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 /6.1 芣苢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芣苢》《插秧...

更新时间:2024-04-14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训练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芣苢(fú yǐ) 兜(móu) 之(duō) B . (shā)    之(xié)    之(luō) C . 餐(zhāo)    (shǐ)未匝    之(jié) D . (xiǎ)       衣(suō)     袅袅(niǎo)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言采之     薄:轻轻地。 B . 薄言之  有:取得,获得。 C . 笠是兜鍪蓑是甲  兜鍪: 古代打仗时戴的头盔。 D . 朝餐歇半霎  渠: 他。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唐人的古诗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增强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体裁上也有明显改进。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    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样的句子,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念起来则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唐代诗人从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增强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B . 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力,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C . 唐代诗人从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力,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D . 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观察 泾渭分明 发扬蹈厉 轻重缓急 B . 观察 大相径庭 厉兵秣马 抑扬顿挫 C . 体察 泾渭分明 厉兵秣马 轻重缓急 D . 体察 大相径庭 发扬蹈厉 抑扬顿挫
    3. (3)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B . 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C .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的缘故。 D .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的缘故。
二、课内细读
  • 4. 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③有:取得、获得。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⑥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B .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 . 本诗综合运用诗经赋、比、兴手法,在极短的篇章里营造了极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D . 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2. (2)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 (3)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三、课外拓展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1. (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 (2)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诗句。
  • 6. 阅读《采薇》,回答问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1. (1) 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
    2. (2) 诗歌前三章都用“采薇采薇”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请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 7.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 (1) 该诗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 (2) “行迈靡靡”一句中的“靡靡”跟成语“靡靡之音”中的“靡靡”,意思是否一样?如果一样都是说明什么意思?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哪里?
    3.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现在人们在何种场合经常引用?
  • 8.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 ①关关:拟声词,指鸟叫声。②雎鸠:一种水鸟。③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④逑:配偶。⑤荇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花,黄色,嫩叶可食用。⑥流:求。⑦寤:睡醒。⑧寐:睡着。⑨思:语气助词。⑩服:思念。⑪悠:忧思的样子。⑫辗转:转动。⑬反侧:翻来覆去。⑭友:亲爱。⑮芼:选择。⑯乐:欢迎。

    1. (1) 试摘录诗中古今意义相同的5个词语。
    2. (2) 加点字与“钟鼓乐之”的“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琴瑟友之 ②女也不爽 ③匪我愆期

      ④雨雪霏霏 ⑤寤寐求之 ⑥老使我怨

      ⑦言既遂矣 ⑧飞沙走石 ⑨投桃报李

      ⑩一鸣惊人

      A . ①⑧⑩ B . ②③⑥ C . ④⑦⑨ D . ①⑤⑩
    3. (3) 有人认为雎鸠本是凶猛之鸟,《关雎》乃是以雎鸠之求鱼以象征男子求爱的。而汉儒却视其为贞鸟,并释“关关雎鸠”为雌雄和鸣,以喻夫妻和谐。这种解释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请略述你的看法。
    4. (4) 有位同学将此诗作了翻译,其中前两章译文如下,请你评说翻译得如何。

      水鸟应和关关唱,双双在那沙洲上。苗条美丽好姑娘,我的高尚好对象。

      长短错杂青荇菜,伸手左右把它采。苗条美丽好姑娘,入梦醒来都在想。

  • 9.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材料三

    田 上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1. (1) 下列对以上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成大的诗中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B . 陶渊明的诗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C . 崔道融的诗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 D . 这三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体裁有绝句,有律诗,属于近体诗。
    2. (2) 这三首诗都是写劳动的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