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08-17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10题每小题1分,11-15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初中生小明的身高一年内增高了6厘米,体重也随之增加。这体现青春期( )
    A . 性机能的成熟 B . 内部器官的完善 C . 身体外形的变化 D .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 2. (2023七下·榆树期末) 处在青春期的人,一方面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内心活动更加丰富,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少了;另一方面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关心和理解,不断寻找朋友,而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无保留。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属于青春期的( )
    A . 反抗与依赖的矛盾心理的表现 B . 闭锁与开放的矛盾心理的表现 C . 勇敢与怯懦的矛盾心理的表现 D . 自制与冲动的矛盾心理的表现
  • 3. (2020·齐齐哈尔) “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    )
    A . 对事没有自己的看法 B . 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C . 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D . 不敢向权威挑战
  • 4. (2020九下·龙岩月考) 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的诗句,赞颂了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花虽如米粒般细小,但她从不小看自己,依然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 )
    A . 自立 B . 自傲 C . 自信 D . 自负
  • 5. 下列做法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是( )
    A . 小明总是以各种借口为自己不完成作业开脱 B . 小强总是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 C . 小刚见贤思齐,经常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D . 小静总是爱对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 6. 荀子说:“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冯梦龙说:“怒中之言,必有泄漏。”古人的话,告诫我们( )
    A . 要注意防范负面情绪的产生 B . 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C . 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 D . 要学会管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 7. 疫情期间,白衣天使们为了缓解病人的焦虑心理,指导大家做腹式深呼吸运动。该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

    A . 合理宣泄 B . 转移注意 C . 放松训练 D . 改变认知评价
  • 8.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我们渴望与人交流,得到爱和关怀。我们参与社会事务离不开责任感、胜任感。这些表明情感( )
    A . 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B . 与个人的情绪紧密相关 C . 影响了我们的行为选择 D . 与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关
  • 9. 校园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在竞争中,有各种心态、各种表现,你认为下列属于正确心态的是( )
    A . 在学习中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把自己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当作秘密武器 B . 在考试中,既敢于同优胜者较量,又对分数名次不过分患得患失 C . 在体育比赛团体项目中单打独斗,过分突出自己的能力 D . 在文艺表演中非主角不演,如果自己演不了主角就不参加
  • 10. 法治的要求是( )
    A . 公安机关必须公正司法 B . 公民处处小心行事,不得有任何违规违纪行为 C . 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D .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 11. 面对同样美丽的风光,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写下了“楚江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的忧郁诗句。几年后,他遇到大赦,重获自由,路过此地欣喜提笔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来反映自己愉悦之情。由此可见( )

    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②人的情绪反映着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③人的情绪总的来说消极多于积极

    ④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提倡民主制定规则。这是因为( )

    ①有利于体现集体成员的意愿

    ②有助于成员自觉遵守规则

    ③能够保证不出现违规的现象

    ④民主能够产生更多的规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有人认为,男女同学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而事实上,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其作用很大。这表现在( )

    ①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

    ②可以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我

    ③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收获爱情

    ④可以消除男生女生间的个体差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从汪国真的诗中能读到( )

    ①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②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③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④得过且过的随意性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由此可见( )

    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③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

    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共40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七(1)班将参加学校“八字穿花跳”跳绳比赛,班主任动员说“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跳绳比赛,我们要多抽时间,认真训练,展现我们班的风采。”对此,小华和小明有着自己的想法。小华:太好了,跳绳比赛正好可以让我大显身手,哈哈哈!小明:期末考快到了,压力这么大,时间这么紧,还要我抽出时间训练,真烦!

    1. (1) 小华的状态属于哪一类基本情绪?该情绪将发挥怎样的神奇作用?
    2. (2) 运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相关知识,帮助小明改变认识、化解烦恼。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8年3月5日“学雷锋日”,北京市民刘建强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此后,在20余年里,刘建强参加了148次无偿献血,达到了7.84万毫升,同时还把捐献血小板时得到的误工交通补助费捐给贫困儿童。

    1. (1) 刘建强身上体现了怎样的道德境界?对这一道德境界你是如何理解的?
    2. (2) 我们应当把他作为榜样来学习,好的榜样具有怎样的作用?
    3. (3)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同学们宣传刘建强的事迹,请你帮助提供一种活动形式。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为此,吉林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成立中小学生防欺凌防治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防止学生欺凌工作机制,并明确界定了学生欺凌的行为内容以及发生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办法。同时发布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1. (1)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吉林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举措的原因。
    2. (2) 请你再从国家和未成年人自身两个角度为有效防治校园欺凌分别提出合理化建议。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展示了领跑世界的成就: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1) 看到祖国领跑世界的成就,我们可能产生哪些美好情感?
    2. (2) 结合所学,请你谈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美好情感。
    3. (3) 美好的情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为了传递情感正能量,你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请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回答)。
  • 20. 实践与探究

    长春市某区中小学要开展以“参与法治建设共建美好班集体”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最美班级
    为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集体生活的积极性,形成竞争氛围浓厚的班集体,各班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劳动、体育、书法、辩论等多方面的竞赛活动。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形成了“竞争+合作”的新格局。
    平安校园
    校园安全无小事。教育部发出两道预警。一、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发布《加强学校供餐管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二、针对中小学生校车问题,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法治中国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 (1) 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好集体的哪些特征?(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
    2. (2) 为建设最美班级写一条宣传标语。
    3. (3) 材料中教育部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的哪一特殊保护?
    4. (4) 作为未成年人,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应增强哪一意识和能力?
    5. (5) 请列举两部我国为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而颁布的专门法律。
    6. (6) 为构筑全方位保障未成年合法权益的防线,应形成怎样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7. (7) 材料体现了法治具有怎样的作用?
    8. (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少年应做好哪些准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