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18 浏览次数:46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 1. 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huì) 裂(jūn) 外(fèn) 叱(zhā)风云 B . (líng)角 阻(náo) (mò)生 (mài)脉含情 C . (huái) (mú)样 (cán)暴 如火如(tú) D . (hè) 追(diào) 确(zuò) 晌(chè)云霄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幽雅 杂拌儿 别出心裁 司空见贯 B . 凌乱 炊事员 余音绕粱 见微知著 C . 宣闹 腊八粥 错踪复杂 万象更新 D . 目睹 赤裸裸 焉知非福 蜂拥而至
  • 3. 根据字体的变化,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楷书 篆书 行书 隶书 B . 楷书 隶书 行书 篆书 C . 行书 隶书 楷书 篆书 D . 篆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 4. 下列句中的“然”与“肃然起敬”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也。 B .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跟着旋转。 C . 处士笑而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D .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
  • 5.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 B . 少年儿童佩戴的绿色胸卡,是环保活动的志愿者。 C . 多积累背诵古诗词,是能否在飞花令比赛活动中获胜的关键。 D . 通过制作《成长册》,使我们回忆起了小学六年美好的时光。
  • 6. 下列与例句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例:辛亥革命纪念馆与“红楼”遥相呼应,静静诉说一百多年前的那段秋日传奇。

    A .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 .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 .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D . 门外细雨像烟似的被秋风扫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 7. 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歇后语是( )

    在班级才艺比拼活动中,同学们有的表演川剧变脸,有的演唱国粹京剧,这真是“____”。

    A .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B . 芝麻开花——节节高 C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D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8. 下列诗句中所提到的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消明时节雨纷纷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

    A . ①④③② B . ④①②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①④②
  • 9. 判断题。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
    1. (1) 《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
    2. (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词牌名,其中“之”的意思是往、去。(  )
    3. (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适合形容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育人精神。(  )
    4. (4) 根据学习需要,我们从网络上下载有关资料直接装订起来,就完成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
    5. (5)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年年有余。(  )
    6. (6) 阅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容。(  )
    7. (7) 写作品梗概时,我们不能漏掉每个章节的每个内容,否则就不完整、不全面。(  )
  • 10. 按要求填空。
    1. (1) 诗中画,画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初春美景中;诗中情,情在“,焜黄华叶衰”的岁月流转中;诗言志,志在“粉骨碎身浑不怕,”的坦荡心迹中。
    2. (2) 书香润童年。请你选择一本(篇)读过的文学作品,完成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

      阅读的书名(篇名):《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 ,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用短语或小标题简要概括)          

      阅读收获是: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竭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想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或者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ㅤㅤ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表里的生物》节选

    1. (1)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

      ①“我见人就说”,表明我坚信自己的观点:

      ②“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联系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却”字一方面表现出 ;另一方面表现出 的心理。

    2. (2) 片段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了多次,这个词是 ,从中可以体会到 
    3. (3) 文中写到“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下列不属于类似经历的一项是 (  )
      A . 我趴在鸡蛋上,用身体温暖它,以为会孵出小鸡。 B . 我很聪明,成绩也好,所以我说的话是正确的。 C . 我认为自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D . 我是超人,当地球遇到危险的时候,我可以拯救世界!
  •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你可能误解了“仪式感”

    【材料一】:事件回放

    近日,一名六年级学生家长晒出一张“毕业账单”——全班毕业旅行预算近17万元,他们班的毕业旅行目的地在外地,活动需要三天两晚的时间。“起初的预算是每个孩子3000元,大家都觉得价格太贵。削减了部分活动后,最终毕业旅行价格为每个孩子2000多元。”这位家长说,加上孩子还需要家长的陪同,算下来,每个家庭的支出至少是5000元。

    【材料二】:观点碰撞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当下毕业高价账单成了一种时尚,小学亦如此。仿佛没有这些仪式的话,毕业就没有“味道”,就不尊重“毕业”了。几个孩子组个团,天南地北走一趟,这就算对得起毕业了?这是对“毕业”的误解和对“仪式感”的滥用。毕业需要“仪式感”,需要有一定形式的比较正式的活动流程。但绝不是这种毫无意义,毫无内涵的攀比。

    ——某小学校长

    孩子读书辛苦了,用这样的方式犒劳一下,毕业季就是烧钱季!但不管花多少钱,都愿意让孩子参加集体旅行活动,不能让孩子丢了自尊。

    ——部分家长

    【材料三】:毕业旅行目的调查

    【材料四】:毕业仪式感例举

    内蒙古一位小学毕业生的妈妈给孩子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她用孩子在小学期间的照片制作成了一套扑克牌。54张扑克牌里大王是班主任老师,小王是数学、英语两位任课老师,其他的多是孩子在学校内外集体活动的照片,也有亲子互动时光和同学间的学习互助瞬间。这位妈妈表示,她做这些,就是想帮助孩子留住一个充满亲情和友情的快乐童年。

    中关村三小的毕业重头戏是“一日住家”: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离开父母,与六年来朝夕相处的伙伴们一起在学校度过离校前的最后一晚。毕业典礼结束后,近800名毕业生,数百顶帐篷,驻扎在篮球馆、图书馆、戏剧厅……同学们或夜游校园,或好友卧聊,享受属于自己的校园时光。

    1. (1) 结合材料,“仪式感”是:
    2. (2)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材料一中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强调高价毕业账单。 B . 小学毕业旅行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变得高价。 C . 高价毕业账单属于个人行为,不必小题大做。 D . 毕业季就是烧钱季,犒劳一下孩子无可厚非。
    3. (3) 阅读材料三,你能从图中得出哪些结论?请至少写出两点。

    4. (4) 请你为主题为“难忘小学生活”的毕业典礼活动设计一个环节,要求体现出它的“仪式感”。

      环节名称:

      设计意图:

  •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送你们一句话吧,那就是:“不用抛弃学问。”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购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打牌玩游戏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牌玩游戏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作者胡适,有删改)

    1. (1) 下列演讲内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论说学问的重要

      ②提出赠言

      ③表达希望、祝福

      ④指出怎样做学问

      A . ③①②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③②
    2. (2) 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明母校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希望同学们在毕业前不要抛弃学问。 B . 作者告知学生,每个人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好未来的路。 C . 短文表达了作者要求学生做学问的坚定决心。 D . 作者勉励学生毕业后要继续做学问,表达了对学生的殷殷告诫和热切期盼。
    3. (3)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读到这句话
    4. (4) 短文引用了易卜生的一句话:“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并写出引用的好处。

      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引用的好处:

    5. (5) 作者为了说明“要想做学问,时间不是问题”这个观点,举了达尔文一生多病但坚持工作的例子。请你也举一个可以说明这个观点的例子。(60字以内)

      要想做学问,时间不是问题。 

三、写作(30分)
  • 14. 按要求写作

    题目:这堂课,真的不一样

    生活处处是课堂。在校园内外,你一定接触过许许多多的“课堂”它们或者引发了你对某方面的兴趣,或者增长了你的见识,以“这堂课,真的不一样”为题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