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生物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10题

更新时间:2023-09-03 浏览次数:2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原题
  • 1. (2023·全国乙卷) 某种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主要是由花瓣中所含色素种类决定的,红色色素是由白色底物经两步连续的酶促反应形成的,第1步由酶1催化,第2步由酶2催化,其中酶1的合成由A基因控制,酶2的合成由B基因控制。现有甲、乙两个不同的白花纯合子,某研究小组分别取甲、乙的花瓣在缓冲液中研磨,得到了甲、乙花瓣的细胞研磨液,并用这些研磨液进行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探究白花性状是由A或B基因单独突变还是共同突变引起的

    ①取甲、乙的细胞研磨液在室温下静置后发现均无颜色变化。

    ②在室温下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变成红色。

    ③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先加热煮沸,冷却后再混合,混合液颜色无变化。

    实验二:确定甲和乙植株的基因型

    将甲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发现混合液变成了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具有的特性是(答出3点即可);煮沸会使细胞研磨液中的酶失去催化作用,其原因是高温破坏了酶的
    2. (2) 实验一②中,两种细胞研磨液混合后变成了红色,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 (3) 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推断甲的基因型是,乙的基因型是;若只将乙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甲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则混合液呈现的颜色是
二、基础
  • 2. (2021高三上·梅河口月考)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为一对相对性状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与圆粒豌豆DNA不同的是,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从而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而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
    1. (1) 上述这种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 (2) 若控制圆粒和皱粒的基因分别是A、a,则 A与a的本质区别是
    3. (3) 请根据上面的信息判断皱粒这种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 3. (2021高一下·茂名期末) 下图甲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图乙表示细胞内合成某种酶的一个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乙中①②③含有五碳糖的有(填序号)。决定丝氨酸(Ser)的密码子对应的DNA模板链上的三个碱基是。若Gly是该多肽的最后一个氨基酸,则该多肽的终止密码是
    2. (2) 图甲中最终形成的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3. (3) 图甲中基因1是通过控制控制人的性状的。若基因2不能表达,则人会患白化病,为什么?
  • 4. (2023高一下·吉林期末) 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植株中紫花:白花=1:1,若将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A和a的脱氧核苷酸数目(填“相同”“不相同”或“相同或不相同”),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定律。
    2. (2) 据图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 (3) 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三、提高
  • 5. (2023·乌鲁木齐模拟) 科学家研究发现黄瓜叶片和果实的苦味与体内葫芦素合成有关,这种苦味有助于黄瓜抵御病虫害但口感不好。B/b、D/d和T/t基因与葫芦素合成有关,B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葫芦素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在叶片细胞中,D基因存在时,B基因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在果实细胞中,T基因存在时,B基因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b、d和t基因无上述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B基因的表达需要经过过程。
    2. (2) 基因型为bbDdTt的黄瓜植株表现型为____。
      A . 叶片苦果实苦 B . 叶片苦果实不苦 C . 叶片不苦果实苦 D . 叶片不苦果实不苦
    3. (3) 为培育果实不苦的黄瓜,选择基因型为BbddTt的黄瓜植株自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其中果实不苦的黄瓜植株基因型有种。
    4. (4) 选择叶片苦果实苦(BbDdTt)和叶片不苦果实不苦(bbddtt)的黄瓜植株杂交,从后代中选择能抵御病虫害且口感又好的黄瓜植株,其表现型为
    5. (5) 进一步研究发现,基因型为BBddut的某黄瓜品种,在低温下,果实会恢复苦味,在干旱条件下,叶片会恢复苦味,这说明黄瓜的苦味性状是作用的结果。
  • 6. (2021高三下·龙岗月考)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既可发生自交,也可杂交。其籽粒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基因存在时,能合成酶Ⅰ;B基因存在时,酶Ⅱ的合成受到抑制。籽粒颜色的转化关系为:白色 黄色 紫色。研究发现纯合紫粒玉米的花粉完全败育,不具备受精能力,其它类型玉米的花粉正常。将杂合白粒玉米和纯合紫粒玉米进行间行种植,F1中收获得到的玉米共有三种类型:白粒、黄粒和紫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玉米籽粒颜色形成的例子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F1白粒玉米和紫粒玉米的基因型分别为
    2. (2) 从F1中随机选取一粒玉米,(填“能”或“不能”)通过颜色直接判断其母本是白粒玉米还是紫粒玉米,理由是。 
    3. (3) 请用F1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以验证A、a和B、b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

  • 7. (2022高一下·镇江期末) 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如图甲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个过程分别是。②过程所需的酶是,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图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填写图中的标号),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
    2. (2) 图乙所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类型是;据图甲、乙分析,你认为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率的基本思路是
  • 8. (2021高一下·凉山期末) 下图甲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图乙表示细胞内合成某种酶的一个阶段。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甲中基因1和基因2(填“可以”或“不可以”)存在同一细胞中。
    2. (2) 在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
    3. (3) 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
    4. (4) 图甲中过程b和图乙所示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最终形成的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5. (5) 图甲中基因1是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
  • 9. (2021高三上·洮南月考) 北方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中体色有灰色、黑色和褐色三种,由两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M、m和T、t控制。与体色形成有关物质的代谢过程如下图,其中基因M控制合成酶1,基因T控制合成酶2,基因t控制合成酶3。甲物质对细胞有害,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导致小鼠过早死亡,约有半数不能活到成年。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1. (1) 图示信息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性状。黑色鼠基因型有种,写出种群中灰色鼠的基因型:
    2. (2) 让两只基因型为MmTt的黑色鼠多次杂交,若M、m和T、t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成年后表现型及比例为 。若后代只有灰色鼠和黑色鼠,且成年后两者的比例为1∶6,则M、m和T、t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在下图中画出此种情况下两个亲本鼠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竖线表示染色体,可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并标明基因),并写出子代成年鼠的基因型及比例

  • 10. (2022高一下·郑州期末) 我国科研人员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原材料,培育出了更加可口的“甜糯玉米”。玉米的非甜与甜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甜玉米基因型为aa,籽粒中不能合成淀粉。非糯与糯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糯玉米基因型为bb,籽粒中支链淀粉含量高。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请回答问题:
    1. (1) aabb型玉米籽粒表现为甜非糯,其不表现糯性的原因是
    2. (2) 研究人员用甜玉米(aaBB)与糯玉米(AAbb)杂交,获得F1;F1自交,F2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这种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挑出F2中糯性籽粒,将其栽培并自交,其中基因型为的植株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该基因型在糯性籽粒中所占比例为,其自交果穗上将出现糯性和非糯性(甜粒)两种籽粒,将非糯性籽粒(甜粒)挑选出来,即为aabb个体。
    3. (3) 将aabb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子一代在农田中大规模栽培,其自交所结果穗上糯粒与甜粒的数量比是,令果穗口感更好。
    4. (4) 玉米籽粒的甜与非甜、糯与非糯都与相关基因合成的淀粉酶有关,由此可以看出基因是,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四、培优
  • 11. (2022高三下·哈尔滨开学考) 半个世纪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的“酸生长假说”,至今这一假说仍在不断发展。研究发现,胚芽鞘切段在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加入生长素后大约 10 分钟,就可观察到胚芽鞘切段快速生长。科学家提出“酸生长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即生长素促进细胞膜上H+-ATP 酶(质子泵)的活性,将 H +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
    1. (1) 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表现为
    2. (2) 科学家用生长素诱导玉米胚芽鞘的生长,得到图 1 所示结果。该结果是否可作为支持“酸生长假说”的证据?请作出判断并写出判断依据。

      判断结果:(填“是”或“否”),依据为:

    3. (3) 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 H + -ATP 酶的机制,研究者分别测定野生型、K 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 F 蛋白基因敲除型(F-)拟南芥植株的下胚轴细胞壁 pH 和生长速率,结果如图 2。

      说明:C(ads)为吸附性活性炭,E 表示方框中物质的总能量(单位:kJ),TS 表示过渡态。依据研究结果,在下图的标号处填写恰当内容,完善下面的生长素作用机制模型。

  • 12. (2017高一下·资阳期末) 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缺乏酶1,摄入酒精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摄入酒精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填“常”或“性”)染色体上.
    2. (2) 在此猕猴群中,A基因是由a基因突变而成的,其本质是a基因的DNA分子中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3. (3) 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

      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

      Ⅲ、若子代全为“不醉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

  • 13. (2021高三上·靖远开学考) 某动物品系的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体色与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D、d和 E、e有关,且基因型为DD的胚胎死亡,基因型为E_Dd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E_dd 的个体表现为灰色,基因型为eeDd或eedd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动物品系中,与体色相关的基因型有种,基因型与体色的关系体现出等位基因数与性状的对应关系是
    2. (2) 黑色个体甲与白色个体乙多次交配,所得F1中黑色个体:灰色个体:白色个体粉2 : 1: 0 ,为进一步探究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选择F1中的一对黑色雌雄个体多次交配得到F2 ,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F1交配得到F2的过程,并根据遗传图解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基因连锁个体的基因型表示方式类如“AB//ab”,基因连锁情况图解只画出一种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