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20</strong>小题,共<strong>20.0</strong>分)
  • 1.  “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材料中的“官僚制度”是(  )
    A . 行省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2.  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体现出“盛唐气象”。历史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开皇之治” D . “开元盛世”
  • 3. (2022·封开一模) 有学者指出:“隋唐文化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主要指以西域为桥梁、以丝绸之路为要道的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不断传入中原。”下列史实符合该观点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鉴真东渡 C . 玄奘西行 D . 郑和下西洋
  • 4.  据《旧唐书》所载:“既一朝有变,天下离心,巢之起也,人士从而附之。”材料中的“巢之起也”对唐朝的影响是(  )
    A .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B . 使唐朝由盛转衰 C .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D . 导致唐朝灭亡
  • 5. (2023七下·红山期末)  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 . 农田水利法 B . 保甲法 C . 方田均税法 D . 募役法
  • 6.  宋朝以有限的代价获得了持久的和平,契丹获得了稳定的额外收入来源,并减轻了他们南边的边界防卫。材料评价的是(    )
    A . 澶渊之盟 B . 宋夏和约 C . 北宋灭亡 D . 宋金和议
  • 7.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饱含岳飞(  )
    A . 卧薪尝胆,越甲吞吴之心 B . 破釜沉舟,灭秦复楚之志 C . 精忠报国,收复河山之念 D . 大义凜然,肃清倭患之愿
  • 8.  1827年,新加坡地区挖掘出大量来自中国的宋代铜钱;1860年,瓜哇岛也挖掘出30枚中国铜钱,其中过半为宋代铜钱。这说明(  )
    A . 外国喜欢收藏铜钱 B .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 . 宋人铸币技术提高 D . 宋代鼓励移民海外
  • 9.  某同学在对一本古代著作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到了几个关键词: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请判断这部著作是(  )
    A . 《尚书》 B . 《史记》 C . 《资治通鉴》 D . 《左传》
  • 10.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宋代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编印,学术得到广泛传播。这说明活字印刷术(  )
    A .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B . 完全取代雕版印刷术 C . 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D . 发明于唐成熟于宋代
  • 11.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 . 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 . 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 . 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 . 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 12. (2022·广东模拟) 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提高效率 B . 强化皇权 C . 控制军权 D . 制约地方
  • 13. (2021·河南) 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 . 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 . 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 . 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 14.  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如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当年郑成功受降时的雕塑。郑成功受降的对象是(  ) 

    A . 葡萄牙人 B . 英国人 C . 日本人 D . 荷兰人
  • 15.  如图对联所引典故出自(  )

    ​​​​​​​

    A . 《牡丹亭》 B . 《西游记》 C . 《水浒传》 D . 《三国演义》
  • 16.  1644年,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缴。推翻了明王朝长达276年统治的农民起义是(  )
    A . 大泽乡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黄巢起义 D . 李自成起义
  • 17.  达赖和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这一举措有利于(  )
    A . 加强西藏管辖 B . 巩固西北边疆 C . 抗击外来侵略 D . 强化君主专制
  • 18.  清初的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后,认为“国之大计”是恢复和发展(  )
    A . 农业生产 B . 人口增长 C . 商业贸易 D . 对外贸易
  • 19.  清初,“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为改变这种状况,雍正帝设立了(  )
    A . 市舶司 B . 军机处 C . 五军都督府 D . 广州十三行
  • 20. (2020七下·东城期末) 某学生研学小组的研究课题中有以下关键词:“国粹”“乾隆80寿辰”“四大徽班进京”“皮黄戏”等。请判断该研究课题是(    )
    A . 傀儡戏 B . 元杂剧 C . 京剧 D . 蹴鞠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6.0</strong>分)
  • 21.  请结合下列图片中的人物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6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24.0</strong>分)
  • 22.  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主人公在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被称为“一代天骄”,依据史实指出他一生中突出的功绩。
    2. (2) 图二中人物完成全国性统一是在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
    3. (3) 两幅图中的主人公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汪沫《神童诗》

    材料二:北宋时期,洛阳人尹沫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材料三: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1. (1)  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实行怎样的政策?造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此浓厚的读书风气的原因是什么?
    2. (2)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哪一粮食作物?
    3. (3)  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他驱逐荷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成功精神,一直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传承和纪念。 

    材料二: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公元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

    1.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从哪一侵略者手中夺回台湾的?
    2. (2)  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清朝的哪位皇帝?“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指的是什么?
    3. (3)  请你谈谈明清时期仁人志士抵抗外来侵略有何意义。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 

    材料二: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限制贸易政策”是指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限制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消极影响?(不能摘抄原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