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次佳的国家。图为我国某年水资源、人口、耕地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地区是
      A . 青藏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南方地区 D . 北方地区
    2. (2) 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 B . 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 C . 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D . 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
  • 2. 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不稳定、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域不同,形态不同”,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应当会有五种形态:一是规模化的大田种植业(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二是现代设施园艺业(种植蔬菜、少量水果、个别花卉等);三是现代化、集约化的养殖业(猪禽牛羊、水产养殖等);四是特色种植业(种植香菇、茶叶、药材等)与养殖业;五是休闲观光农业(传承农耕文化)。图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甲代表的粮食作物是
      A . 水稻 B . 小麦 C . 青稞 D . 甘蔗
    2. (2) 甲与乙农作物的分界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关于该线的地理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 . 北方旱地耕作区和南方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C . 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东段一致 D . 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3. (3) 未来农业发展形态中,属于畜牧业的是
      A . 现代化、集约化的养殖业 B . 现代设施园艺业 C . 大田种植业 D . 休闲观光农业
    4. (4)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未来农业形态与分布地区搭配不合理的是
      A . 休闲观光农业——交通便利的农村 B . 现代设施园艺业——大城市的郊区 C . 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山地、丘陵地区 D . 规模化的大田种植业——丘陵、高原地区
  • 3.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图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江浙泸一带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好 B . 京津地区新能源汽车用户占比最大 C . 东北地区工业落后,不适合推广新能源汽车 D .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不利于推广新能源汽车
    2. (2) 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
      A . 会消耗更多的石油资源 B . 可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C . 可以改善大气环境 D . 可完全代替传统能源汽车
  • 4.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一些优秀节目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许多内容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知识。读图,完成问题。

    1. (1)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①地区居民主食是馒头、包子、饺子 B . ②地区的特色食品有汤圆、刀削面年糕 C . ③地区的手抓肉是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 D . ④地区的藏族人民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
    2. (2) 《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以下诗词以“春”为关键词,其中描述区域③景观的是
      A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D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 (3) 《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提到了中国人对“山”的崇拜,其中尧山(石人山)位于图中的
      A . ①地区 B . ②地区 C . ③地区 D . ④地区
  • 5. 清代光绪年间,左宗棠率大军入西北收复新疆,杨柳青货郎追赶西征军大营做生意,称为“赶大营”,从事此职业的人称为“大营客”。图为“赶大营”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大营客”西行过程中,发现地表植被越来越稀疏,主要原因是
      A . 海拔越来越高 B . 年平均气温越来越高 C . 年平均降水量越来越少 D . 土壤越来越肥沃
    2. (2) “大营客”西行过程中,肯定不会看到的景象是
      A . 平沙万里绝人烟 B . 滚滚长江东逝水 C . 九曲黄河万里沙 D . 沟壑纵横风雨狂
    3. (3) 下列物品中,最有可能由“大营客”从乌鲁木齐带回河南贩卖的是
      A . 茶叶 B . 椰子 C . 荔枝 D . 葡萄干
  • 6.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一中全会于2022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图为北京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A . 政治中心 B . 文化中心 C . 经济中心 D . 国际交往中心
    2. (2) 有关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西部、西北、东北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②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东南面地形平坦,便于发展农业

      ③直接频临渤海,海陆空交通便利,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

      ④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平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3. (3) 北京既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关于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北京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长城、颐和园、天坛等 B . 北京应利用高校、科研院校密集优势,重点打造现代制造业之都 C . 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应该有重点的加以保护 D . 市区形成了环状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 7.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的区域之一。图7为长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描述正确的是
      A . 毗邻港澳,便于吸引外资 B . 京广线连接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C . 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 . 资源、能源丰富,发展重工业
    2. (2) 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A . 灌溉与发电 B . 供水和发电 C . 供水和运输 D . 养殖与发电
    3. (3)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应
      A . 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 B . 发展煤炭、冶金等重工业 C . 大力发展围湖造田工程 D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
  • 8. 郑州某中学学生分组开展了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主题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 (1) 【民居篇】图1为四大地理区域图及其部分民居。
      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是一线,确定这条分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2. (2) 甲地民居墙体厚是为了,乙地民居屋顶坡度大是为了
    3. (3) 【饮食篇】图2为番茄及其习性特点图,图3为乌鲁木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新疆的气候为番茄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读图,完成下列框图。

    4. (4)

      【服饰篇】图4为藏袍及其特点图,图5为拉萨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

                             图4                                                                              图5

      分析藏袍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9.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歌曲《黄土高坡》充满激情,风靡一时。图为黄土高原范围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 【黄土堆积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老师制作了一个思维导图。按因果关系,把“沟壑纵横”、“黄土土质疏松”、“土壤贫瘠”填写到下列框图中:①,②,③

    2. (2) 【治理水土改善环境】

      延安市曾经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延安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6.6%。延安生态巨变,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缩影。经过持续治理,绿色在黄土高原上不断铺展。

      延安生态治理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

      ①大力开采矿产②坡开垦种植③退耕还林还草④调整农业结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3. (3)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建淤地坝是黄土高原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被当地人称作“粮囤子”、“钱袋子”。


      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为“粮囤子”“钱袋子”,试分析其原因

       

    4. (4) 【黄土风情独具特色】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黄土分布广泛,直立性强。该地区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暖热。地表植被稀少,在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中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景观。劳动人民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

      试分析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10.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河南某中学在地理课堂上探究台湾的地理环境特征,图1为台湾岛地形图及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台湾岛主要工业中心及交通线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1) 【地形及影响】

      台湾省地形以和平原为主,地势特征为

    2. (2) 受地形影响,台湾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3. (3) 【气候与灾害】

      台湾省以气候为主,夏、秋季节易出现台风等气象灾害。

    4. (4) 【物产与美称】

      台湾省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试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5. (5) 【人文与联系】

      海峡两岸的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其基础是____。(填写选项字母)

      ①文化同脉②民族同根③语言相通④陆地相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纽约湾、日本东京湾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湾”。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简图。

     

    1. (1) 【地缘相近心相印】
      粤港澳大湾区由分别位于(填河流)口东西两侧的香港和澳门以及位于(填省区名称)的9市组成,三地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
    2. (2) 【城市互通心相连】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大湾区涌现出一大批“双城打工人”。

      大湾区涌现“双城打工人”的首要条件是

    3. (3) 简述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给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4. (4) 【产业互补心相亲】

      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香港、澳门等地区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区产业链齐全的优势,打造深度合作平台,努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分析港澳地区和广东省9市在实现“中国第一湾”的经济飞速增长中各自发挥的优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