 春秋争霸 B . 商鞅变法 C . 战国兼并 D . 楚汉之争
  • 25.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分封制已土崩瓦解 B .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 26.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民本】 

    材料一:①《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②《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④《韩非子•扬权第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⑤《荀子•王制》: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⑥《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生】 

    材料二:汉高祖下令兵士罢遣归家,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同时还下令:“民以饥馑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高祖统一全国不久,即定下“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一”的制度。 

    ——裘斌,齐陈骏《试论中国古代“治世”的经济成因及其当代价值》

    【民意】 

    民心民意通过农民起义的形式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历史发展。 

    材料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被征发赴渔阳戍边的900名士兵在大泽乡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而秦法规定,失期要判处斩首之刑。陈胜和吴广在鱼腹中置丹字帛书,写道:“陈胜王”,又在宿营地附近丛祠中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作为宣传鼓动形式。得到了众戍卒的响应和拥护。起义从起事到失败只经历了6个月时间,但是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民智】

    材料四:困于土地兼并、赋役剥削和天灾的农民大批破产流亡。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在民间传播道教,并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号为天平道。十余年间,其信徒多至数十万,皆听张角号令。(在184年二月)举事,黄巾军虽在起事之前组织严密,起事之后却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基本是各自为战。起义失败,经过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濒于崩溃。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材料一中,能说明“以民为本”思想主张的有:  。(填写序号)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分析这一政策的作用。 
    3. (3)  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两次农民起义的名称。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这两次农民起义的共同特点。 
    4. (4)  仿照示例,从下列图片①②中任选一幅,介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解说词示例

      名称:甲骨文;

      时期:商朝;

      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选择图片:  。(填序号) 

      解说词 

      名称:  。 

      时期:  。 

      地位:  。

  • 27. 看图写国家 

    如图是《战国形势图》,请写出①②③④所代表国家名称。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惟殷(殷朝)先人,有册有典(书册)” 

    --《尚书》

    材料三: 

    1. (1)  以上两幅图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个朝代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说说该朝代在王位(首领)继承权方面较前有哪些变化?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代)的  (文字)开始。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  (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这种制度的突出特点是根据  的远近和功劳大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一种制度。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 29. 变革•借鉴•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于爵位并赏赐土地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材料三: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①处应填写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变化有何关联? 
    3. (3)  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
    4.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