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 .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 . 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 D . 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 2. 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

    A .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B .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C . 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D . 尽量多地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 3. 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 . 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 .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 .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 4.

    读“聚落景观图片”,与④聚落比较,②聚落的(    )


    A . 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 . 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C . 交通经常堵塞 D . 房屋更集中密集
  • 5.

    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气候 B . 水源 C . 地形 D . 土壤
  • 6. 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

    A . 山区谷地──条带状 B . 平原地区──团块状 C . 山麓地带──团块状 D . 河流附近──条带状
  • 7. 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

    A . 热带雨林地区 B .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 . 热带沙漠地区 D . 寒带气候区
  • 8. 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 农村——放牧 B . 牧村——伐木 C . 渔村——捕鱼 D . 林场——种植
  • 9.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
    A . 规模小 B . 建筑物大 C . 道路稀小 D . 建筑物密集
  • 10. 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
    A .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 . 高山地区 C . 荒原地区 D . 雨林地区
  • 11. (2021七上·九江期末) 在我国贵州有一个村落,建在高山之上。人们进出要用一条长长的溜索吊在上面划过去,被形象地称作“溜索村”。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村落所在地的地形特征是(   )
      A . 地形平坦开阔 B . 相对高度小 C . 四周高,中间低 D . 平均海拔高
    2. (2) 根据材料推测,该村落最有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 . 聚落规模较小 B . 聚落内高楼林立 C . 公路铁路纵横 D . 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
    3. (3) 雨季到来时,当地最可能遭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 . 干旱 B . 地震 C . 火山 D . 泥石流
二、综合题
  • 12. (2023七上·船营期末)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

    1. (1) 由图可知,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有 、等。
    2. (2) ABC 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3. (3) 下列关于乙图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民居风格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____。
      A . 寒潮多发——木质结构利于保暖 B . 冬季降雪——屋顶陡峭便于排雪 C . 湿度较大——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D . 光照不足——窗户较大便于采光
    4. (4) 读丙图可知,乙图中这一民居所在地的气温特点是,降水特点是,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13. (2022七上·黄岛期末)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探究,请参照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主题:“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探究过程:

    1. (1) 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世界文明多为大河文明,如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又如沙漠中聚落选址在大河绿洲沿岸;同时,水源影响交通运输,所以,聚落多分布于交汇处。
    2. (2) 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较多,规模较大;而气候的两极、干燥的沙漠地区和气候的热带雨林聚落较少。
    3. (3) 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块状/条带状),山区聚落多沿山麓、谷地延伸呈(团块状/条带状)。读“某地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说出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是坡度(数值范围)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4. (4) 其他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从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其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条件。
    5. (5) 探究结论: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等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 14. (2022七上·江城期末)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图1、2是聚落景观图,图3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聚落可分为两类,图1体现了聚落的特点。
    2. (2) 图3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聚落。三个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3. (3) A、B、C三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处,理由是
    4. (4) 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是(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