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基础卷)第三单元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02...

更新时间:2023-08-17 浏览次数: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资料分析题
  • 16. (2023七上·揭东期末)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器”、天然的“蓄水池”、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据研究表明,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 (1) 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被誉为
    2. (2) 绿色植物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因此被称为自动的。所以我们应积极参加的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3. (3) 树木依靠根尖的成熟区的吸收大量降水,与其根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根尖的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扩大了根的
    4. (4) 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作用来完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23七上·凤县期末) 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前,将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 (2) 将两装置放在光下4小时后,摘取A、B叶片作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叶片,该实验说明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 (3) 实验过程中,甲、乙钟罩内均出现水珠,这是水通过作用散失凝结而成的。
    4. (4) 若将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改用不透明钟罩,该实验可用于探究()
      A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C .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 .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