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地理9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0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span class="fmt-emphasis-words">只有一个选项</span>符合题意<strong>)</strong>
  • 1. 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 .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 . 拉萨日照时数春季最高 D . 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2. (2) 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 . 太阳高度 B . 日照时数 C . 天气状况 D . 植被覆盖
  • 2. 断层是指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张力使岩体发生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
      A . 古生代前期 B .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 .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 . 新生代后期
    2. (2)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 甲、乙、丙、丁 B . 乙、甲、丙、丁 C . 丙、乙、丁、甲 D . 乙、丙、丁、甲
  • 3. 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辽河河口海岸线( )
      A . 1909年至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 . 1945年至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C . 1979年至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 . 1909年至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2. (2) 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
      A . 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 B . 辽河上游堆积作用较强 C . 辽河河口潮汐侵蚀较强 D . 辽河河口冰川侵蚀较强
  • 4. 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于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 B . 冰川侵蚀 C . 风力沉积 D . 风力侵蚀
    2. (2) 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 )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①→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④→③→①
  • 5. (2020·全国Ⅱ)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观测时段内(   )
      A .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 (2)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3)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 . 1~2月 B . 4~5月 C . 7~8月 D . 10~11月
  • 6. 对于图中的气压、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减②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③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④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8.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 . 降水量增加 B . 蒸发量增加 C . 下渗减少 D . 地表径流减少
    2. (2)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 Ⅰ、Ⅱ、Ⅲ B . Ⅱ、Ⅰ、Ⅲ C . Ⅲ、Ⅱ、Ⅰ D . Ⅰ、Ⅲ、Ⅱ
  • 9. 读地中海及其周围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①②③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①③② D . ②③①
    2. (2) 图中①海区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
      A . 1月 B . 3月 C . 8月 D . 12月
  • 10. 读“某海域夏季测得的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该海域可能( )
      A . 有暖流流经 B . 有寒流流经 C .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D . 位于寒暖流背离处
    2. (2) 下列符合该海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①鱼群密集②海雾出现频繁

      ③终年高温少雨④常年漂浮着海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下表示意“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坡向

    有机质含量

    2420m处

    2640m处

    3580m处

    4050m处

    半阴坡

    41

    24

     

    120

    半阳坡

    23

     

    62

     

    阴坡

       

    181

     

    阳坡

     

    20

     

    90

    1. (1) 海拔4050m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 )
      A . 60 B . 75 C . 105 D . 125
    2. (2) 与阳坡相比,阴坡( )
      A . 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 . 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 . 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 D . 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
  • 12.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农业密度是指单位农田面积上的农民人数;生理密度是指适合作为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密度、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单位:人/km2)统计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国家

    人口密度

    农业密度

    生理密度

    埃及

    79

    209

    1475

    荷兰

    396

    34

    1642

    美国

    31

    1

    118

    日本

    338

    135

    2380

    1. (1) 与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相比,人口密度未考虑( )

      ①土地类型    ②土地面积    ③农业生产技术    ④人口总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根据材料可知( )
      A . 生理密度大的国家农业密度大 B . 荷兰的农业技术水平比日本高 C . 一个国家的农业用地比重 D . 一个国家的农业人口总数
  • 13. (2019高一下·南昌期末)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 . 燃料来源分散 B . 空间布局分散 C . 原料来源分散 D . 产品市场分散
    2. (2) 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3. (3) “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 . 城乡统筹创新 B . 生活方式创新 C . 农业发展创新 D . 科学技术创新
  • 14.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炼而成,每100千克薰衣草约萃取0.5千克精油。薰衣草精油生产的区位指向属于( )
      A . 市场指向型 B . 原料指向型 C . 动力指向型 D . 技术指向型
    2. (2) 加拿大铝土矿蕴藏很少,但从其他国家进口铝土矿,炼铝能力居世界前列,其原因是( )
      A . 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 . 水能资源丰富,炼铝成本低 C . 铁路运输发达,便于原料输入 D . 科研力量强,具有人才优势
  • 15.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 (2)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 . 增强保密程度 B . 保证产品品质 C . 满足战备需要 D . 集约利用土地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0分)
  • 16. (2019·全国Ⅰ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 (1) 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 (2) 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 (3) 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 (4) 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17. (2021·全国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 (1) 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 (2) 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3. (3) 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