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strong>
  • 1. 图所示的实验的设计者及要说明的问题是( )

    A . 雷迪,腐肉能够生蛆 B . 雷迪,腐肉不能够生蛆 C . 巴斯德,腐肉能够生蛆 D . 巴斯德,腐肉不能够生蛆
  • 2. (2022八下·榕城期末) 有“中生代”化石之称的爬行动物是(   )
    A . 金丝猴 B . 熊猫 C . 朱鹮 D . 扬子鳄
  • 3.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 . 雷鸟羽毛颜色与环境相似,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 .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经过自然选择后会成为新物种 D . 哺乳动物的化石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
  • 4.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明”之一,下列现象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是( )
    A .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杂交水稻 B . 深色树干的松树林中,体色深的蛾子较多 C . 喷洒农药后,农田中许多害虫死亡 D . 经过漫长岁月,岩洞中形成了许多钟乳石
  • 5. 我国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分别属于( )
    A . 南方古猿和能人 B . 智人和能人 C . 直立人和智人 D . 能人和直立人
  • 6. (2022·北部湾)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 人类进化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B . 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C . 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
  • 7. (2018九下·槐荫模拟) 屠呦呦因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B . 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C . 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D . 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 8.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属于( )
    A . 都是裸子植物 B . 松、竹是裸子植物,梅是被子植物 C . 都是被子植物 D . 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被子植物
  • 9. (2022·烟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其中的“苔”和“卷柏”分别指的是(            )
    A .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 . 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 C .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D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 10.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下列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原因的是( )
    A . 森林面积减少 B . 环境污染 C . 外来物种入侵 D . 生物变异
  • 11. (2022·东营) 畅行万里、感“蟹”有你,“鱼”味无穷、领“鲜”世界,猪好、一切“诸”好,是东营优质特色产品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刀鱼、龙居黑猪的宣传推介语。下列对上述三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按照体内有无脊柱,蟹属于无脊椎动物、鱼和猪属于脊椎动物 B . 按照生殖方式,蟹和鱼为卵生、猪为胎生 C . 从体温是否恒定看,蟹是变温动物、鱼和猪是恒温动物 D . 从呼吸器官看,蟹和鱼用鳃呼吸、猪用肺呼吸
  • 12.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感,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揭阳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下列景区的描述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揭阳西湖公园 B . 炮台风门古径的鸽子群 C . 双溪嘴景区的明月 D . 黄岐山风景区的动植物
  • 13.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分析,以下生物能将“落花”中的有机物化作“春泥”中的无机物的是( )

    ①枯草杆菌②蜣螂③蚯蚓④衣藻⑤病毒⑥青蛙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⑥
  • 14. (2022八下·榕城期末) 春季是牲畜转场、接羔育幼的关键时期。2015年3月30日,新疆塔城地区在重点路段设置20个应急饲草料供应点,确保转入春秋草场的牲畜特别是产羔母畜及时加料。在草场上,影响牲畜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 土壤 B . 空气 C . 牧草 D .
  • 15. (2017八下·柘城期末)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A . 双向流动,逐级递减 B .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 . 循环流动,前后不变 D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16. (2016八上·灌云月考) “一山不能有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
    A . 虎所需的生存空间大 B . 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C .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小,个体的数量也越少 D . 身体强状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 17. (2020·广东) 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铺设地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 B . 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 .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将减少 D . 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不受影响
  • 18. (2016·仙游模拟)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只有草→兔→狐一条食物链,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如图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 19.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分解者 B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③→②→① C . 从进化角度,④是这四种生物中最高等的 D . 该生态系统只有①②③④四种生物
  • 20. 松毛虫是枯叶蛾科松毛虫属中一类昆虫的统称。某处松树林内的鸟类资源遭人类大量猎杀,导致松毛虫大量繁殖,对松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鸟类的减少会影响松树的数量说明动物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 可引入适量人工饲养的本地食虫鸟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C . 用性外激素诱杀松毛虫成虫可干扰雌雄虫的信息交流 D . 鸟类可以帮助松树传播种子来扩大松树的分布范围
  • 21. 关于谚语、俗语或诗句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谚语、俗语或诗句

    生物学知识

    A

    雨露滋润禾苗壮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生物的捕食关系

    C

    万物生长靠太阳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2022八下·榕城期末)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 . 生物圈 B . 海洋生态系统 C . 陆地生态系统 D . 草原生态系统
  • 23. 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物种9

    A系统

    150

    250

    0

    0

    40

    0

    0

    0

    10

    B系统

    200

    350

    100

    800

    30

    30

    20

    50

    40

    C系统

    0

    30

    0

    0

    40

    0

    20

    0

    10

    D系统

    300

    200

    0

    0

    0

    0

    0

    50

    50

    A . A B . B C . C D . D
  • 24.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美洲拟蝴蝶鱼”中获得抗冻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主要应用了( )
    A . 无性繁殖 B . 克隆技术 C . 转基因技术 D . 杂交技术
  • 25. 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这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展示的重要基地,国家植物园已迁地保护植物1.5万余种,充分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的多样性 B .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 . 丰富资源时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D . 体现了对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
  • 26. (2020·福建)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 . 严格实施垃圾分类 B . 大量地使用一次性纸杯 C . 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 .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入河
  • 27. (2022·常德) 玲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下列食品时,选用的主要微生物不正确的是(  )
    A . 面包——酵母菌 B . 酸奶——乳酸菌 C . 味精——黄色短杆菌 D . 泡菜——霉菌
  • 28. 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合理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 .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B .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也能调节气候 C . 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D . “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它的建设可改善生态环境
二、选择题组</strong>
  • 29. 穿山甲体形狭长、体表被有角质鳞片,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以白蚁为食,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幼仔靠母乳生活。近年来,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滥捕滥杀等原因,穿山甲的数量急剧减少。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 (1) 保护穿山甲最有效的措施是
      A . 移入动物园 B . 建立自然保护区 C . 完善法律法规 D . 收集穿山甲做标本
    2. (2) 穿山甲外观很像爬行动物,但在分类上属于
      A . 两栖动物 B . 节肢动物 C . 软体动物 D . 哺乳动物
三、实验探究题</strong>
  • 30. 实验探究

    小华发现妈妈做馒头、面包时用的菌种是酵母菌,而制作米酒时用的却是根霉。为什么做米酒不用酵母菌呢?陈老师了解到小华的疑惑后,组织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均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甲、乙两组所用器具均相同且清洁),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菌种

    酵母菌(2克)

    根霉(2克)

    原料

    糯米(500克)

    糯米(500克)

    过程

    糯米浸泡24小时→蒸熟→淋凉开水,晾至室温→加入相应菌种并搅拌→装进相应容器并加盖密封→置于30℃环境中→2天后,由至少3人同时观察、品尝

    结果

    酒味很淡,甜味不明显

    酒味浓郁、甜味明显

    1. (1) 【提出问题】不同菌种对米酒制作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环境适宜时,主要进行生殖;根霉是多细胞真菌,生殖方式是生殖。不同的结构及生殖方式可能对米酒的制作有影响。

    2. (2) 【制订并实施计划】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为控制单一变量两组所用器具菌种的用量应。需将蒸熟的糯米冷至室温,原因是,观察、品尝至少由3人进行,目的是
    3. (3)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小华终于明白,如果只用单一菌种制作米酒,最好选择。本探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技术。
    4. (4) 【进一步研究】小华想观察一下酵母菌,于是在实验后,从甲组容器内取少许液体,制成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开始他怎么也看不到酵母菌,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看到一些如图所示的结构,其中的①是酵母菌形成的。你推测开始小华操作显微镜的不当之处可能是
四、综合题</strong>
  • 31. 如图,图1是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一部分(从下部向上进化),图2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图1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与A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2. (2) 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3. (3) 图2中玻璃仪器中的气体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装置中沸水模拟的是
    4. (4) 对图2模拟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____。
      A . A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 . 冷凝器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 . 释放的水蒸气是形成雨水的重要条件 D . B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5. (5) 如表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色素e的氨基酸差别的数目,据表回答问题:

      生物种类

      黑猩猩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3

      44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

五、资料分析题</strong>
  • 3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目前,广东和湖南等地已经开始试种巨型稻,近年在长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试验与示范区。在“巨型稻森林”里有青蛙、泥鳅、龙虾、甲鱼、蚂蟥和昆虫等多种生物,各种生物自由生活,一片生机盎然。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巨型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的巨型稻新品种利用的是的多样性,科学院内有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体现出了的多样性。
    2. (2) 在“巨型稻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鱼类的是,昆虫与亲缘关系最近,蚂蟥属于动物。
    3. (3) 甲鱼属于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主要原因是
    4. (4) “巨型”生态综合种养试验与示范区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六、综合题</strong>
  • 33.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项目式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

    1. (1) 在题-1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填编号),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平衡。
    2. (2) 题-2图显示1963-2019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的趋势,导致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 (3) 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

      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