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英才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1-08 浏览次数:1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strong>
  • 1. (2022·荆州) 下列疫情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酒精消毒 B . 开窗通风 C . 佩戴口罩 D . 测量体温
  • 2.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一定量液体 B . 称取一定量固体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给液体加热
  • 3.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A . 氢气和氧气──观察颜色 B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 C . N2和CO2──澄清石灰水 D .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 4. (2018·葫芦岛) 对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 硫粉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 镁条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5.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情况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是

    A .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B .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C . 排水集气法 D . 无法确定
  •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硬水 B . 双氧水 C . 洁净的空气 D . 冰水混合物
  • 7.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 B .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 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D .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 8.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农家肥料的腐熟 B . 酒的酿造 C . 蜡烛燃烧 D . 食物腐烂
  • 9.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 B . 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C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性质和质量不改变 D . 二氧化锰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唯一催化剂
  • 10. (2020九上·景县期末)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先后次序正确的:(    )
    A . 组装仪器:先固定试管,再放酒精灯 B . 气密性检查:先手握试管,再将导气管放入水中 C . 排水法收集:先将导气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口,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D . 停止加热:先从水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 11. 以下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 .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 .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 .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 12. 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 13. 阅读下列逻辑关系图,下列化学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与单质属于交叉关系 B .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 .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D .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 14. (2020九上·汉川期末)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填空题</strong>
  • 15. 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铝;Ca

  • 16. 选择氧气、氮气、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填空。
    1.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2. (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3. (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4. (4) 使饼干变松软的是
  • 17.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1) 实验室用纯净物制取氧气:
    2. (2) 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反应:
    3. (3) 红磷燃烧:
  • 18.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量取8mL水,应选用的量筒(选10mL或50mL或100mL)。
    2. (2)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3. (3)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要放少量水,目的是
    4. (4) 用托盘天平称取6.6g食盐固体,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
  • 19.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金属汞的构成粒子是

三、推断题</strong>
  • 20. 推断题

    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H是一种常见液体,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A为
    2. (2) 若反应②的条件是加热,则②的文字表达式为;若F常温下为液体,则E为;②的反应类型为反应。
    3. (3) 反应③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四、实验题</strong>
  • 2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3. (3)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的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不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 22.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 (1) 取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观察到酚酞变红,该实验的目的
    2. (2) 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乙),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这一现象说明,B烧杯的作用是
    3. (3) 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丙)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
    4. (4) 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同时还可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