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43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阅读理解
  • 1.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题。

    咸菜茨菇汤

        ㅤㅤ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ㅤㅤ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ㅤㅤ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

        ㅤㅤ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ㅤㅤ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20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吃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ㅤㅤ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ㅤㅤ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ㅤㅤ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ㅤㅤ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ㅤㅤ    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ㅤㅤ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ㅤㅤ    我想念家乡的雪。

    (选自《汪曾祺全集卷四•故乡的食物》)

    1. (1) 将语句“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插入短文中成为过渡段,正确的位置应该是 ( )
      A . 第2自然段前面 B . 第5自然段前面 C . 第11自然段前面
    2. (2) 短文围绕着咸菜茨菇汤,顺着一条 主线写出了“我”对咸菜茨菇汤情感的变化:→离家多年并不想念→
    3. (3) 分析“我”离家多年并不想念咸菜茨菇汤的原因,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咸菜很咸很酸,没有吃惯的人,不容易引起食欲。 B . 茨菇有一种苦味,而且有一年“我”吃得太多了。 C . 生活逐渐富裕,辗转流离中,不缺少食物且没有机会吃到。
    4. (4) 短文的标题是“咸菜茨菇汤”,最后一段却写“我想念家乡的雪”,你觉得这样写偏题了吗?为什么?
  • 2.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题。

    中国早餐

    ㅤㅤ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ㅤㅤ    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要简单快捷。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绿豆面煎饼是煎饼果子正宗的第一个标签,如果还是石磨的,那就更好了。绿豆面展开一个美妙的圆形,薄匀不破,鸡蛋保证营养。很多天津人相比果子,更喜欢夹果篦,是因为果篦很脆,放在热煎饼里不会变绵,酥脆口感能够坚持更长时间。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三分钟。

    ㅤㅤ    中国早餐,味道至关重要。一碗香气扑鼻的小面下肚,重庆人才真正醒来。苏州面味道来自于汤,清而不腻。细面是苏式面的精髓,装碗不脱水、不泼汤。夏季的大肉面,浇头是一块白嫩肥美的焖肉,白糟粒粒,面汤鲜滑。

        ㅤㅤ武汉人把吃早饭叫“过早”。口味偏好咸鲜,面窝、三鲜豆皮都是广受推崇的早点。而碱面作的热干面,才最代表这个城市的气质。水煮,伴麻油晾干,芝麻酱必须调配得稠而不懈,这样才能均匀全面的附着在面上。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付出足够的腕力和持久的耐心。

    ㅤㅤ    不是所有的早餐都以快取胜。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早晨7点,位于老城区的酒家门前,站满等候开门的人,而点心师傅已经忙碌了整整三个小时。一样样精致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广东早茶丰富而奢侈,茶只是借口,更重要是点心、菜肴、粥品。每个回头客都有自己心仪的座位。一边喝茶,一边慢慢地聊着,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ㅤㅤ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然而关于美食每个人都有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嗜荤茹素,快食慢餐,都有各自的理由,今天空前丰盛的食物和前所未有的困境并存,如果到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或许会这样告诫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1. (1) 现代城市里的早餐,一般都简单快捷。以下哪几种早餐符合“简单快捷”这个特点?( )(多选题)
      A . 天津煎饼果子 B . 重庆小面 C . 武汉热干面 D . 广东早茶
    2. (2) 与天津人吃煎饼果子相比,广东人喝早茶太讲究了。广东早茶的“讲究”主要表现在:。(简要梳理)
    3. (3) 短文最后一段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请选出最合理的一项 ( )
      A . 人类追求美食和美味,是一种自然的本能。 B . 人们追求美味,荤素快慢,可以各随其便,各有理由。 C . 人生是短暂的,不管是追求美食,或是其他,都应该懂得知足,有所节制。
  • 3. “快乐读书吧”阅读。

    ㅤㅤ小语同学在阅读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将两本书对比着阅读,梳理了故事情节,画了情节图。在阅读分享时,小语故意设置了悬疑,想考考同学们。你能发现吗?请完成下面的两个阅读任务。

    ㅤㅤ【情节梳理一】被困在荒岛上,如何填饱肚子让自己活下来,是求生的第一关键问题,鲁滨逊总是带着枪觅食,及时把捕获的东西加以处理、晒干、收藏或是烹煮,作为他的食物。有计划地种植水稻和小麦,储存足够的粮食。甚至利用仅有的材料,做出了面包。他还会把抓到的猎物圈养起来。为防备野人,不断地加固居所,转移羊群,为无法预测不着边际的未来做好各种准备。

    ㅤㅤ【情节梳理二】一天晚上,汤姆和哈克准备去干那桩冒险的事情,也就是寻找印江•乔埃的巢穴,他们冒着危险找了很久。后来,汤姆和哈克在洞里迷路了。被困在洞里,充分显示了汤姆自救的智慧:轻轻地走,听到滴水的声音就找到了泉水;把野餐时留下来的蛋糕分成几份控制着吃;在食物和照明都不充足的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水喝,以便能够生存下来。三天三夜以后,才被几个划着小艇的人带出山洞,并被他们送回了家。汤姆见到法官,说他们没有找到印江•乔埃。

    1. (1) 任务一:挑战“情节梳理”。两段“情节梳理”分别对应的书目是:《》《》;对应“图二”的“情节梳理二”中有三处错误(主要人物、故事经过、故事结果),第一处:;第二处:不是划小艇的人把他们救出山洞,而是汤姆自己发现了一个出口;第三处:
    2. (2) 任务二:讨论“冒险精神”。下面各项关于“冒险”的说法,与《鲁滨逊漂流记》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 满怀着梦想,瞒着父母,一次次出海航线,从未停止冒险的脚步。 B . 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梦想着成为一名“海盗”,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最终实现了梦想。 C . 生活富裕安定,衣食无忧,不满足过安逸的生活和平淡的人生,热切地向往新世界,冒险去实现遨游四海的梦想。 D . 遭遇海盗,被迫为奴,想办法逃脱后成为了一名庄园主,却再次冒险出海远航追求新目标。
  • 4. 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或按提示填空。

    ①春种 ,秋收万颗子。(李绅)

    ②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 。(辛弃疾)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④春城无处不飞花,东风御柳斜。(韩翃)

    ⑤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 不应人。(胡令能)

    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 时。(苏轼)

    ⑦“人间有味是清欢”,古人的生活,无论是哪种日子,都特别重视“食之有味”。以上诗句补充的部分,能让人们“食用”的有:。(按顺序依次写词语)

  • 5. 古诗词阅读。

    [甲]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乙]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 (1) 两首诗都写了美食,甲诗中的美食是 ,爱好这种美食的不是渔者,而是 ,乙诗中的美食是 
    2. (2) 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发感情。乙诗通过妃子看见荔枝的嫣然一笑,与专使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扬起的一团烟尘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皇宫骄奢生活的不满。甲诗通过,与 进行对比,表达了 
  • 6. 文言文阅读。

    豆腐

        ㅤㅤ一人留客饭 , 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 , 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择鱼肉大啖。客问曰: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答道:“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节选自《笑林》)

    ㅤㅤ【注释】①饭:吃饭。②异日:有一天。③客记其食性所好:朋友记住了他特别喜爱豆腐的特点。④和(huò):掺和。⑤大啖(dàn):形容大口吃的样子。⑥尝:曾经。

    1. (1) “自言”的“言”意思是说。短文中像“言”这样表示说的词语,还有:
    2. (2) 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 B . 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 C . 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
    3. (3) 短文中这位“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的人,你觉得可以怎样评价他呢?判断下面说法正误。

      ①很喜欢吃豆腐,把豆腐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

      ②很小气,就用豆腐这一种菜来招待朋友。

      ③口是心非,说出来的话前后矛盾。

      ④贪吃又虚伪,言行不一致,还喜欢自圆其说。

  • 7. 语文综合实践。

        ㅤㅤ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yīn dì zhì yí ____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  )。中国人获取食物的(  )无处不在,从肥沃的冲积平原到fù ráo____的江河湖泊,从严寒荒芜的高原到gāo lóu lín lì____的都市,哪里有绿色的生机,哪里就有天与人的和谐。不同dì yù ____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  )和对上天的(  ),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一定总不会忘记低头看一看天。

    1. (1) 根据语境和拼音,依次书写词语。
    2. (2) 下面带点字的读音与“顺应自然”的“应”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应该 B . 应接不暇 C . 随机应变 D . 应酬
    3. (3) 将下面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括号中,正确选项是( )
      A . 非凡智慧 生存之道 景仰 眷恋 B . 非凡智慧 生存之道 眷恋 景仰 C . 生存之道 非凡智慧 眷恋 景仰 D . 生存之道 非凡智慧 景仰 眷恋
    4. (4) 找出画横线句中的三处语病,用修改符号改正。(成分残缺、用词重复、用词不当各一处)
      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一定总不会忘记低头看一看天。
    5. (5) 仿照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从下面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注意处理好几个分句之间内容前后的关系。

      ☀在小城里,各种能唤起人食欲的美食无处不在。

      ☀我身边喜欢阅读的人太多啦!

      ☀生活中处处有美景,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这里随处可见热爱健身的人。

    6. (6) 这段话选自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文字稿。同学们写了四幅书法作品,大家想从中选一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作品送给摄制组。下面作品中,最符合大家想法的一项是 ( )
      A . B . C . D .
二、习作表达
  • 8. 习作与表达。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总能品尝到当地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也许是北京烤鸭,也许是云南过桥米线,也许是重庆小面……请你以“好吃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给大家推荐一种你最喜欢的美食。可以写这种美食的味道、做法、吃法,也可以写美食背后的故事。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要求: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9. 习作与表达。

    不经意间,我们一天天长大。成长的岁月里有烦恼也有快乐,有遗憾也有收获……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什么样的经历让你感受至深?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