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5节 科学探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效课堂”1.5 科学探究(提升版)--2023-2024...

更新时间:2023-09-01 浏览次数: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2七上·余姚竞赛) 秋天是吃螃蟹的最好季节,我们在购买螃蟹时,往往看蟹壳、肚脐和螯足来挑选优质的螃蟹,这里“看蟹壳、肚脐和螯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 得出结论
  • 2. (2022七上·桐乡期中) 小科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错误的是(      )
    A .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 .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 . 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 . 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
  • 3. (2022七上·瑞安期中) 小海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形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力的大小,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 . 撕开多种不同“锯齿”状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 . 多位同学在包装袋任意位置撕开,交流比较用力的大小 C . 先后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D . 多位同学分别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 4. (2022七上·浦江月考) 如图所示为王鑫同学在用10×目镜和15×的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为了进一步观察细胞内的结构,他将物镜换成了45×的,在不动玻片的情况下,他将会看到几个细胞( )

    A . 3个 B . 5个 C . 6个 D . 54个
  • 5. (2022七上·浦江月考)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 6. (2022七上·海曙月考) 小宁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 .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 .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 7. (2022七上·义乌月考) 下雪天,当路面出现积雪时,环卫工人会往雪上撒盐或沙。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为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增大汽车与地面的摩擦;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加速冰雪的熔化。就上面这些同学的观点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或猜想 C .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 检验与评价
  • 8. 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定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做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为了弄清科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和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假定这些因素不变,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实验中,某校科学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

    30 ℃

    20 ℃

    A .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 .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 .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 9. (2017七上·海宁月考) 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 . 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 . 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 .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 . 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 10. (2021七上·杭州期中) 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小陈同学发现家里有一支安耐晒防晒乳,暑假计划自己一家和叔叔一家两家人去海南三亚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实验,检测它的防晒效果。下列方案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 . 叔叔的一只手背上涂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B . 姐姐第一天手背上涂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 C . 妈妈手背上涂防晒霜,爸爸不涂,一天后比较爸 爸和妈妈手背灼伤的程度。 D . 小陈手心上涂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和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二、填空题
  • 11. (2022七上·鄞州期末) 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实验时,人们常用模型或模仿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1. (1) 如图甲,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解释海面.上远航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填“先”或“后”)消失。
    2. (2) 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地壳运动中的板块(填“碰撞”或“张裂”)现象。实验中水流模拟的岩浆,主要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地幔中,图丙中表示地幔的是。(填序号)
  • 12. (2021七上·江北期末) 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施如下探究。
    1. (1) 作出假设: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2. (2) 制定并实施计划:饲养1条金鱼,用7个同样的鱼缸,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然后依次将该金鱼放置在不同水温的鱼缸内,10分钟后数其每分钟鳃盖张合的次数,连数3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下:

      水温(℃)

      5

      10

      15

      20

      25

      30

      35

      鳃盖张合次数(次/分)

      10

      40

      60

      110

      150

      180

      200

      得出结论:

    3. (3) 评价实验方案: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请指出:
    4. (4) 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将金鱼带回家喂养,下图中最适合金鱼生活的环境是

  • 13.

    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③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④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⑥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 14. (2021七上·青田期末) 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不能

    1. (1) 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的关系;   
    2. (2) 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3. (3) 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4. (4)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A . 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 . 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 . 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 15.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 (1) 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
    2. (2)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
    3. (3) 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2七上·金东月考) 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⑴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 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的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⑵提出假设。

    ⑶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⑷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⑸得出结论。

    1. (1) 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最为恰当的是____
      A . 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 . 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 . 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 . 青霉菌可能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 (2) 结论是
    3. (3) 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 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实验,其实验方法是。若实验结果为,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 17. (2023七上·宁海期末)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某兴趣小组产生了疑问:霉菌的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于是他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 (1) 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在A、B组的对照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的C组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4. (4) 结合以上实验,可得出适宜霉菌的生长环境为
  • 18. (2022七上·义乌期中) 人的指甲是不断生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小彬对此提出假设:“指 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 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中1所示B处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 (1) 如果小彬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 到图中A、B 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 “缩短”)。
    2. (2) 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小科设 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 2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 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 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小彬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 。 (下半部分或上半 部分)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 部位(“AC”“AB”或“BC”)。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