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生物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6题

更新时间:2023-09-03 浏览次数:13 类型:二轮复习
一、原题
  • 1. (2023·全国乙卷) 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 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 . 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 . 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 . 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二、基础
  • 2. (2021·哈尔滨模拟)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 , 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
    A . 1/4 B . 1/6 C . 3/8 D . 1/16
  • 3. (2023高一下·蚌埠月考) 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玉米杂交,F1全为高茎常态叶,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株,矮茎皱形叶81株,高茎皱形叶19株,矮茎常态叶17株。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②常态叶与皱形叶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
  • 4. (2019高三上·双流月考) 某二倍体植物有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且均各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高茎红花亲本,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1:3: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现象 C . 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植株(或受精卵)致死现象 D . 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占1/3
  • 5.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牵牛花的开红花(A)对开白花(a)为显性,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牵牛花植株M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的表型之比为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是3∶3∶1∶1,那么M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为(    )
    A . Aabb红花窄叶 B . AAbb红花窄叶 C . AaBb红花宽叶 D . aaBb白花宽叶
  • 6. (2022高一下·湖州期中)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
    A .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B . 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C . 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 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
  • 7. (2021高三上·重庆月考) 番茄的花色有红色(A)和白色(a)之分,叶形有宽叶(b)和窄叶(B)之分,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让一株番茄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6:3:2:1。若再让F1中的红色窄叶随机传粉得到F2 , 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 . 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9:4:2:1 B . 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16:4:2:1 C . 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9:3:3:1 D . 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16:8:2:1
  • 8. (2021高一下·合肥期末) 高等植物剪秋罗是雌雄异株,其性别由X、Y性染色体决定。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现在用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杂交,则子代表现性及比例为(   )
    A . 1/4为宽叶雄株,1/4为宽叶雌株,1/4为窄叶雄株,1/4为窄叶雌株 B . 1/2为宽叶雄株,1/2为窄叶雌株 C . 1/2为宽叶雄株,1/2为宽叶雌株 D . 1/2为宽叶雄株,1/2为窄叶雄株
  • 9. (2019·武邑模拟) 番茄花色和叶片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B . 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C . 亲本红色窄叶植株测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4 D . 亲本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 10. (2021高三上·白山期末)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红花与白花(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为一对相对性状,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性状。下表中是该植物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红花高茎

    红花矮茎

    白花高茎

    白花矮茎

    红花高茎×白花矮茎

    200

    198

    0

    205

    红花矮茎×红花高茎

    197

    309

    0

    104

    A . 根据乙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 . 甲组亲本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 . 在乙组F1的红花矮茎植株中,杂合子大约有206株 D . 用甲组亲本中的红花高茎植株自交,可验证含基因aB的雄配子不育
  • 11. (2021高一下·广东期中) 某自花传粉的植物,茎有高茎(D)和矮茎(d)、紫茎(B)和绿茎(b)两对相对性状。现用两纯合品种杂交,所得F1再自交,F2中高紫茎∶高绿茎∶矮紫茎∶矮绿茎=7∶1∶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茎的高矮和紫绿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 两纯合亲本的性状为高紫茎、矮绿茎或高绿茎、矮紫茎 C . 出现F2的性状分离比是因为F1产生的某种雄(或雌)配子致死 D . 若让F2中的高绿茎植株自交,其后代出现高绿茎的概率为1/2
  • 12. (2021高三下·湖北月考) 牵牛花自交的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是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 亲本产生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不育 C . F1高茎红花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4/7 D . F1中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测交后代可能无矮茎红花
三、提高
  • 13. (2021·哈尔滨模拟) 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B . 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C . 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D . 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 14. (2020·温州模拟)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红花与白花、宽叶与窄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存在某种隐性基因导致花粉致死现象。将表现型相同的亲本杂交得到F1 , F1随机授粉得到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红花宽叶

    红花窄叶

    白花宽叶

    白花窄叶

    雌性

    30/96

    0

    2/96

    0

    雄性

    45/96

    15/96

    3/96

    1/9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 B . 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C . F2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宽叶♂:窄叶♂:宽叶♀:窄叶♀=7:1:7:1 D . F2红花雌株与红花雄株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红花♀:白花♀=24:1:24:1
  • 15. (2020·包头模拟)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用两种纯合玉米杂交得F1 , F1自交得到F2 , 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花高茎∶紫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27∶9∶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 . F2中的所有白色植株随机受粉,得到的F3中紫花植株占8/49 C . F2中紫花高茎个体的基因型有9种 D . 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不可能是白花高茎和白花矮茎
  • 16. (2020高一下·西安月考) 已知豌豆的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不会出现(    )

     

    A . 27种基因型,8种表现型 B . 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 . 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 . 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 17. (2021·黑龙江模拟) 某种植物的表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 , F2有4种表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根据杂交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高茎和矮茎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 B . F2中高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 C . F2中矮茎白花的基因型种类比矮茎紫花的基因型种类多 D . 若用F1进行测交,则后代4种表型的比例为1∶1∶1∶1
  • 18. (2019·沈阳模拟) 某二倍体植物的株高受A—a、B—b、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种显性基因均存在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否则为矮茎。现有一株杂合的高茎植株M和纯合的矮茎植株N,其中植株M的体细胞内有一条染色体(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并且含有该异常染色体的配子不能受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株M的体细胞内部分核基因不成对存在 B . 植株M自交,子代可能全部是矮茎植株 C . 植株M与N杂交,子代可能全部是矮茎植株 D . 植株M自交,子代不可能全部是高茎植株
  • 19. (2020·长治模拟) 金鱼草中红花宽叶与白花窄叶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中有10株红花宽叶,20株红花中等叶,10 株红花窄叶,20 株粉红花宽叶,40 株粉红花中等叶,20株粉红花窄叶,10株白花宽叶,20 株白花中等叶以及10株白花窄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F2 中属于纯合体的是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 C . 若亲本为纯合的红花窄叶和白花宽叶,F2也可得到与上述相同的结果 D . F2 中红花中等叶与粉红花窄叶杂交,F3中白花中等叶占1/4
四、培优
  • 20. (2022·湛江模拟) 某水生观赏植物的叶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类型,其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类型。现让两个纯种的普通叶黑色种子(甲)植株和枫形叶白色种子(乙)植株杂交得F1 , 再让F1自交得F2 , F2的表现类型及比例为普通叶黑色种子:枫形叶黑色种子:普通叶白色种子:枫形叶白色种子=27∶21∶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杂交实验F2表现类型及比例推测,控制该植株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只有三对,且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 通过分析可知,该观赏植物的叶形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 . 若将F1与乙植株杂交,则所得子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应为普通叶黑色种子∶枫形叶黑色种子∶普通叶白色种子∶枫形叶白色种子=1∶1∶1∶1 D . 若让F2中的枫形叶黑色种子长成的植株相互杂交,则其子代中不可能出现普通叶黑色种子
  • 21. (2020·大同模拟) 氰酸是野生型三叶草产生的一种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化学物质。用两株偶然得到的无法产生氰酸的三叶草植株(突变株1和突变株2)及野生型三叶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 得到如表结果:

    杂交

    F1表型

    F2表型

    突变株1×野生型

    有氰酸

    753有氰酸,247无氰酸

    突变株2×野生型

    无氰酸

    1342无氰酸,452有氰酸

    突变株1×突变株2

    无氰酸

    1180无氰酸,270有氰酸

    已知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与氰酸合成有关的两对等位基因中的某一对对另一对存在抑制效应,所有植株均种植在同一自然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变株1的产生是因为体内与氰酸合成有关的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是纯合子 B . 长时间来看,突变株1与突变株2杂交后代形成的种群中无氰酸个体将占大多数 C . 突变株2的产生是因为与抑制效应有关的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基因型为AABB D . 若突变株1与野生型杂交组的F2中B的基因频率为50.2%,则有氰酸植株中纯合子占1/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