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新宁中学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1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22·山西)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 . 会农业种植 B .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 会制作陶器 D . 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 2. (2022·广东)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    )
    A . 骆宾王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李白
  • 3. (2022·成都)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 . 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 . 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 .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 . 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 4. (2022·牡丹)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维护国家主权 C . 推动经济发展 D . 加强文化交流
  • 5. (2022·常德) 1901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 .   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 . 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 . 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 . 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
  • 6. (2022·天河一模) 李鸿章曾说,中国只要有了“开花大炮”和轮船这两样东西,外国人就得停止侵略。曾国藩则说,借外国人的力量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只是解决了一时的危难,而学习外国人造船造炮,才能够收永远之利。他们认为(    )
    A . 洋务运动的唯一任务是发展军事工业 B . 学习西方技术有利于解决内忧外患 C . 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及其政治制度 D . 对内要恪守祖制对外则要坚决抵抗
  • 7. (2020八上·惠城期末) 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 . 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 . 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 . 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 . 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 8. (2022·韶关模拟) 蒋介石之妻宋美龄在1943年和1948年两度访问了美国,前一次被称为“征服之旅”,后一次被称为“屈辱之旅”。后一次访问时,杜鲁门说道:“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得到一些施舍的。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美国的这种变化折射出(   )
    A . 解放战争态势发生逆转 B . 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 C . 国民党与美国彻底决裂 D . 美国反共政策有所动摇
  • 9.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是( )
    A .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建设经济特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C . 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10. 如表为1978年以来中国部分科研项目概况。据此可知,这些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名称

    来源或寓意

    火星探测

    天问

    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

    出自古诗“复移小凳倚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

    量子通信卫星

    墨子号

    《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量子通信发展奠定基础。

    A . 技术领先于世界 B . 集中在航天领域 C . 推动各领域发展 D . 渗透了传统文化
  • 11. (2023九下·深圳开学考) 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曾记载,印度神话中梵天造了原人“普鲁沙”,“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成不同的种姓。后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补写进去的。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 )
    A . 强调职业世袭 B . 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释 C . 维护国王统治 D . 树立了婆罗门教的权威性
  • 12. 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法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 )
    A .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B . 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C . 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D . 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
  • 13. (2019·河南) “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 .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 . 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 .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 . 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 14. “在地狱里,他看到盗贼、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的教皇预留的位置。炼狱用来惩罚轻罪者。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以上描述反映了但丁( )
    A . 反对宗教,追求观世幸福 B . 信奉佛教,主张善恶有报 C . 传播福音,弘扬基督教义 D . 抨击教会,颂扬人的价值
  • 15. 下表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A . 新航路开辟的利弊 B . 殖民掠夺的罪恶 C . 世界各地密切联系 D . 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 16. 如表反映了( )                                                                                                                       

    1689年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同年国王和女王共同签署生效

    1694年

    议会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三年。

    1701年

    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非经议会两院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法官职务;国家一切法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1707年

    议会通过《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处领薪,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A . 君主立宪,议会对国王负责 B . 曲折发展,逐步确立共和政体 C . 王在法下,议会对国王负责 D . 议会至上,逐渐限制国王权利
  • 17. 用示意图来勾画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如图史实反映了( )

    A . 自由民主思想传播 B . 资本主义制度扩张 C .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 .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 18. (2023九下·深圳开学考) “你虽然拽住了我的头发,但是我踩住了你的脚,他虽然扭住了你的胳膊,但是你拧住了他的脖子”的复杂格局使得任何一个权力机构都不敢轻举妄动、任意妄为。材料说明( )
    A . 封建专制统治宣告结束 B . 中央和地方分享权力 C . 美国国家秩序混乱不堪 D . 分权与制衡得以贯彻
  • 19. 一位历史学家说: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主要是由于其在16~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据此可知( )
    A . 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 B .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C . 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 . 英国东印度公司掌握了贸易的垄断权
  • 20.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写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国际》。后来,作曲家为其谱曲,定名为《国际歌》。以下是《国际歌》中的一段歌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其中“我们自己”是指( )

    A . 无产阶级 B . 资产阶级 C . 地主阶级 D . 农民阶级
  • 21. (2021·河南模拟) 1787年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涉及4个没有参与叛乱的蓄奴州(即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和特拉华州)的奴隶解放问题,而且,《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仅给了奴隶人身自由,却没有给他们土地和选举权。上述材料说明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
    A .   具有正义性 B . 具有进步性 C . 具有多元性 D . 具有局限性
  • 22. (2019九上·随州期末) 19世纪70年代起,在日本过去认为是脏物的牛肉、牛奶开始被列为上等食品,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各地出现许多牛肉菜馆。“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上述变化表明日本( )
    A . 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 B . 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 C . 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 D . 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 23. 下列史实反映出( )                                                                                                                       

    1883年

    戴姆勒研制出第一台以汽油为燃料的汽油机

    1892年

    狄塞尔发明了以柴油为燃料的柴油机

    1893年

    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4轮汽车

    1908年

    福特公司生产出第一辆T型汽车

    A . 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B . 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C . 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 . 钢成为基本工业原料和汽车主要材料
  • 24. 一位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材料中的“他”是( )
    A . 巴尔扎克 B . 列夫托尔斯泰 C . 高尔基 D . 伏尔泰
  • 25.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联状况时说:“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生气,农产品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当时党提出‘学会做买卖’的口号。”苏(俄)联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 )
    A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 苏联模式的推行 C . 赫鲁晓夫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26. (2023·洛宁一模)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是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英雄人物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7. 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中国人民在东方抗击法西斯强国日本长达14年的时间,共有2100多万同胞牺牲。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担,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是苏联的损失。材料主要强调了( )
    A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B . 法西斯侵略集团最先在亚洲扩张 C . 中苏两国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D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
  • 28. 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 . 意味着美国对苏冷战正式开始 B . 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 C . 有利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D . 造成了两大集团对抗的世界格局
  • 29. 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圈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下列关于苏联被边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 B . 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 . 是苏联改革失误所致 D .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 30. (2020·成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等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全球相继被卷人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二战”后,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   )
    A . 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B . 积极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C . 纷纷建立完善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D . 大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学校历史社团开展“我和伟人共成长”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读伟人成长思民族未来】

    1893年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年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年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忆伟人论断寻革命道路】 

    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听伟人声音感使命担当】 

    1949年,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 (1)  从上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 (2)  为践行这一论断,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什么?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 (3)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请结合伟人成长历程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小论文。
  • 32.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发展彰显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定条件下,农奴可以获得自由,……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得到发展。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俄国

    约5900

    93%

    7%

    美国

    约2300

    87%

    13%

    材料三:美英中三国城市发展情况曲线图 

    材料四:今年 3月4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峰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主题为“从无穷潜力到繁荣发展”。最不发达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很多国家由此陷入了饥荒、穷困、无教育、无医疗、无就业且不断偿还债务的极端困境中,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富国每年拿5000亿资助穷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19世纪中期各国的城市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提出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建议。
  • 33. 战争与和平是永恒的话题,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摘编自《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进入 20世纪以后,人类这个整体便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以及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三: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习近平《开放合作命运与共》主旨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英、德两国分别组建两大军事集团,依据两位大臣的发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后如何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怎样的大国担当才是正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