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宜城市2023年中考历史适应性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客观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二、非选择题(主观题) (6题,共45分)
  • 16. 【民族关系】

    材料一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中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两例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3. (3) 抗日战争胜利不仅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也使被日本侵占多年的什么地方又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4. (4) 党的二十大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悟?
  • 17.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源远流长 】

    材料一  战国时期, 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博大精深】

    材料二  中国....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 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一-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 中西交融】

    材料三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学术繁荣的局面”指什么?当中的哪一种药方更对症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社会形势?
    2. (2) 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事件的性质?
    4. (4)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中国的文艺复兴”对应的历史事件。
    5. (5) 20世纪,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思想理论成果?
  • 18. (2023·宜城一模) 【探索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含有两层意思。一就阶级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摘编自部编版教学参考书

    材料四: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为了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两面大旗,深刻地影响和激励着“五四”一代及此后数代的中国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1935年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这场“自强运动”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民国初年“社会的黑暗”的史实。指出“两面大旗”是什么?
    5. (5) 材料五中空白应该填什么内容?
    6.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 19. (2023·宜城一模) 【革命历程】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努力,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材料一: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材料二: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事件性质。有人说:“‘五四’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用一句话概括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事件的历史影响?其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
    3. (3) 与材料三事件有关的是哪一节日?
    4. (4)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艰难历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20. 【革命、改革】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 (1) 依据材料一中左面示意图答出当时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右面目录中《第二章1862年,永获自由》涉及的是哪一 历史文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导言 决定我们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一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日本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一种方式。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该事件的性质。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们产生的共同历史作用及对我们的启示。
  • 21. 【科技革命】

    材料一: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机、 收录机、VCD、DVD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请回答:

    1. (1) 列举工业革命中“动力的革命”和“运输的革命”的成就各-一例,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 (3) “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请分别以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革命为例加以说明,并就“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谈读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