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7:细胞的增值、分化、衰老与凋...

更新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108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山东) 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 B .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 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D . 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rDNA的转录
  • 2. (2023·湖北)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学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5

    6

    3

    2

    6

    22

    5

    6

    3

    3

    5

    22

    5

    6

    3

    2

    6

    22

    7

    6

    3

    2

    5

    23

    7

    7

    3

    2

    6

    25

    A . 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 B . 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 C . 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 D . 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
  • 3. (2023·浙江) 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B . 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 C . 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 D . 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 4. (2023·广东) 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A . 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 B . 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 C . 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 D . 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 5. (2023·湖北) 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 B . 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C . 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 D . 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
  • 6. (2023·浙江) 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 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 . 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 . 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7. (2023·海南) 某团队通过多代细胞培养,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Y染色体去除,获得XO胚胎干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处理,使之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营养供应充足时,传代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不会发生接触抑制 B . 获得XO胚胎干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 . XO胚胎干细胞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 D . 若某濒危哺乳动物仅存雄性个体,可用该法获得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用于繁育
  • 8. (2023·海南) 根边缘细胞是从植物根冠上游离下来的一类特殊细胞,可合成并向胞外分泌多种物质形成黏胶层。用DNA酶或蛋白酶处理黏胶层会使其厚度变薄。将物质A加入某植物的根边缘细胞悬液中,发现根边缘细胞的黏胶层加厚,细胞出现自噬和凋亡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边缘细胞黏胶层中含有DNA和蛋白质 B . 物质A可导致根边缘细胞合成胞外物质增多 C . 根边缘细胞通过自噬可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D . 物质A引起的根边缘细胞凋亡,是该植物在胚发育时期基因表达的结果
  • 9. (2023·天津) 在肌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肌肉细胞需要释放一种蛋白质,其进入肌神经细胞后,促进其发育以及与肌肉细胞的联系;如果不能得到这种蛋白质,肌神经细胞会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种蛋白质是一种神经递质 B . 肌神经细胞可以与肌肉细胞形成突触 C . 凋亡是细胞自主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 D . 蛋白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肌神经细胞凋亡
  • 10. (2023·山东) 研究发现,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细胞内蛋白酶L在无酶活性时作为支架蛋白参与形成特定的复合体,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导致该细胞炎症性坏死,病原体被释放,该过程属于细胞焦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蝌蚪尾的消失不是通过细胞焦亡实现的 B . 敲除编码蛋白酶L的基因不影响细胞焦亡 C . 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由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D . 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刺激该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11. (2023·湖南) 基因Bax和Bcl-2 分别促进和抑制细胞凋亡。研究人员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TRPM7基因表达,研究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受遗传信息的调控 B . TRPM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Bax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C . TRPM7基因可能通过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D . 可通过特异性促进癌细胞中TRPM7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相关癌症
  • 12. (2023·浙江) 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方式修复,机制如图所示。着色性干皮症(XP)患者的NER酶系统存在缺陷,受阳光照射后,皮肤出现炎症等症状。患者幼年发病,20岁后开始发展成皮肤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修复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 . 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以5'到3'的方向进行 C . 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后进行修复,对细胞最有利 D . 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                                                            
  • 13. (2023·广东) 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eDNMTI(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B . 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C . 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 D . 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
  • 14. (2023·浙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纺锤丝由微管构成,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解聚。紫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1. (1) 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之一,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A . 氨基酸 B . 核苷酸 C . 脂肪酸 D . 葡萄糖
    2. (2) 培养癌细胞时加入一定量的紫杉醇,下列过程受影响最大的是(   )
      A . 染色质复制 B . 染色质凝缩为染色体 C . 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 . 染色体解聚为染色质
二、非选择题
  • 15. (2023·新课标卷)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物质准备过程主要包括
    2. (2) 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
    3. (3) 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答出Ⅰ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答出2点即可).
  • 16. (2023·北京)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调控植物细胞活性氧产生机制的新发现

    能量代谢本质上是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叶绿体内氧化还原稳态的维持对叶绿体行使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在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会有活性氧产生,活性氧可以调控细胞代谢,并与细胞凋亡有关。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拟南芥突变体m(M基因突变为m基因),在受到长时间连续光照时,植株会出现因细胞凋亡而引起的叶片黄斑等表型。M基因编码叶绿体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m中M酶活性下降,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

    为探究M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凋亡的原因,研究人员以诱变剂处理突变体m,筛选不表现细胞凋亡,但仍保留m基因的突变株。通过对所获一系列突变体的详细解析,发现叶绿体中pMDH酶、线粒体中mMDH酶和线粒体内膜复合物I(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等均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由此揭示出一条活性氧产生的新途径(如图):A酸作为叶绿体中氧化还原平衡的调节物质,从叶绿体经细胞质基质进入到线粒体中,在mMDH酶的作用下产生NADH([H])和B酸,NADH被氧化会产生活性氧。活性氧超过一定水平后引发细胞凋亡。

    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从拟南芥突变体m入手,揭示出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存在着一条A酸-B酸循环途径。对A酸-B酸循环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探索植物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生长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1. (1) 叶绿体通过作用将CO2转化为糖。从文中可知,叶绿体也可以合成脂肪的组分
    2. (2) 结合文中图示分析,M基因突变为m后,植株在长时间光照条件下出现细胞凋亡的原因是:,A酸转运到线粒体,最终导致产生过量活性氧并诱发细胞凋亡。
    3. (3) 请将下列各项的序号排序,以呈现本文中科学家解析“M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思路:

      ①确定相应蛋白的细胞定位和功能

      ②用诱变剂处理突变体m

      ③鉴定相关基因

      ④筛选保留m基因但不表现凋亡的突变株

    4. (4) 本文拓展了高中教材中关于细胞器间协调配合的内容,请从细胞器间协作以维持稳态与平衡的角度加以概括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